- 年份
- 2024(14033)
- 2023(20223)
- 2022(17140)
- 2021(15986)
- 2020(13153)
- 2019(29804)
- 2018(29158)
- 2017(56385)
- 2016(30230)
- 2015(33516)
- 2014(32906)
- 2013(32616)
- 2012(29778)
- 2011(26958)
- 2010(26954)
- 2009(25150)
- 2008(23877)
- 2007(21146)
- 2006(18812)
- 2005(16584)
- 学科
- 济(121347)
- 经济(121213)
- 业(86576)
- 管理(81170)
- 企(63709)
- 企业(63709)
- 农(52726)
- 方法(52093)
- 数学(45854)
- 数学方法(45449)
- 中国(36094)
- 银(35091)
- 农业(35043)
- 银行(34943)
- 行(33318)
- 融(32140)
- 金融(32137)
- 财(32000)
- 业经(30766)
- 制(30672)
- 地方(29177)
- 学(24290)
- 贸(22632)
- 贸易(22613)
- 易(21864)
- 务(19636)
- 财务(19569)
- 财务管理(19532)
- 体(18581)
- 企业财务(18577)
- 机构
- 学院(421120)
- 大学(418456)
- 济(170010)
- 经济(166331)
- 管理(163526)
- 理学(142059)
- 研究(141688)
- 理学院(140507)
- 管理学(138091)
- 管理学院(137351)
- 中国(116164)
- 农(88197)
- 科学(88138)
- 京(87277)
- 财(77894)
- 所(71004)
- 业大(69350)
- 农业(68360)
- 中心(67710)
- 研究所(64900)
- 财经(62517)
- 江(62043)
- 经(57182)
- 北京(54258)
- 范(54037)
- 师范(53449)
- 经济学(51788)
- 州(50783)
- 院(50507)
- 经济学院(47110)
- 基金
- 项目(292336)
- 科学(229028)
- 基金(212172)
- 研究(211959)
- 家(186257)
- 国家(184630)
- 科学基金(157762)
- 社会(135153)
- 社会科(127865)
- 社会科学(127833)
- 省(114816)
- 基金项目(112799)
- 自然(102101)
- 自然科(99695)
- 自然科学(99669)
- 自然科学基金(97889)
- 划(96161)
- 教育(95696)
- 编号(86289)
- 资助(86206)
- 成果(68701)
- 重点(65614)
- 部(64116)
- 发(63655)
- 创(61052)
- 课题(58641)
- 创新(56947)
- 国家社会(56013)
- 科研(55979)
- 教育部(54554)
- 期刊
- 济(185533)
- 经济(185533)
- 研究(122097)
- 农(87135)
- 中国(81567)
- 学报(71959)
- 科学(63878)
- 融(60285)
- 金融(60285)
- 农业(57701)
- 财(57330)
- 管理(54490)
- 大学(54415)
- 学学(52084)
- 教育(40737)
- 业经(35745)
- 技术(32130)
- 财经(30187)
- 经济研究(28495)
- 业(27527)
- 经(25725)
- 问题(25164)
- 版(22220)
- 科技(20651)
- 理论(20287)
- 业大(19631)
- 商业(19196)
- 技术经济(18845)
- 实践(18542)
- 践(18542)
共检索到621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继东
本文基于山东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的微观视角,从普惠金融广度、深度和普惠性三个层面,选取农村商业银行16个经营指标,运用熵权法编制农村商业银行特色的普惠金融支持指数,以2014—2022年山东省81个县(市、区)数据为样本,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普惠金融能否促进乡村振兴进行实证检验。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与传统金融相比,普惠金融更能显著促进县域乡村振兴;二是普惠金融通过产业带动效应和减贫增收效应两个渠道促进乡村振兴;三是数字化与普惠金融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应从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体系、丰富支持“三农”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专项资金倾斜力度、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探索地方财政出资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缓释机制等方面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作用,并借助数字技术提高普惠金融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鄢宇昊 李巍 胡锡琴 张荣光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双向固定效应和SYS-GMM估计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少宁
通过探究乡村振兴的路径、内涵及意义,并对金融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普惠效应、市场均衡、收益刚性与成本约束等进行经济分析,从金融功能视角,探讨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并提出普惠路径:构建小微型窗口,构建向"三农"倾斜的资源配置机制,进行普惠性基础金融服务的业务创新、基于农业农村升级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契合农业农村特征的金融技术创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普惠金融 商业银行 金融服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邓金钱 蒋云亮
返乡创业试点政策推动了中国乡村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之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将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0年中国2 045个县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渠道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原国家级贫困县域较为显著,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非贫困县不显著。据此,文章建议继续推进和完善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支持体系,引导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返乡创业,更好地服务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文墨 李萌 冯学健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需要国家政策作为支持,也需要资金作为物质基础。国家的金融机构作为连接国家政策与资本的纽带,是实现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进器。文章首先对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意义进行概述,进而探究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现状,通过了解普惠金融作用于乡村振兴的传导机制和目前面临的困境,由此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普惠金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曹守新 孙学涛 刘泊麟
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信息技术,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突破了传统金融的时空限制,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有效缓解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的资本不足问题。本文将村庄调研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匹配,运用混合截面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对专业合作社数量及村庄企业数量均有促进作用;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均对乡村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凌霄
文章在采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使用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经济距离和地理距离两种空间权重,分别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空间自相关模型(SAC)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使用经济距离还是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我国乡村振兴均表现出空间关联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距离越近,溢出效应越大,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减贫、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罗洋明
<正>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三个提升”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近年来,浙江台州路桥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路桥农商银行”)在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正确领导下,聚焦路桥区“六金”强村缩小城乡差距“省级试点”,积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做大集体经济“蛋糕”,助力打造“村村百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细松 张晓云 刘静
从金融层面看,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在于乡村金融生态状况以及金融支持乡村生态环境的力度。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养老金融发展提出了内在要求,而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在乡村地区,养老金融及其普惠式发展均存在瓶颈和困境。借鉴国外经验,论文得出三点启示:第一,乡村振兴需要全面、重点发展农村养老金融;第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协同进行;第三,乡村振兴需要建立农村养老服务分类供给主体支持体系。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养老普惠金融 经验借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宛东
普惠金融是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本文选择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DEA-BCC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面板Tobit模型,研究中国金融惠农静态和动态效率,以及民生财政支出对金融惠农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金融惠农效率较高,投入产出配置较为合理;从2015年开始,中国金融惠农效率不断增加,而且增速也在加快,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经济增长和各项民生财政支出对金融惠农效率有正向影响,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和涉农贷款对金融惠农效率有负向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顾巧静 陈秀凤 李小平 鞠荣华 司伟
发展和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大型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是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手段,探索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是商业银行开展相关工作的有力切入点。大型商业银行提供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既可以从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经营的企业着手,也可以从农业全产业链上的某一类主体或环节切入,二者的金融服务模式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了大型商业银行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实践的两种模式——农业全产业链经营金融服务模式和农业全产业链主体金融服务模式,并在分析两类模式各自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树娟 霍仕胤
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乡村全面振兴。在县域范围内建立乡村振兴体系,计算出鲁西30个县的乡村振兴指数,采用GMM动态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鲁西四市30个县的县域乡村振兴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普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同区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增加农民利用数字技术服务自身的能力,在农民工中宣传数字普惠金融。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县域乡村振兴 GMM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丽
普惠金融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能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1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边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这一正向边际影响更大。此外,普惠金融被证实能够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为此,在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快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支持,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亮 昝琳
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区乡村振兴,但对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赋能增长极和缓解农户融资约束促进乡村振兴;(3)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的地理距离范围、区域和省份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优化路径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花毅
落实"三农"工作,必须通过执行乡村振兴战略来达到,要坚守五大发展理念,以产业兴旺为基本原则,中心思想是要拉动农民增收以及农业提质增效,主要方向是要加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缩短改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时间,为创建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产品安全、产出高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而努力实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普惠金融 发展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