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9)
2023(8597)
2022(7114)
2021(6584)
2020(5311)
2019(11791)
2018(11406)
2017(21576)
2016(11762)
2015(12744)
2014(12520)
2013(12550)
2012(11382)
2011(10354)
2010(10565)
2009(10230)
2008(10213)
2007(9541)
2006(8791)
2005(8054)
作者
(32337)
(27955)
(27167)
(26005)
(17191)
(13399)
(12134)
(10544)
(10475)
(9778)
(9574)
(9092)
(8795)
(8674)
(8664)
(8285)
(8083)
(7930)
(7844)
(7770)
(7000)
(6836)
(6689)
(6543)
(6281)
(6241)
(6240)
(6030)
(5560)
(5470)
学科
(50786)
(49255)
经济(49161)
(48323)
管理(34455)
农业(34451)
(25824)
企业(25824)
业经(19392)
(16329)
(14857)
方法(13383)
中国(13296)
农业经济(12390)
(12018)
数学(11595)
数学方法(11468)
(10726)
地方(10360)
收入(9880)
(9682)
农村(9663)
发展(9204)
(9190)
(9059)
体制(8921)
(8908)
银行(8902)
技术(8870)
(8556)
机构
学院(169796)
大学(164469)
(75110)
经济(73614)
管理(65130)
研究(57777)
理学(55848)
理学院(55355)
管理学(54641)
管理学院(54347)
(48500)
中国(46760)
农业(36278)
(35724)
(33398)
科学(31891)
业大(30667)
(28443)
中心(28058)
(27773)
财经(26822)
研究所(25058)
(24264)
农业大学(22313)
经济学(22166)
(21207)
(21123)
(21087)
师范(20980)
经济管理(20968)
基金
项目(110033)
科学(88069)
研究(86587)
基金(80530)
(68863)
国家(68100)
科学基金(58931)
社会(57660)
社会科(54205)
社会科学(54194)
(44481)
基金项目(42509)
教育(37658)
编号(36415)
(35272)
自然(34507)
自然科(33657)
自然科学(33648)
自然科学基金(33070)
资助(30584)
成果(29789)
(29046)
(28880)
(25247)
(25181)
课题(24596)
国家社会(24391)
重点(24305)
(23435)
(23369)
期刊
(94838)
经济(94838)
(56589)
研究(50553)
中国(41553)
农业(38117)
(27943)
学报(24894)
科学(24501)
业经(22053)
管理(21254)
大学(21141)
(21102)
金融(21102)
学学(20358)
(16931)
教育(16268)
农业经济(14952)
农村(14837)
(14837)
问题(13657)
技术(13565)
财经(13403)
(11636)
(11443)
经济研究(11304)
世界(11098)
经济问题(10094)
社会(9960)
农村经济(9691)
共检索到268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曦  熊理然  
《改革》2008年第5期发表了高新才、王科的文章《主体功能区视野的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培育》,针对该文观点,《改革》编辑部收到西南财经大学赵曦、熊理然的争鸣文章,现予编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永忠  范龙昌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曦  刘慧玲  
迅速有效地缓解和逐步消除农村贫困现象是21世纪初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极具挑战性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全面推进我国农村反贫困治理,必须冷静客观地分析农村贫困的严峻态势及存在的难点问题,以全新的理念确立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基本目标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配套的反贫困战略措施,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生产和发展需求,推动我国农村反贫困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碧玉  
根据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现实条件,我国应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实施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反贫困措施,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政府组织的农村反贫困事业,从而使广大的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军昌  杨益华  丁仁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庆林  
中国的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对策段庆林1978-1995年间,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和政府开发扶贫,加速了全国各地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在摆脱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累计有1.85亿农民脱贫。据初步测算,1978-1985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牟秋菊  谌伟彦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贵州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从1986年贵州省就开始了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贵州仍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如何应对新的形势,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长远发展,是贵州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分析了贵州农村贫困现状,及当前贵州农村扶贫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贵州农村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段世江,石春玲  
中国农村反贫困一直以来强调物质资本投入对消除贫困的作用,对与贫困人口“能力”相关的因素未能给予应有的关注。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农村反贫困提出了战略新理念,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将是贫困人口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如何提升贫困人口利用机会的能力,则显得更为迫切。文章提出了“能力贫困”概念,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构建“能力贫困”的内容体系,并提出缓解和消除“能力贫困”的具体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潘文轩  阎新奇  
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全面脱贫后需尽快研究构建新的农村贫困标准。根据贫困标准制定规律与演进趋势,本文对2020年后制定农村贫困新标准的思路与措施进行了前瞻性探索,首次构建了农村贫困新标准的整体框架并说明其动态演进过程。本文论证并提出的2020年后的农村贫困新标准,是以相对贫困标准为方向、以多维贫困标准为核心,包含国家与地方双层标准的一个体系。鉴于现行标准下脱贫户生活水平仍较低的现实,绝对贫困标准向相对贫困标准的转变宜采用渐进方式,设立有过渡性质的一般贫困标准。在区域发展差异较大情况下,制定农村贫困新标准应坚持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马文武  杜辉  
提高扶贫瞄准效率是减贫成功的必要条件,采取适应贫困实际情况的瞄准机制和瞄准方法是提高扶贫瞄准效率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实践遵循了一条合乎农村贫困变化特征、反映农村减贫规律的贫困瞄准机制演化路径。农村减贫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在农村贫困变化的不同阶段,采取了有效率的贫困瞄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扶贫模式和调整扶贫政策。中国农村贫困瞄准机制经历了农村整体瞄准——贫困县级瞄准——贫困村级瞄准——贫困户建档立卡瞄准的历史进程,契合的正是中国农村反贫困模式不断创新、措施不断精准、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反贫困难度不断增加的历史进程。当前中国正处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阶段,必须根据新时期贫困新特征,强化瞄准精准性、措施精准性;必须前瞻性预测2020年后农村新贫困问题,不断创新适应未来农村贫困新特征的贫困瞄准机制和扶贫模式,未雨绸缪,从容应对未来新阶段的贫困新挑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新  
一直以来,非正规金融处于被打击的状态,但是,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它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在许多地区呈扩大之势。非正规金融的制度优势使其在农村反贫困中发挥了正规金融难以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于反贫困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赖景生  
新时期西部农村反贫困,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的重大战略意义。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分析表明,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除了人口数量大分布广之外,还呈现贫困程度深、边境性、民族性与脆弱生态环境空间分布高度一致性等新的特征。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必须将农村反贫困问题纳入其要义之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鹏  余小方  程飞  
在对贫困的概念和内涵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贫困的基本特征是:(1)经济贫困与环境贫困共存;(2)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共存;(3)返贫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应纠正反贫困工作中的偏差,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认识,增强农业造血功能,促进农业自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朝林  
贫困是一个综合性社会经济问题。我国一直使用的扶贫模式缺少人本思想,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遇到外在条件的变化,脱贫人口很容易返贫。而提高贫困者的人力资本,则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收入的提高等,因此,从中长期看,要消除贫困的最根本措施是加大人力资本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