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89)
2023(20005)
2022(17208)
2021(16153)
2020(13505)
2019(31340)
2018(31067)
2017(59101)
2016(32143)
2015(36213)
2014(36064)
2013(35360)
2012(32537)
2011(29375)
2010(29640)
2009(27239)
2008(27014)
2007(23832)
2006(21369)
2005(18715)
作者
(93495)
(78473)
(77678)
(73867)
(49635)
(37520)
(35116)
(30398)
(29911)
(27937)
(26789)
(26681)
(25010)
(24573)
(24322)
(24000)
(23241)
(22890)
(22645)
(22369)
(19429)
(19380)
(19044)
(18040)
(17481)
(17461)
(17315)
(17313)
(15831)
(15581)
学科
(129963)
经济(129779)
(93188)
管理(90007)
(70309)
企业(70309)
方法(57076)
(54130)
数学(49904)
数学方法(49217)
农业(36205)
(34472)
中国(33842)
业经(32776)
(29867)
(27299)
地方(27091)
(22304)
贸易(22293)
(21613)
(20886)
理论(20522)
(20204)
(20155)
财务(20125)
银行(20095)
财务管理(20072)
(19869)
金融(19863)
技术(19601)
机构
大学(457232)
学院(455910)
(181445)
经济(177452)
管理(176513)
研究(155474)
理学(152758)
理学院(150977)
管理学(148137)
管理学院(147281)
中国(116459)
(97403)
科学(96970)
(89488)
(85533)
(78511)
业大(72975)
中心(71679)
研究所(71373)
(69242)
农业(68907)
财经(67468)
(61595)
(61568)
北京(61111)
师范(60974)
(56012)
(54986)
经济学(54514)
财经大学(50150)
基金
项目(313087)
科学(245978)
研究(227965)
基金(227150)
(199233)
国家(197373)
科学基金(168772)
社会(143712)
社会科(135835)
社会科学(135796)
(122087)
基金项目(120258)
自然(109917)
自然科(107290)
自然科学(107255)
自然科学基金(105339)
教育(105153)
(102999)
资助(93167)
编号(92732)
成果(76042)
重点(70490)
(69365)
(66538)
(64406)
课题(64374)
创新(60207)
科研(59912)
国家社会(59335)
教育部(59143)
期刊
(203941)
经济(203941)
研究(134442)
中国(93462)
(87155)
学报(76754)
科学(69476)
(65133)
管理(62424)
大学(59289)
农业(59098)
学学(55943)
教育(52501)
(42670)
金融(42670)
技术(38920)
业经(36478)
财经(32984)
经济研究(30075)
(28642)
(28167)
问题(27477)
(24500)
图书(21968)
科技(21835)
理论(21044)
业大(20899)
技术经济(20832)
资源(20518)
统计(20335)
共检索到679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卫东  徐谷雄  
医保扶贫是我国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政策,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为样本,通过测算农村贫困人群在医疗救助介入前后医疗自付总费用的变化,以及构建灾难性医疗支出的相关指标来评价医疗救助扶贫的扶贫效果;并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回归模型分析了个体特征、就医行为对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最后,本文从推动医疗救助方式改革,实施医疗救助专项药品目录,对农村贫困人群的政策外医疗自付费用探索补充性救助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迪  王明哲  
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中国政府为了缓解相对贫困,在东部地区率先开展的扶贫改革创新举措。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将为扶贫改革试验区创新扶贫形式的推广提供证据支撑与经验借鉴。本文以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16年东部八省共14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县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逐年倾向得分匹配法将多期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匹配,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促进当地发展的作用,然后采用三重差分法验证地区异质性所导致的政策效应差异,最后利用中介效应分析讨论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并形成持续作用的"良性循环";并且,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上,扶贫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效应不存在省份差异,但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上存在省份差异;进一步发现,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提升城镇人口数量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通过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来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基于所得结论,本文提出应积极推广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实施经验,各地区需因地制宜地借鉴学习,坚持改革为本建设幸福乡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颖慧  
农村贫困治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化解三农问题的一把钥匙,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主要障碍及其研究意义;指出农村多元化扶贫开发格局建构的问题,农村扶贫资金投入方向和运用模式的引导力量不足及农村扶贫资金对造血式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等若干问题;给出构建多元化农村扶贫资金筹措和扶贫开发格局,优化农村扶贫资金投入方向和运用模式及增强农村扶贫资金对造血式扶贫项目的支持等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楠  张栋浩  李建军  卢洪友  
巩固脱贫成果和解决相对贫困是2020年后中国长期减贫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此东部地区率先进行了实践创新。本文以2003—2016年中国东部80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利用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合成控制法识别了试验区政策的减贫效应、影响机制及作用渠道。结果显示:政策的实施显著实现了收入减贫与多维减贫,即农户收入得到提高和跌入多维贫困概率降低;丽水试验区的减贫效果最明显,阜新和清远的减贫效果一般;试验区内家庭的各类收入增加,贫困脆弱性和慢性贫困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减贫效果差异的宏观影响机制是包容性增长,政策主要通过保险覆盖、金融参与和社会网络等渠道对家户增收和减贫产生间接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于制定差别化扶贫政策、创新贫困监测机制、构建多元协同扶贫机制以及建立城乡统筹反贫困体系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卓  左停  
资产收益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机制创新,已经在我国贫困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涌现出了一批新做法和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和研究。本文基于对东部扶贫改革试验区Z市典型案例的深入考察,从资产收益扶贫的基本内涵和运作机制入手,结合国家政策和地方已有的实践,深入分析资产收益扶贫的减贫机理与实践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启宇  何凡  
受多种因素影响,巴中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发展滞后,面临自然环境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问题突出、农村产业发展脆弱等制约因素。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技术培训、产村相融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等路径推进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君  
农村精准扶贫的复杂性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精准扶贫提供了机会和空间,社会组织因其自身具备的优势被纳入精准扶贫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然而由于制度困境和对资源的依赖,加上社会组织自身存在的能力困境,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受到了制约。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解决社会组织对外部资源的过度依赖,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才能更好的让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精准扶贫。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钭利珍  梅继承  袁云峰  徐东涛  
一直以来,丽水通过实施"信贷支农"工程、"支付便农"工程、"创新利农"工程,探索开发式扶贫新模式,初步形成金融支农惠农的"丽水模式",成为开发式扶贫的样板,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农村金融竞争仍然不够充分,农村发展整体环境不够理想等因素制约了农村金融普惠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有效发展。要探索和形成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的金融普惠扶贫发展之路,需要通过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强化政银合作,进一步增强金融扶贫开发"造血"功能;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世磊  严立冬  屈志光  邓远建  
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模式,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意愿及行为对绿色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浙江丽水市37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从事绿色农业的意愿及其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从事绿色农业的意愿和行为存在相关关系。农户的政治面貌、务农时间、绿色农业环境经济价值认知和危害认知因素对其从事绿色农业的意愿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农户生活垃圾处理和畜禽粪污处理变量则起到显著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对进一步理解农户从事绿色农业的意愿及其行为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促进农业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春松  
实践中,扶贫工作体系与实施精准到户、自我造血脱贫与外部输血扶贫、配套机制建设与金融产品创新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导致银行扶贫存在一定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投入金融扶贫攻坚战,但实践中,扶贫工作体系与实施精准到户、自我造血脱贫与外部输血扶贫、配套机制建设与金融产品创新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导致银行对贫困对象信息掌握不全、信贷需求摸得不准、扶贫小额信贷比例偏低。南平地处福建山区,省级扶贫重点开发县全省占比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诚  严晨  
甘肃省是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酒泉市又是甘肃省贫困移民整体异地安置的重点地区。从1983年开始,国家启动"三西建设",实施大规模区域性扶贫开发。30多年来,酒泉市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兴西济中"战略,先后安置移民总数达到3.53万户、15.75万人。酒泉市金融支持移民脱贫的主要举措有:第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行上门入户贷款制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柜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大建  张湖沿  金玉婷  
基于隐性晋升激励和财政支出视角,利用2000—2018年面板数据评估了扶贫改革试验区设立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丽水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显著减少了相对贫困,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减少相对贫困的作用逐渐增强;阜新、清远、宿迁、淄博和三明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未显著减少相对贫困;进一步分析表明,官员视察带来的隐性晋升激励的差异是扶贫改革试验区相对贫困减少绩效存在差异的原因;隐性晋升激励通过促使扶贫改革试验区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农林水务财政支出,保障了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产业扶贫政策的有效执行进而作用于相对贫困的减少;官员任期结束后职位变动的统计数据表明,相对贫困的减少似乎有助于其晋升。因此,扶贫开发支出分权可能仅适用于财力较强的地方政府,在扶贫开发事权下放的同时还应完善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机制,从而建立后脱贫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大建  张湖沿  金玉婷  
基于隐性晋升激励和财政支出视角,利用2000—2018年面板数据评估了扶贫改革试验区设立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丽水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显著减少了相对贫困,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减少相对贫困的作用逐渐增强;阜新、清远、宿迁、淄博和三明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未显著减少相对贫困;进一步分析表明,官员视察带来的隐性晋升激励的差异是扶贫改革试验区相对贫困减少绩效存在差异的原因;隐性晋升激励通过促使扶贫改革试验区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农林水务财政支出,保障了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产业扶贫政策的有效执行进而作用于相对贫困的减少;官员任期结束后职位变动的统计数据表明,相对贫困的减少似乎有助于其晋升。因此,扶贫开发支出分权可能仅适用于财力较强的地方政府,在扶贫开发事权下放的同时还应完善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机制,从而建立后脱贫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志雄  丁士军  
文章在揭示家庭医疗负担与人情支出关系的基础上,评价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大病家庭医疗负担的影响。使用Tobit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分析表明,农村家庭人情支出指标可以作为监测大病家庭医疗负担是否沉重的"风向标",大病冲击会减少家庭的人情支出;目前精准扶贫政策对建档立卡家庭(贫困户)的大病医疗负担缓解效果显著,并且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非建档立卡大病家庭(非贫困户)更易遭受沉重的医疗负担,并在大病冲击下呈现出一定的脆弱性;对于非贫困户来说,当期患有大病对家庭医疗负担影响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大病对家庭负担的影响逐渐减弱。因此,在贫困户识别方面,除了从家庭人均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识别外,将人情支出的变动作为识别维度有利于实现更为精准的贫困户识别。文章建议采用人情支出的变动来监测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负担是否沉重,以及是否属于"因病致贫"。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守东  顾天翊  
本文利用扶贫改革试验区构建了不同强度产业扶贫政策实施样本,进而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分析思路考察了产业扶贫的贫困摆脱效应。研究表明,以专项金融资本扶持为信号的产业扶贫,能够加速贫困人口向社会产业大循环的纳入,从而通过贫困人口内生增收路径的构建提升贫困摆脱效率,但产业扶贫及相应的专项信贷扶持对贫困减缓的作用存在边际递减特征。同时财政资金投入对贫困摆脱的作用依然是显著的,转移支付的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产业环境的优化,确实能够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专项信贷的支持效率。此外,资本稀缺依然是贫困人口增收的主要瓶颈。本文就产业扶贫政策框架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