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77)
- 2023(19904)
- 2022(17083)
- 2021(15763)
- 2020(12990)
- 2019(29633)
- 2018(29428)
- 2017(56099)
- 2016(30441)
- 2015(34308)
- 2014(34417)
- 2013(34244)
- 2012(31824)
- 2011(29140)
- 2010(29605)
- 2009(27626)
- 2008(27133)
- 2007(24472)
- 2006(22177)
- 2005(20253)
- 学科
- 济(140935)
- 经济(140781)
- 业(89864)
- 管理(87435)
- 企(66798)
- 企业(66798)
- 农(52755)
- 方法(51103)
- 数学(43662)
- 数学方法(43219)
- 中国(38269)
- 农业(35135)
- 地方(34013)
- 业经(33702)
- 财(30794)
- 制(28657)
- 学(28279)
- 贸(22673)
- 贸易(22656)
- 银(21973)
- 银行(21915)
- 易(21893)
- 融(21147)
- 金融(21143)
- 行(21130)
- 环境(20979)
- 理论(20141)
- 体(20063)
- 发(20040)
- 技术(19921)
- 机构
- 学院(444469)
- 大学(443955)
- 济(186688)
- 经济(182646)
- 管理(171112)
- 研究(158245)
- 理学(146457)
- 理学院(144760)
- 管理学(142513)
- 管理学院(141684)
- 中国(120177)
- 京(95906)
- 科学(95305)
- 财(84777)
- 农(84318)
- 所(80512)
- 研究所(72570)
- 中心(71159)
- 江(68766)
- 业大(68129)
- 财经(66124)
- 农业(64657)
- 北京(60848)
- 范(60274)
- 经(59892)
- 师范(59745)
- 院(56494)
- 经济学(55459)
- 州(54642)
- 经济学院(49473)
- 基金
- 项目(292188)
- 科学(230029)
- 研究(217134)
- 基金(210685)
- 家(183208)
- 国家(181583)
- 科学基金(155145)
- 社会(138132)
- 社会科(130634)
- 社会科学(130598)
- 省(114664)
- 基金项目(111270)
- 教育(98538)
- 自然(98024)
- 划(95808)
- 自然科(95638)
- 自然科学(95618)
- 自然科学基金(93909)
- 编号(89470)
- 资助(85634)
- 成果(73771)
- 发(66139)
- 重点(65683)
- 部(64615)
- 课题(62194)
- 创(60214)
- 国家社会(56845)
- 创新(56234)
- 制(55460)
- 教育部(55129)
- 期刊
- 济(223146)
- 经济(223146)
- 研究(138046)
- 中国(96740)
- 农(82978)
- 学报(69604)
- 科学(65506)
- 管理(64220)
- 财(63203)
- 农业(56040)
- 大学(53663)
- 教育(51549)
- 学学(50547)
- 融(44733)
- 金融(44733)
- 技术(39248)
- 业经(38197)
- 经济研究(33642)
- 财经(32894)
- 问题(29285)
- 经(28257)
- 业(27522)
- 技术经济(22815)
- 版(22067)
- 世界(21966)
- 图书(21921)
- 科技(21086)
- 现代(20726)
- 理论(20634)
- 贸(20387)
共检索到689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区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内陆城市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还很滞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低,发展不均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略,加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畅通城市与农村之间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为顺利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奠定基础,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区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内陆城市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还很滞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低,发展不均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略,加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畅通城市与农村之间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为顺利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奠定基础,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峰
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就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东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幅差距及非农产业发展差距扩大,是制约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推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寻求加大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各具特色经济地带等发展方略。
关键词:
农村 区域经济 瓶颈制约 发展方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逐渐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有发展之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大力实施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 区域经济 制约因素 突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正光
本文认为,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有效推动农村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我国整体区域经济和谐共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农村 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海峰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农村面貌将发生改变。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问题,为此,从当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考虑,应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峰
经济增长与储蓄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增加储蓄可以通过增加国民收入和降低消费支出来实现。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存在着有效性。收益递减率和储蓄分流是制约低值储蓄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的瓶颈因素。应依赖如下路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合理消费,改善投资环境,使低值储蓄区域的经济发展走出低储蓄—低增长的恶性循环。
关键词:
低值储蓄 区域经济 瓶颈制约 发展方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海楠 王德起
土地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其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势必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探索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实现机制,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泰城 刘家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尚没有依据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在实践中表现为农村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因此,利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中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加快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能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新农村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探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儒
文章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及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根据青海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对青海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金浩 李晓珍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剑 王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高职教育以其知识、技术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发展地方高职教育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引起人们的关注。分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对于高职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