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3)
2023(14656)
2022(12198)
2021(11429)
2020(9121)
2019(20511)
2018(20146)
2017(37261)
2016(20761)
2015(23074)
2014(23237)
2013(22787)
2012(21412)
2011(19781)
2010(20103)
2009(18496)
2008(18120)
2007(16580)
2006(15124)
2005(13883)
作者
(62153)
(52252)
(51683)
(48712)
(32737)
(25258)
(23254)
(20177)
(19926)
(18758)
(17835)
(17560)
(16956)
(16559)
(16420)
(15940)
(15405)
(15140)
(15005)
(14990)
(13131)
(13076)
(12908)
(12308)
(11802)
(11768)
(11686)
(11569)
(10879)
(10649)
学科
(93761)
经济(93665)
(56397)
(51039)
管理(48273)
农业(34211)
(33133)
企业(33133)
方法(31245)
中国(29729)
地方(28613)
数学(27359)
数学方法(26862)
业经(24358)
(19128)
(17658)
(16940)
(16627)
(14796)
(14781)
贸易(14779)
银行(14741)
地方经济(14652)
(14531)
金融(14526)
(14328)
(14232)
环境(14164)
发展(13293)
理论(13290)
机构
学院(296562)
大学(289308)
(118614)
经济(115879)
研究(110202)
管理(106014)
理学(90060)
理学院(88937)
管理学(86914)
管理学院(86392)
中国(84323)
(71205)
科学(69485)
(63146)
(57927)
农业(54745)
研究所(52159)
(51785)
业大(51246)
中心(51022)
(49802)
(42552)
师范(42059)
北京(39894)
财经(39366)
(39347)
(39288)
(38861)
(35572)
经济学(34567)
基金
项目(194561)
科学(151738)
研究(144465)
基金(136172)
(120342)
国家(119193)
科学基金(99846)
社会(89946)
社会科(84624)
社会科学(84604)
(80595)
基金项目(71045)
(66512)
教育(65684)
自然(62728)
自然科(61178)
自然科学(61166)
编号(61092)
自然科学基金(59997)
资助(55210)
成果(49641)
(49001)
重点(44854)
课题(43967)
(41509)
(40436)
发展(39071)
(38392)
(38168)
创新(37707)
期刊
(147868)
经济(147868)
研究(89148)
(74032)
中国(73462)
学报(50529)
农业(50263)
科学(47249)
教育(39614)
大学(38596)
管理(37869)
(37168)
学学(36438)
(31559)
金融(31559)
业经(30136)
技术(28019)
(24494)
经济研究(20857)
问题(20054)
财经(18368)
(17395)
(15944)
资源(15820)
农村(15780)
(15780)
农业经济(15664)
世界(15082)
业大(14938)
技术经济(14696)
共检索到472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强  
位于黄河上游的三西建设是我国最早的区域性扶贫开发项目。其开发范围包括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因其三地都有“西”,故简称“三西”)。以解决温饱为目的,组织超出土地承载能力的贫困山区农民向新开发的灌区迁移,则是三西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1983——1992年十年间在政府的组织下,以开发型扶贫移民模式成功地实现了农村45万人口迁移和100多万亩新灌区开发,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关注。一、动因与背景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及其毗邻的宁夏西海固地区(过去统称“陇中”),处于黄土高原及向干旱风沙区的过渡地带,地貌主要为丘陵以及台地、盆地和山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呈琮  
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更需要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人口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口的必然要求。人口流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永湘  徐祥忠  颜崇万  向和平  何凌云  
(1)处于三峡库区中心地段的万县地区,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一组重要的二元目标——安全移民与经济超常规增长。两者,在很大程度上互为条件,互为因果。而其最终的实现,不仅取决于资源、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力要素的状况,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雅琴  严奉宪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转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不容乐观 ,劳动力资源数量大但素质不高。笔者认为 ,当前必须加大农村劳动力资本的投资力度 ,立足农业 ,把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与劳务输出结合起来 ,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觉晓 ,张美光 ,李艟 ,董丽筠 ,秦运科  
一、开发型院所经济自立的途径机电部机械口共有56个开发型研究所。改革开放以来,在政策引导和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各所都增加了为经济建设服务和按经济规律办事的自觉性。它们拓宽了任务来源,逐步改变了以往那种依附于政府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单纯靠国家拨款搞科研的封闭状态,开始以多种形式进入经济。有的所向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方向发展;有的所与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有的所进入了企业;还有一些所寻求国际合作的途径。改革中的另一重要趋势是,不少所建立了自己的中试基地,开发了自己的拳头产品;有的所加强了成果的技术配套,将软件和硬件一并向企业转让。这都表明这些研究所科研实力和经济实力开始在增强。但在上述改革中也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威  孙延丽  
农业区域为地域连片、区内资源生产特点相对一致、区间差异比较明显的农业地域空间,是农业开发建设的基本区域框架。辽河平原区、辽北区、辽东区、辽西区和滨海区是辽宁省农业分异显明的农业开发区。依据各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和未来农业发展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途径,搞好五大农业区域的开发建设,对促进区域互动、优势互补、合理布局和提高总体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试对辽宁省五大农业开发区域的开发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易守宽  徐乃瑞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自学  
关于河西走廊资源开发型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甘肃省张掖师专金自学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来说,依托市场配置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农业市场体系的重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徐进,郑凌云  
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也是一个人口不断向西迁移的历史。西部形成了大量的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人口流动在美国西部开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美国西部开发中的人口西进运动和城镇化值得中国西部开发借鉴。在中国西部开发中,要调整西部城镇发展的畸形结构,实施以大都市的扩展和县城的提升为核心的二元城镇化发展战略。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立胜  黄灿  
城市化进程就是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的过程。当前,应实施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与土地流转制度的协同改革,实现农村人口流动与土地流转的联动,实现城镇户籍人口与城镇常住人口的一致;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异,消除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土地产权权益,与城市居民平等分享城市化的收益,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城乡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靳  
人口迁移能消除农村贫困,但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加剧农村贫困。当迁移人口向农村的人均汇款大于迁移人口在农村的边际产出时,人口迁移将消除或改善农村贫困;相反,当迁移人口的人均汇款小于迁移人口在农村的边际产出时,人口迁移恶化农村贫困。当前中国农村的人口迁移在整体上是在消除农村贫困,但局部地区开始出现人口迁移恶化农村贫困的现象。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泽强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城人口迁移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口的迁移倾向远大于老年人口,我国乡-城人口迁移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流动。乡-城人口迁移会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老龄化演进产生较大影响,其影响既包括农村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也包括农村青壮年迁移人口生育率变动而产生的影响。那么,基于农村迁移人口生育率变动的分析,则是揭示乡-城人口迁移下的农村老龄化演进机理的一个重要视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邬晓琴  
移民开发是河曲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从思路、规划到实施,坚持了四个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数据可以显示河曲移民开发的成功事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宜君  周银珍  胡红青  向长春  
以距离衰减理论为基础,在提出影响区域外迁移民安置效果因子公式假设的基础上,以涵盖三峡工程外迁安置的11个省市的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对部分典型安置点的入户访谈,运用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等理论,实证研究分析了三峡工程农村外迁移民环境适应状况在不同省市的区域差异,侧重探讨了距离及地理环境因素对三峡工程农村外迁移民安置效果的影响规律。并从研究中获得了五点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戈  
本文评述了发展经济学家关于人口迁移及其对农村家庭技术变迁影响的理论观点。M.Mendola等经济学家富有成果地探讨了迁移决定因素和迁移的家庭成员对其余家庭人口潜在影响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包括国内暂时迁移、国内长期迁移和国际迁移等不同类型的人口迁移对农村家庭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潜在影响的相互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