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2)
- 2023(9403)
- 2022(7617)
- 2021(6931)
- 2020(5362)
- 2019(11936)
- 2018(11553)
- 2017(22009)
- 2016(12179)
- 2015(12977)
- 2014(12596)
- 2013(12446)
- 2012(11276)
- 2011(10231)
- 2010(10222)
- 2009(9465)
- 2008(9159)
- 2007(8228)
- 2006(7389)
- 2005(6185)
- 学科
- 济(54986)
- 经济(54925)
- 农(48673)
- 业(38553)
- 农业(32407)
- 管理(26254)
- 中国(18770)
- 业经(18090)
- 方法(17866)
- 企(16665)
- 企业(16665)
- 数学(16558)
- 数学方法(16482)
- 地方(13595)
- 农业经济(12321)
- 发(11653)
- 贸(9893)
- 贸易(9892)
- 劳(9769)
- 劳动(9752)
- 制(9678)
- 易(9645)
- 发展(9522)
- 展(9520)
- 财(9411)
- 村(9396)
- 农村(9367)
- 学(8832)
- 环境(8285)
- 土地(8063)
- 机构
- 学院(175075)
- 大学(168547)
- 济(75053)
- 经济(73626)
- 管理(66404)
- 研究(60621)
- 理学(58974)
- 理学院(58311)
- 农(57858)
- 管理学(57415)
- 管理学院(57120)
- 中国(45457)
- 农业(44530)
- 科学(39443)
- 业大(38014)
- 京(34227)
- 所(30808)
- 中心(28555)
- 研究所(28414)
- 农业大学(28335)
- 财(27933)
- 江(25396)
- 财经(23128)
- 经济学(22438)
- 范(22124)
- 师范(21819)
- 经济管理(21731)
- 业(21720)
- 省(21485)
- 经(21354)
- 基金
- 项目(126653)
- 科学(99882)
- 基金(93268)
- 研究(88443)
- 家(83618)
- 国家(82785)
- 科学基金(70421)
- 社会(60209)
- 社会科(56685)
- 社会科学(56670)
- 基金项目(51160)
- 省(51002)
- 自然(45342)
- 自然科(44330)
- 自然科学(44315)
- 自然科学基金(43518)
- 划(41949)
- 教育(37213)
- 资助(34837)
- 编号(34782)
- 农(33639)
- 发(29161)
- 重点(27941)
- 部(27229)
- 创(26429)
- 国家社会(25718)
- 成果(25101)
- 业(25036)
- 创新(24660)
- 计划(24176)
- 期刊
- 济(85650)
- 经济(85650)
- 农(63912)
- 研究(44476)
- 农业(43356)
- 中国(35024)
- 学报(33602)
- 科学(30511)
- 大学(25737)
- 学学(25343)
- 业经(22351)
- 业(19353)
- 财(17678)
- 管理(16947)
- 融(15986)
- 金融(15986)
- 问题(14900)
- 农业经济(14386)
- 农村(13710)
- 村(13710)
- 版(12313)
- 业大(11543)
- 经济研究(11230)
- 技术(11060)
- 农业大学(10510)
- 资源(10480)
- 财经(10461)
- 世界(10231)
- 经济问题(9675)
- 教育(9403)
共检索到245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志彬 徐玉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作培 管怀鎏
正确认识再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进城的关系○姜作培管怀鎏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之间的矛盾关系,这对于组织更多的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切实做好再就业工作至关重要。一众所周知,我国现有7亿多劳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裕群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3亿 ,加入WTO以后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还会增加 1 0 0 0万人的失业。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问题 ,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就业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章玉钧 郭正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守海
本文试图比较我国各地城市部门对当地农村劳动力和外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效应。文章首先在新古典框架内构建两类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长模型,并得出理论命题:随着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城市部门对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效应会趋于减弱,而对外地劳动力会逐渐增强。文章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东中西三地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综合运用最小二乘法、组内变换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逐步引入额外回归因子等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从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角度,认识各地技术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
城市部门 就业弹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庆然 丁翠翠 陈政 陈晓亮
文章选取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分析方法,研究教育支出、科技投入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差异化。结果发现:当期教育支出与科技投入对各地区当期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教育支出对于中部、西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但对于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不显著;滞后期科技投入对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整体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而且科技投入对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时效性比教育支出更为及时。因此,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择业能力,教育支出、科技投入应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帅 葛大东
本文对现有的非农劳动供给理论框架进行了拓展,关注就业风险对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理论推导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就业风险总是抑制非农劳动供给,而且个人的非农劳动供给还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降低就业风险对非农劳动供给的边际促进作用很大。此外,在考虑家庭集体决策因素后,就业风险对个人非农劳动供给的实际影响程度和范围都将更大。因此,关注就业者权益、降低就业风险的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扩大非农劳动供给。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宁泽逵 李红 宁攸凉
利用对陕西省农户所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重分类概率模型,就农民对不同就业方式的参与概率进行估计,重点分析了影子工资率及人力资本、就业成本、收入差距对农民迁移与就业的影响,进而讨论了农村劳动市场的发育状况、农村社区环境的发展、农户家庭特征、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对劳动力要素有效配置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工资率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林 何洋
文章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互联网使用对不同农村劳动力群体就业选择的影响。文章着重从农村劳动力互联网使用的性别和年龄差异角度进行考察,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使农村劳动力由自雇型就业向受雇型就业转变,非正规就业比例下降。(2)互联网使用在促进壮年劳动力非农就业、受雇型就业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且降低了非正规就业比例;对青年劳动力和年长劳动力的影响则不显著。(3)互联网对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存在差异,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和受雇型就业的促进作用比男性更明显,对降低男性劳动力非正规就业效果较显著。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村劳动力 就业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爽 张艳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总体供给大于需求、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大、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然后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劳动力素质、观念意识和弱势地位三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劳动力控制数量、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和完善就业市场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能力 因素 对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 翁贞林
应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数据,研究数字素养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素养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就业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主观就业质量影响更大。数字素养能拓展农村女性劳动力的信息渠道,由此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客观就业质量;但数字素养降低了农村女性劳动力相对收入评价,弱化了数字素养对主观就业质量的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于人均家庭纯收入低的农村女性劳动力群体客观就业质量提升效果更显著,而对高收入群体的主观就业质量提升显著。数字素养对客观就业质量的正向影响主要集中在16~45岁的群体,对中低文化程度群体的客观和主观就业质量影响更为明显。数字素养各维度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各有差异。因此,未来应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村女性的数字素养,完善就业权益保障,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农村女性劳动力 就业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费思兰
中国自80年代早期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工作流动性的增加,劳动市场的二元结构开始解体。虽然这种变化不可逆转,但是一些阻碍社会性或职业性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尽管迁移到大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却要受一定的限制,只能从事当地劳动力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或从事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个社会性的"移民下等阶级"。本文试图阐示在蓬勃成长的劳动市场中,农村移民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被"指定"的,他们对工作的选择到底是对市场力量的反映还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太增 刘新争
本文从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待遇、文化生活状况、权益维护状况和子女教育等方面考察他们的生存现状,指出了导致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深层次体制原因——偏向城市的制度安排,着重强调了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边缘化的根本原因,探讨了制约农民工生存状态改善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进城农村劳动力 生存状态 转移 制度安排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宁阳 汪晓银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否会增加城镇失业。农民工对城镇双重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同。在初级劳动力市场上进城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主要表现为替代关系,农民工进城会增加城镇失业。在高级劳动力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互补关系,农民工进城会增加城镇就业。本文利用2004—2007年全国31个省份反映城镇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指标作为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数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因此,把城镇失业增加归咎于进城农民工增加是没有依据的,限制农民工进城的政策是不合理的,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是不公正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