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9)
- 2023(11866)
- 2022(10400)
- 2021(9792)
- 2020(8052)
- 2019(18626)
- 2018(18825)
- 2017(36695)
- 2016(19900)
- 2015(22488)
- 2014(22577)
- 2013(22525)
- 2012(20257)
- 2011(18234)
- 2010(18167)
- 2009(16669)
- 2008(16005)
- 2007(14225)
- 2006(12671)
- 2005(10824)
- 学科
- 济(84075)
- 经济(83980)
- 业(61177)
- 管理(51203)
- 农(50565)
- 企(39669)
- 企业(39669)
- 方法(35822)
- 农业(33595)
- 数学(31343)
- 数学方法(31041)
- 业经(23289)
- 中国(22471)
- 地方(18710)
- 财(17493)
- 学(16806)
- 制(14753)
- 发(14452)
- 贸(13662)
- 贸易(13657)
- 易(13241)
- 农业经济(12560)
- 技术(12487)
- 理论(12139)
- 环境(12043)
- 策(11756)
- 发展(11652)
- 展(11644)
- 和(11447)
- 体(10788)
- 机构
- 学院(283173)
- 大学(280925)
- 管理(116448)
- 济(113196)
- 经济(110743)
- 理学(102218)
- 理学院(101136)
- 管理学(99472)
- 管理学院(98985)
- 研究(93064)
- 中国(69100)
- 农(64840)
- 京(59034)
- 科学(58938)
- 业大(49862)
- 农业(49403)
- 财(46931)
- 所(46429)
- 中心(42916)
- 研究所(42477)
- 江(40839)
- 财经(38260)
- 范(37800)
- 师范(37532)
- 北京(36627)
- 经(35005)
- 州(33013)
- 院(32869)
- 经济管理(32739)
- 经济学(31948)
- 基金
- 项目(199009)
- 科学(156577)
- 研究(147783)
- 基金(144302)
- 家(124970)
- 国家(123813)
- 科学基金(106620)
- 社会(93225)
- 社会科(87805)
- 社会科学(87782)
- 省(78591)
- 基金项目(78086)
- 自然(68695)
- 自然科(67051)
- 自然科学(67036)
- 自然科学基金(65832)
- 教育(65562)
- 划(64744)
- 编号(62171)
- 资助(58014)
- 成果(49281)
- 部(43765)
- 重点(43380)
- 发(43048)
- 创(41011)
- 课题(41009)
- 创新(38099)
- 国家社会(37642)
- 科研(37563)
- 教育部(37019)
- 期刊
- 济(128642)
- 经济(128642)
- 研究(79245)
- 农(68460)
- 中国(54455)
- 农业(46676)
- 学报(45998)
- 科学(43575)
- 管理(37104)
- 大学(35710)
- 学学(33975)
- 财(31989)
- 教育(28345)
- 业经(27363)
- 融(23549)
- 金融(23549)
- 技术(23137)
- 业(20726)
- 问题(18221)
- 财经(17381)
- 经济研究(17256)
- 版(15853)
- 农业经济(15238)
- 农村(14733)
- 村(14733)
- 经(14645)
- 科技(14395)
- 图书(14211)
- 资源(13865)
- 理论(13863)
共检索到404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宁阳 汪晓银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否会增加城镇失业。农民工对城镇双重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同。在初级劳动力市场上进城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主要表现为替代关系,农民工进城会增加城镇失业。在高级劳动力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互补关系,农民工进城会增加城镇就业。本文利用2004—2007年全国31个省份反映城镇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指标作为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数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因此,把城镇失业增加归咎于进城农民工增加是没有依据的,限制农民工进城的政策是不合理的,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是不公正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学院地处辽宁省铁岭市新城区。设有机械工程、汽车工程、电子工程、财经管理等四个系,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电算化等15个专业。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学院实习实训设备先进齐全。建有现代化大型实训车间7个,实验、实训室34个,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铣床、焊接、汽修、物流、电子、计算机、楼宇智能化等实验实训设备1900台(套),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00万元。学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德国吉夫霍恩第二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建立了"中德职教合作基地",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提高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德成 王韶华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规模化经营必然使农业出现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成为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包括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将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结构的形成。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视角,本文勾勒出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简图。保障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为:规范和促进土地流转;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健全农村社会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业规模化经营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忠东 王建平
文章探讨了家庭决策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失业的影响,认为劳动力回流会降低流入者的现存失业率进而拉低城镇总体失业率。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作者对城镇失业与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就失业概率而言,农村流入人口远低于城镇居民;镇居民低于市居民;女性高于男性;年轻组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总体最低,但高校新近毕业生却较高。另外,区域发展模式影响其失业模式。失业水平在东北、武汉、重庆老工业基地出现了本地居民、农民工和总体均高的"三高"模式,在京、津、沪和珠三角地区出现了本地居民高、农民工低和总体居中的"高低中"模式,仅在国有、私营、和"三资"企业平衡发展的华东沿海地区出现了本地居民低、农民工低和总体低的"三低"模式。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城镇失业 区域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李晓嘉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角度讨论了转型经济下城镇失业的影响因素,利用1995~2003年中国30个省市的数据解释了各地区间失业率的差异,基于面板数据,在模型设定检验之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农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例对城镇失业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
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作培 管怀鎏
正确认识再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进城的关系○姜作培管怀鎏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之间的矛盾关系,这对于组织更多的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切实做好再就业工作至关重要。一众所周知,我国现有7亿多劳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志彬 徐玉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太增 刘新争
选取18个能够综合反映农民工群体的工作、生活、社会保障和主观意愿等生存现状的指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构建进城农村劳动力生存现状影响因素的因子模型,集中分析各个因素对进城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影响程度及其在进城农村劳动力总体代际和性别差异上的表现。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在工作因素、进城动机、主观诉求等方面都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较大区别,工作稳定性、身份歧视等因素对第二代农民工的影响有着不同于事先预期的结果。
关键词:
进城农村劳动力 第二代农民工 代际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费思兰
中国自80年代早期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工作流动性的增加,劳动市场的二元结构开始解体。虽然这种变化不可逆转,但是一些阻碍社会性或职业性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尽管迁移到大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却要受一定的限制,只能从事当地劳动力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或从事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个社会性的"移民下等阶级"。本文试图阐示在蓬勃成长的劳动市场中,农村移民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被"指定"的,他们对工作的选择到底是对市场力量的反映还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志刚
本文运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了较为准确的乡——城劳动力流动数量和城镇失业数据,并结合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地区分析法”和probit模型——对“进城农村劳动力增加显著提高了城镇失业”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总的来看,这一假说并未得到经验证据的有力支持。尽管有证据表明城镇中等受教育程度的中年人的失业风险比其他群体更易受到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幅度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当心。这意味着没有理由以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和迁移的方法来取得城镇失业状况的改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栾江 李强
通过2009—2010年调查数据对中国18个省48个县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样本考察了教育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非农收入的影响,通过OLS法估计的教育回报率为3.9%,考虑了选择性因素的影响后估计结果为5.06%,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依然较低。通过分位回归发现教育可能扩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差距。政府要在农村地区推动教育扩张和平等才能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回报率,减小教育所产生的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太增 刘新争
本文从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待遇、文化生活状况、权益维护状况和子女教育等方面考察他们的生存现状,指出了导致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深层次体制原因——偏向城市的制度安排,着重强调了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边缘化的根本原因,探讨了制约农民工生存状态改善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进城农村劳动力 生存状态 转移 制度安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裕群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3亿 ,加入WTO以后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还会增加 1 0 0 0万人的失业。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问题 ,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就业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