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3)
2023(12624)
2022(10842)
2021(10329)
2020(8653)
2019(20179)
2018(20094)
2017(39513)
2016(21768)
2015(24717)
2014(24848)
2013(24562)
2012(22936)
2011(20805)
2010(21483)
2009(20200)
2008(20184)
2007(18704)
2006(16628)
2005(14733)
作者
(63182)
(53218)
(53170)
(50605)
(33601)
(25491)
(24077)
(20905)
(20005)
(19282)
(18064)
(17810)
(16919)
(16808)
(16653)
(16418)
(16260)
(15567)
(15359)
(15318)
(13375)
(13242)
(13235)
(12244)
(12192)
(12035)
(12020)
(11722)
(10847)
(10821)
学科
(94515)
经济(94437)
(65969)
管理(57082)
(51490)
(43811)
企业(43811)
方法(41033)
数学(37021)
数学方法(36378)
农业(34052)
中国(24947)
业经(23902)
(21888)
地方(19772)
(18736)
(17598)
贸易(17592)
(17159)
(17050)
(16017)
(14171)
银行(14143)
理论(13925)
(13739)
(13511)
(12747)
金融(12743)
技术(12658)
农业经济(12551)
机构
学院(317647)
大学(310972)
(132474)
经济(129639)
管理(122658)
研究(106045)
理学(105713)
理学院(104634)
管理学(102532)
管理学院(101965)
中国(82197)
(70039)
科学(64834)
(64758)
(59413)
(54580)
农业(53868)
业大(52131)
中心(50425)
(49915)
研究所(49293)
财经(46405)
(41971)
(41087)
师范(40726)
北京(40490)
经济学(39431)
(39154)
(36936)
经济学院(35625)
基金
项目(205870)
科学(161621)
研究(152793)
基金(147416)
(127585)
国家(126424)
科学基金(108123)
社会(95516)
社会科(90134)
社会科学(90107)
(82877)
基金项目(77067)
教育(70677)
自然(69176)
(68527)
自然科(67559)
自然科学(67542)
自然科学基金(66309)
编号(65009)
资助(61647)
成果(53177)
重点(46080)
(45750)
(45650)
课题(44660)
(42360)
创新(39474)
科研(39019)
教育部(38788)
(38685)
期刊
(151805)
经济(151805)
研究(89885)
(72308)
中国(65277)
农业(48817)
学报(48169)
科学(45934)
(44594)
管理(40964)
大学(37425)
学学(35551)
教育(34017)
(32757)
金融(32757)
业经(30509)
技术(29200)
(23789)
经济研究(22317)
财经(22262)
问题(21114)
(19078)
(17545)
统计(17114)
技术经济(16725)
农村(15891)
(15891)
世界(15733)
农业经济(15572)
(15507)
共检索到474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春蕊  刘昌宇  刘家强  
借鉴模糊多目标决策理论,构建信息无偏和信息有偏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迁移选择决策的模糊多目标模型,并利用河北省问卷调查数据,选取相关指标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得出,面对多种迁移选择,无论是信息无偏还是信息有偏,受外出务工收入水平、家庭环境、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县外市内迁移成为劳动者最满意的选择。从实地调查情况看,劳动者以本县内迁移为主,占调查样本总数的39.32%。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农村劳动力以县内迁移为主的实地调查结论存有差异。这表明,多数被调查农村劳动力尚未实现最优迁移,其迁移选择行为表现为一种有限理性。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优化决策环境,提高劳动者决策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鹏  史少博  崔宇航  
基于模糊多目标决策理论,文章建立了在信息无偏和信息有偏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选择的模糊多目标决策模型,以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为"为调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选择建模,基于模糊多目标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得出,对于基于模糊多目标模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选择决策,在两种条件包括信息有偏和信息无偏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选择行为受外出务工收入水平、家庭环境、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但劳动者认为县外市内转移就业是最佳选择决策方案。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智强  刘超  
农村劳动力迁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成人调查问卷2004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婚姻状况、健康、娱乐偏好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决策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而当前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家庭负担并不是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并且已婚女性劳动力倾向于和丈夫共同迁移,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最后,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其中大学及大专学校教育最有效,其次是职业和技术学校教育。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海燕  罗胜强  
在考虑物流服务商评价准则及限定条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物流模式选择的模糊多目标决策模型,并且采用最大最小算子构建来属函数的方法对此模型进行规划求解。同时,还进一步提出了当考虑决策者对各个目标的偏好不同时,如何为各个目标赋予权重并求解,较好地保证了权重排序和隶属度排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帮助决策者更好地选择出物流服务供应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传裕  
工资水平差异是我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动因。运输成本越大,产品的替代弹性越大,消费者在工业品上的支出比例越低,劳动力越倾向于在空间均匀分布,否则,劳动力更倾向于迁入工资水平高的地区,最终形成"核心——边缘"的空间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芳妹  龙志和  
有关风险与迁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比如,已有研究并未区别风险厌恶与风险分散的思想。风险分散思想基本来自于投资组合理论,但风险厌恶是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通常有风险偏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苗苗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进行定量研究首先要将影响迁移决策的各种因素量化。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心理成本、迁移网络和政策制度等心理学和社会学非数量因素对迁移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有定性分析,但缺乏相应的定量说明。在现有的研究方法和定义模式下非数量因素不能精确量化。旨在探讨将非数量因素量化的基本方法,给出一种基于序数效用论的替代计算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清强  张开华  
对经典托达罗与"推—拉"人口转移理论进行了拓展分析,通过定位"政策"因素为调节变量,提出政策调节模型;根据1993—2014年湖北省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调节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清强  张开华  
对经典托达罗与"推—拉"人口转移理论进行了拓展分析,通过定位"政策"因素为调节变量,提出政策调节模型;根据1993—2014年湖北省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调节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志扬  熊莉萍  
乡-城劳动力两阶段转移模式是中国人口城市化过程不同于国外模式的突出表现。文章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引入了制度因素的两阶段化的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来揭示中国乡-城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的内在动力和制约因素;讨论了实现均衡迁移量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主张通过增加城市正规部门新增就业机会、改善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工资水平、缓解劳动力转移中的制度约束等途径来推进中国乡城劳动力的有序和有效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蒙林  
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发生变化是产业结构转换的原动力。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换进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我国农村劳动的转移进行研究具有尤为突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劳动力转移时间维度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在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劳动力转移模型之后,运用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得以建立的最主要的障碍——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欣  赵栖泽  
本文基于新经济迁移理论,建立了农民家庭城乡配置劳动力与举家迁移的决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展示了家庭城乡配置劳动力的三种决策,并认为劳动比较收入是决定和影响上述决策的核心变量;通过进一步分析劳动比较收入变量,本文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和健全农业要素市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可以降低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机会成本,促进劳动力城乡转移;同时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有助于农民家庭做出举家迁移城镇的决策,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蓝红星  曹羽茂  李晓丰  
劳动力迁移已成为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对四川省6个县的调查数据,试图更好地解释西部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和约束机制。通过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特征及成年男性构成比例对劳动力长途迁移及长期迁移产生较大影响;短途迁移与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呈负相关;家庭和村级网络在促进迁移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它们在降低迁移人员成本方面互为补充手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红娅  杨晶  李子奈  
以对农村已转移劳动力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就地转移劳动力和异地转移劳动力的迁移意愿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城市化迁移意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影响当前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与迁移决策的人口特征因素,据此提出了一些有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