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3)
2023(7819)
2022(6377)
2021(6136)
2020(4896)
2019(10976)
2018(10905)
2017(21538)
2016(11796)
2015(12925)
2014(12717)
2013(12548)
2012(11796)
2011(10692)
2010(11025)
2009(10095)
2008(9852)
2007(9296)
2006(8604)
2005(7545)
作者
(31460)
(27014)
(26527)
(25400)
(16711)
(12862)
(11804)
(10343)
(10189)
(9624)
(9252)
(8753)
(8426)
(8378)
(8319)
(8030)
(7962)
(7775)
(7703)
(7549)
(6746)
(6719)
(6474)
(6440)
(6217)
(6107)
(6053)
(5760)
(5591)
(5452)
学科
(50195)
经济(50068)
(49357)
(39689)
农业(32888)
管理(26905)
(17740)
企业(17740)
业经(17051)
中国(15670)
方法(14482)
数学(13250)
数学方法(13066)
地方(12430)
农业经济(12392)
(12080)
(11563)
(11269)
(10716)
及其(10124)
(9603)
农村(9585)
政策(9563)
(9484)
贸易(9479)
(9423)
劳动(9406)
(9314)
方针(9186)
发展(9111)
机构
学院(164090)
大学(157052)
(74195)
经济(72698)
管理(64226)
研究(57097)
理学(55235)
理学院(54718)
管理学(53903)
管理学院(53596)
(47119)
中国(46245)
农业(35270)
(32508)
科学(32251)
(31944)
业大(29580)
(28119)
中心(27908)
(26567)
研究所(25089)
财经(24318)
(22164)
(21733)
师范(21608)
经济学(21500)
农业大学(21442)
经济管理(20574)
(20370)
(20287)
基金
项目(106386)
科学(84797)
研究(84283)
基金(76959)
(65485)
国家(64774)
科学基金(55775)
社会(55006)
社会科(51681)
社会科学(51673)
(42556)
基金项目(40268)
编号(36726)
教育(36518)
(34107)
自然(32708)
自然科(31923)
自然科学(31916)
自然科学基金(31345)
资助(30324)
成果(30049)
(28647)
(25229)
(24275)
课题(24095)
重点(22968)
国家社会(22715)
(22166)
(22008)
(21767)
期刊
(92871)
经济(92871)
(54991)
研究(48585)
中国(40217)
农业(37308)
科学(23079)
学报(22758)
(22249)
业经(22082)
(21300)
金融(21300)
管理(19492)
大学(19363)
学学(18564)
教育(16645)
(16211)
农业经济(14869)
农村(14487)
(14487)
技术(13506)
问题(13475)
经济研究(11850)
财经(11559)
世界(10901)
(10341)
经济问题(10140)
(9983)
农村经济(9494)
社会(8925)
共检索到259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家雄,李年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元海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素质较低,再加上观念认识不到位,组织管理工作滞后,就业环境不完善等,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影响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广辟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强管理和协调,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有序地转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阳俊雄  
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已超过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有所放慢。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 (一)2003年末已转移农村劳动力约1.7亿人。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3年末,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6950万人(约1.7亿),比上年增加490万人,增长3%。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4.9%,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润林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转移。本文在描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提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和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  孙科  庞笑萌  
目前,辽宁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加强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灵芝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通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创造外部就业机会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 ,增强农业内部消化吸收能力 ;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等相关对策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后平  
本文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然而,目前我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十分沉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面临复杂的人口与就业环境,又存在理论困惑,还有现实制度障碍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倩  
目前,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是"三农"问题,而在"三农"问题中,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化转移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一般是走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从而伴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进行转移。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之上,对国内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机理、动因以及障碍等因素进行全方面分析,为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方向和主要途径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鸣  魏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新辉  周腰华  姚媛媛  刘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这是由于三大制度原因造成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城市劳动力市场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是直接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制度原因,因此亟需进行农地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成柏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探索江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原因,阐述了江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对江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徐剑侠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动态宏观经济学的递归方法并结合推拉理论,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表明城镇的拉力,特别是城镇工业技术进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而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logit模型和基于微观经济变量的描述性分析都很好地验证了该结论。研究同时表明,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深远的意义;性别、家庭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明显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董立民  王立峰  
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 ,中国上亿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经演变成中国实现现代化和进入小康社会的制约条件。文章从工业化的途径、知识经济与技术进步等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深层原因 ,并且针对当前形势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勇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