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3)
2023(10684)
2022(9256)
2021(8833)
2020(7412)
2019(17298)
2018(17262)
2017(32842)
2016(18558)
2015(21344)
2014(21912)
2013(21685)
2012(20654)
2011(18590)
2010(19304)
2009(18156)
2008(18609)
2007(17674)
2006(15720)
2005(14323)
作者
(56001)
(47392)
(47344)
(45264)
(29700)
(23028)
(21436)
(18636)
(17811)
(17331)
(16190)
(16014)
(15032)
(14841)
(14805)
(14780)
(14542)
(13839)
(13782)
(13718)
(11965)
(11943)
(11644)
(10947)
(10933)
(10754)
(10676)
(10417)
(9872)
(9853)
学科
(79516)
经济(79430)
(56881)
(50629)
管理(48394)
(35704)
企业(35704)
农业(33530)
方法(31540)
数学(27405)
数学方法(26981)
业经(22251)
中国(21882)
(19907)
(17936)
地方(17224)
(16689)
(14781)
贸易(14773)
(14369)
(12834)
(12684)
银行(12643)
农业经济(12493)
理论(12336)
(11995)
(11987)
(11934)
(11054)
(11035)
机构
学院(276535)
大学(271555)
(110196)
经济(107540)
管理(100747)
研究(93510)
理学(85327)
理学院(84353)
管理学(82648)
管理学院(82149)
中国(74674)
(67810)
科学(59059)
(58260)
农业(52192)
(51329)
(49998)
业大(47772)
(46092)
中心(45187)
研究所(44627)
财经(39360)
(37478)
师范(37099)
北京(36789)
(36435)
(35337)
(33803)
经济学(32514)
农业大学(32350)
基金
项目(170175)
科学(131073)
研究(126665)
基金(119463)
(103607)
国家(102559)
科学基金(86085)
社会(77230)
社会科(72450)
社会科学(72426)
(69091)
基金项目(63193)
教育(58129)
(56430)
编号(55195)
自然(54490)
自然科(53137)
自然科学(53121)
自然科学基金(52135)
资助(49283)
成果(46125)
重点(37946)
课题(37679)
(37668)
(37287)
(36545)
(34293)
(32760)
科研(32243)
创新(32014)
期刊
(136374)
经济(136374)
研究(80617)
(71179)
中国(63157)
农业(48026)
学报(46980)
科学(41732)
(41304)
大学(35899)
学学(33806)
管理(33116)
教育(32693)
(28969)
金融(28969)
业经(28090)
技术(25187)
(23035)
财经(19588)
问题(19361)
经济研究(18235)
(17476)
(16905)
农村(15647)
(15647)
农业经济(15362)
技术经济(14376)
世界(14310)
图书(14160)
经济问题(13552)
共检索到432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东昱  刘彤  
合理利用激励措施对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高效转移具有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激励措施要与国家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占大多数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现实特征,通过消除制度性障碍、形成"推—拉"机制、在企业管理经营中让进城务工人员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和把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等措施,可以激励进城农村务工人员稳定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者素质,快速高效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甘露  潘怀明  
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并没有取得平等的就业资格,他们仍然是社会排斥的对象。文章以社会排斥为中心概念,通过定性分析和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等要素构成了独特复杂的社会排斥主体系统,共同作用于社会排斥客体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文章最后得出了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基础是法制与公共政策要先行的结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燕  张文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锁利铭  马捷  贾志永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各利益集团首先,利益集团不同于"阶级"的含义,"阶级"是按照所拥有的生产资料的数量而界定的生产关系;"利益集团"概念更偏向于一种特定的正式或非正式社会组织结构。集团的存在是为了谋求个人不能通过他的纯粹个人行动来增进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红忠  
农民工政策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政府放松其农民工政策,将促进城市化进程,但城市政府必须支付庞大的显性成本,而能够降低城市政府显性成本的农民工政策有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即造成城市化滞后,加剧城乡和地区经济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新辉  周腰华  姚媛媛  刘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这是由于三大制度原因造成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城市劳动力市场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是直接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制度原因,因此亟需进行农地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友然  贾愚  江游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情况,分析了该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登杰  李淑娴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农民文化素质低、不具备专业技能因而就业空间狭小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加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菲  
随着社会转型与城镇化,大量劳动力迁移,形成了大规模农村留守老人,其精神慰藉问题十分突出。本文结合数据资料,剖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问题形成的背景及呈现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路径:责任伦理的建构、村落社区的建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易君健  耿龙波  
基于最近针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应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部门选择行为展开经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农村迁移劳动力部门选择过程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分解,以研究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部门之间的性别歧视。主要研究结论为:工作搜寻渠道和个人人力资本状况(特别是教育水平)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部门选择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家庭和迁出地等特征变量对其部门选择的影响较小;同时,虽然农村迁移劳动力在部门选择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其性别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体特征变量之间的差异,纯粹性别歧视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迁移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培  鲍敦全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转移过程涉及到的经济主体利益的角度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原因:它首先是有利于劳动力自身利益的一种选择,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工农利益不平衡的一种社会长久发展的选择。其次分析了政府、农民、经济组织等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角色和彼此的制约关系。最后提出政府职能创新的几个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海英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分析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与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辅臣,郭卫国  
农业人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逐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化,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农村发生的一场深刻的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在江浙一带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一些调查,深感这一变革的迅猛。 一、农村商品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基础。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农村劳动力结构的现代化,而劳动力结构的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谷素华  
土地和劳动力是经济社会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的资源。如何构建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这是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我国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但要避免走传统的政府主导的道路。本文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相互作用关系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二者良性发展的策略。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子联  
中国经济转型期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带来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促进了城镇就业的上升,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刑事犯罪活动的发生,两者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程度不等的影响。以此为思路,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框架下,我们的研究得出: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既产生了"激励效应",又带来了"抑制效应",其中以"激励效应"占主导地位;第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高额储蓄率和廉价劳动力的依赖源自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物质资本而不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激励;第三,我国的收入差距在经济转型期促进而不是抑制了经济增长,但其所引致的以高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