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86)
- 2023(9575)
- 2022(8134)
- 2021(7641)
- 2020(6489)
- 2019(15228)
- 2018(15099)
- 2017(29360)
- 2016(16460)
- 2015(18794)
- 2014(18992)
- 2013(19161)
- 2012(18305)
- 2011(16495)
- 2010(16897)
- 2009(16076)
- 2008(16428)
- 2007(15451)
- 2006(13593)
- 2005(12184)
- 学科
- 济(75098)
- 经济(75016)
- 业(52091)
- 农(50198)
- 管理(40805)
- 农业(33283)
- 方法(31306)
- 企(30991)
- 企业(30991)
- 数学(27679)
- 数学方法(27350)
- 业经(20958)
- 中国(19258)
- 财(17615)
- 地方(15605)
- 制(15204)
- 学(14782)
- 贸(13403)
- 贸易(13398)
- 易(13047)
- 农业经济(12422)
- 发(12194)
- 策(10920)
- 银(10627)
- 银行(10592)
- 体(10504)
- 行(10065)
- 发展(10020)
- 展(10002)
- 务(9757)
- 机构
- 学院(246044)
- 大学(242604)
- 济(101731)
- 经济(99529)
- 管理(92094)
- 研究(83615)
- 理学(79131)
- 理学院(78265)
- 管理学(76778)
- 管理学院(76343)
- 中国(65798)
- 农(64567)
- 科学(52683)
- 京(51226)
- 农业(49747)
- 财(44885)
- 业大(44472)
- 所(44239)
- 中心(40121)
- 研究所(39903)
- 江(39063)
- 财经(35148)
- 范(32496)
- 师范(32181)
- 北京(31973)
- 经(31806)
- 农业大学(30821)
- 经济学(30446)
- 州(30421)
- 省(29007)
- 基金
- 项目(157479)
- 科学(122364)
- 研究(115431)
- 基金(112865)
- 家(98287)
- 国家(97351)
- 科学基金(82003)
- 社会(72511)
- 社会科(68133)
- 社会科学(68109)
- 省(63015)
- 基金项目(60078)
- 教育(52029)
- 自然(52003)
- 划(51765)
- 自然科(50733)
- 自然科学(50716)
- 自然科学基金(49801)
- 编号(48984)
- 资助(46072)
- 成果(40215)
- 农(35674)
- 部(35198)
- 重点(35017)
- 发(34986)
- 课题(32723)
- 创(31629)
- 科研(30074)
- 创新(29603)
- 国家社会(29531)
- 期刊
- 济(121564)
- 经济(121564)
- 农(68820)
- 研究(68490)
- 中国(52725)
- 农业(46666)
- 学报(42580)
- 科学(38568)
- 财(35263)
- 大学(32685)
- 学学(31170)
- 管理(28697)
- 业经(25902)
- 融(24762)
- 金融(24762)
- 教育(23468)
- 业(22479)
- 技术(21030)
- 问题(17575)
- 财经(17442)
- 经济研究(16321)
- 版(16005)
- 农业经济(15056)
- 农村(15028)
- 村(15028)
- 经(14995)
- 世界(13653)
- 技术经济(13310)
- 经济问题(12469)
- 业大(12443)
共检索到373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锁利铭 马捷 贾志永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各利益集团首先,利益集团不同于"阶级"的含义,"阶级"是按照所拥有的生产资料的数量而界定的生产关系;"利益集团"概念更偏向于一种特定的正式或非正式社会组织结构。集团的存在是为了谋求个人不能通过他的纯粹个人行动来增进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东昱 刘彤
合理利用激励措施对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高效转移具有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激励措施要与国家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占大多数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现实特征,通过消除制度性障碍、形成"推—拉"机制、在企业管理经营中让进城务工人员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和把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等措施,可以激励进城农村务工人员稳定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者素质,快速高效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转移 激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红忠
农民工政策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政府放松其农民工政策,将促进城市化进程,但城市政府必须支付庞大的显性成本,而能够降低城市政府显性成本的农民工政策有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即造成城市化滞后,加剧城乡和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词:
农民工 显性成本 机会成本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培 鲍敦全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转移过程涉及到的经济主体利益的角度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原因:它首先是有利于劳动力自身利益的一种选择,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工农利益不平衡的一种社会长久发展的选择。其次分析了政府、农民、经济组织等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角色和彼此的制约关系。最后提出政府职能创新的几个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新辉 周腰华 姚媛媛 刘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这是由于三大制度原因造成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城市劳动力市场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是直接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制度原因,因此亟需进行农地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农地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燕 张文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友然 贾愚 江游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情况,分析了该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社会保险 转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登杰 李淑娴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农民文化素质低、不具备专业技能因而就业空间狭小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加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人力资源开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甘露 潘怀明
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并没有取得平等的就业资格,他们仍然是社会排斥的对象。文章以社会排斥为中心概念,通过定性分析和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等要素构成了独特复杂的社会排斥主体系统,共同作用于社会排斥客体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文章最后得出了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基础是法制与公共政策要先行的结论。
关键词:
公共政策 社会排斥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学涛
基于2002—2017年1682个县域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讨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非均衡效应,即农村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富裕县域农地效率的提升,但不会对贫困县域农地效率产生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的影响还受到地形差异的制约,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既能够实现要素转移又能够实现效率提升,而山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仅能实现要素转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地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升农地效率需要考虑地形的约束;农村劳动力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易君健 耿龙波
基于最近针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应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部门选择行为展开经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农村迁移劳动力部门选择过程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分解,以研究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部门之间的性别歧视。主要研究结论为:工作搜寻渠道和个人人力资本状况(特别是教育水平)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部门选择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家庭和迁出地等特征变量对其部门选择的影响较小;同时,虽然农村迁移劳动力在部门选择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其性别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体特征变量之间的差异,纯粹性别歧视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迁移微...
关键词:
农村迁移劳动力 部门选择 性别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和连 赵德昭
针对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和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纳入新古典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改变高、低素质剩余劳动力的供给量,从而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均衡水平。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吸纳作用要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U型"曲线特征,东部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门槛值"为7.46年,而中西部地区相应的"门槛值"为5.88年。在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利用外资产业梯度转移的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勇胜 刘桂玲 吕振武
作为理性人的农民,在农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为摆脱贫穷的困境,走出家门来到城市务工,付出了很大的成本,甚至有时成本远大于收益,而没有达到增收的目的。为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农民增收,应从三方面做起:给农民工市民待遇;建立有效的中介组织;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成本与收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菲
随着社会转型与城镇化,大量劳动力迁移,形成了大规模农村留守老人,其精神慰藉问题十分突出。本文结合数据资料,剖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问题形成的背景及呈现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路径:责任伦理的建构、村落社区的建构。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农村留守老人 精神慰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贺宇
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政府主导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当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面临着三种棘手的政府间利益博弈问题。即政府部门间利益博弈、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博弈、劳动力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间利益博弈。这些利益博弈问题,增加了政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难度,阻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进程。文章就此进行了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