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1)
2023(10923)
2022(8765)
2021(8269)
2020(6290)
2019(13872)
2018(13734)
2017(25921)
2016(13779)
2015(15056)
2014(14248)
2013(13763)
2012(12072)
2011(10842)
2010(10764)
2009(10067)
2008(9336)
2007(8594)
2006(7613)
2005(6455)
作者
(34532)
(29445)
(29288)
(27627)
(17966)
(14006)
(12898)
(11332)
(11056)
(10300)
(9946)
(9709)
(8879)
(8802)
(8788)
(8788)
(8783)
(8418)
(8377)
(8272)
(7164)
(7054)
(7012)
(6869)
(6807)
(6604)
(6600)
(6259)
(5874)
(5854)
学科
(51688)
经济(51635)
(49139)
(41356)
农业(32910)
管理(31469)
(20572)
企业(20572)
业经(19680)
中国(17753)
地方(13882)
方法(13676)
农业经济(12442)
(11980)
(11667)
数学(11359)
数学方法(11232)
(10977)
发展(9833)
(9823)
(9513)
农村(9494)
(9469)
贸易(9463)
(9324)
劳动(9307)
(9248)
(8658)
(8624)
建设(8429)
机构
学院(181097)
大学(170609)
(73607)
经济(72011)
管理(68597)
理学(59358)
理学院(58815)
研究(58360)
管理学(57859)
管理学院(57541)
(48338)
中国(45896)
农业(36300)
(34247)
科学(33990)
业大(32061)
(31068)
中心(29282)
(28271)
(27335)
(24918)
师范(24732)
研究所(24500)
财经(24172)
农业大学(22527)
(22508)
(22132)
经济学(21260)
经济管理(21226)
(20667)
基金
项目(124060)
研究(99956)
科学(98354)
基金(87304)
(74681)
国家(73846)
社会(64460)
科学基金(63732)
社会科(60396)
社会科学(60384)
(51687)
基金项目(46457)
编号(44673)
教育(44651)
(41170)
自然(36799)
自然科(35881)
自然科学(35876)
成果(35214)
自然科学基金(35195)
资助(32045)
课题(29815)
(29703)
(29650)
重点(27392)
(26949)
(26811)
(26523)
国家社会(26437)
(25751)
期刊
(92155)
经济(92155)
(55658)
研究(49378)
中国(44212)
农业(37804)
学报(25205)
科学(24693)
教育(23969)
业经(23827)
(21734)
大学(21002)
管理(20768)
学学(19881)
(18561)
金融(18561)
(16845)
技术(16143)
农业经济(14771)
农村(14233)
(14233)
问题(13163)
经济研究(11933)
(11421)
财经(10764)
经济问题(9984)
世界(9962)
社会(9529)
农村经济(9462)
(9422)
共检索到272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川  
本文基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的观点,探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况及影响,最后提出制定城乡一体的农村发展规划、均等配置城乡公共资源、构建田园社区等创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现岗  袁聚录  
当前的新型农村社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培训供给与需求错位、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不利于新型农村社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化的推进。根据齐河县三个典型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劳动力培训意愿,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劳动力转移培训需求。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年总收入及是否参加过培训等因素影响培训意愿,新型农村社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需求多样。需要开展实践调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优化培训资源供给结构以解决培训供给与需求错位、供给结构失衡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阮晓莺  魏澄荣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 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基本的动因是经济利益。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指出的:“全世界的农民在处理成本、报酬和风险时是进行计算的经济人。在他们小的、个人的、分配资源的领域中,他们是微调企业家,调谐做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吕臣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国政府丞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甘玲  耿永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背景,农村建设也不能脱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实际情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车伟  
本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闻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就业机会带来的收入增长,但目前面临的困境制约着转移大军就业机会的获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就业机会之间的均衡应是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大力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现代化,而不是一味地向城市转移或者表面城镇化。当务之急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含量,增强就业机会的主动创造能力,实现农民从贫困落后向现代生活方式与观念转变的文明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布俊峰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改善就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职业教育在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劳动力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职业教育经费短缺,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不足。建议在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深化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实现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骏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之一。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只有确立城镇化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强小城镇建设,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永生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梅  王姗  何懿  
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客观因素、主观感受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直接的关系,厘清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客观因素通过影响主观感受,进而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提高体面劳动水平对稳定就业有促进作用。基于这一影响路径,就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燕妮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且其合理、有序转移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课题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找出解决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记文  郑玉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日益完善,农业转移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市民化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本文从自由流动、人力资本提升和市民化三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实践。研究认为,取得成就的根本在于党和政府立足国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将转移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有待提高、返乡农民工进退两难和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等挑战,本文建议坚持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毫不松懈地推进农村劳动力市民化,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学涛  
基于2002—2017年1682个县域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讨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非均衡效应,即农村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富裕县域农地效率的提升,但不会对贫困县域农地效率产生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的影响还受到地形差异的制约,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既能够实现要素转移又能够实现效率提升,而山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仅能实现要素转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地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升农地效率需要考虑地形的约束;农村劳动力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