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6)
- 2023(11378)
- 2022(9566)
- 2021(8611)
- 2020(7203)
- 2019(16510)
- 2018(16049)
- 2017(31288)
- 2016(16886)
- 2015(19033)
- 2014(19096)
- 2013(19369)
- 2012(18370)
- 2011(16941)
- 2010(17264)
- 2009(16370)
- 2008(16067)
- 2007(15008)
- 2006(13484)
- 2005(12136)
- 学科
- 济(100537)
- 经济(100466)
- 农(50265)
- 业(49961)
- 管理(41088)
- 方法(34685)
- 农业(33350)
- 数学(31310)
- 数学方法(31111)
- 企(28152)
- 企业(28152)
- 地方(24139)
- 业经(23218)
- 中国(22431)
- 财(17246)
- 学(17229)
- 制(15621)
- 贸(14557)
- 贸易(14553)
- 发(14136)
- 易(14074)
- 地方经济(13605)
- 农业经济(12513)
- 环境(12362)
- 体(11744)
- 银(11689)
- 银行(11661)
- 融(11658)
- 金融(11654)
- 策(11305)
- 机构
- 学院(260410)
- 大学(255810)
- 济(123881)
- 经济(121667)
- 管理(97341)
- 研究(92088)
- 理学(84044)
- 理学院(83147)
- 管理学(81921)
- 管理学院(81445)
- 中国(70587)
- 农(62436)
- 科学(54450)
- 京(52108)
- 财(51089)
- 农业(47837)
- 所(47568)
- 业大(43288)
- 研究所(43017)
- 中心(42792)
- 财经(40865)
- 江(40107)
- 经济学(39491)
- 经(37028)
- 经济学院(35594)
- 范(32938)
- 师范(32670)
- 北京(32384)
- 院(31082)
- 州(30776)
- 基金
- 项目(167762)
- 科学(132099)
- 研究(123970)
- 基金(122278)
- 家(105789)
- 国家(104835)
- 科学基金(89243)
- 社会(82481)
- 社会科(77886)
- 社会科学(77863)
- 省(66392)
- 基金项目(65119)
- 教育(54224)
- 自然(54161)
- 划(54029)
- 自然科(52863)
- 自然科学(52846)
- 自然科学基金(51907)
- 编号(50448)
- 资助(48851)
- 成果(40274)
- 发(39040)
- 部(37818)
- 重点(37289)
- 农(35301)
- 国家社会(34888)
- 创(34184)
- 课题(33687)
- 发展(32257)
- 创新(32104)
- 期刊
- 济(147926)
- 经济(147926)
- 研究(77076)
- 农(66413)
- 中国(51299)
- 农业(44866)
- 学报(40595)
- 科学(38184)
- 财(37904)
- 大学(31489)
- 管理(30847)
- 学学(30435)
- 业经(28088)
- 融(26462)
- 金融(26462)
- 经济研究(22690)
- 技术(21450)
- 财经(20933)
- 业(20931)
- 问题(20603)
- 经(18181)
- 教育(17907)
- 世界(16185)
- 技术经济(15315)
- 农业经济(15174)
- 农村(15141)
- 村(15141)
- 版(14559)
- 经济问题(14418)
- 统计(13435)
共检索到393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竹 赵永乐 俞宪忠 张新岭
当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会减少农村总产出,增加城市总产出,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应为两者的代数和。文章通过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三者的经济影响,证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存在最佳值,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一阶段,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效应增加,所以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经济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武国定 方齐云 李思杰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效应包括配置效应、节本效应、聚集效应和提升效应。本文在界定这些概念、建立测算公式和收集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其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消费提供资金,促进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还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GDP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负面效应是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用工制度”和“城市二元社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效应 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佳春 李兴绪
一、引言作为反贫措施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在云南省实施以来,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户为样本,采用研究因果关系效应的匹配估计方法,评价云南省沿边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效应。二、培训参与情况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云南省红河州农村住户调查"和"云南省德宏州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库。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晶 孙亚南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历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贫困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措施以及减贫效应,以期对我国当前和今后做好农业劳动力转移工作以及各级政府建立健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科学机制做出有益探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戴卫东 孔庆洋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总体上看 ,一方面 ,这种转移给农民工的父母的养老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诸如繁重的农业劳动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经济上拮据 ,生病得不到及时周到的照料 ,文化生活方面供给薄弱 ,等等。另一方面 ,受农民工的自身文化程度、农民工对就业地区的文明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的经济能力的增强与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愿望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未来 (近 1 0年左右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这双重效应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漆世兰 杨锦秀 石川
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大规模的转移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诸如土地利用率低、农业新技术推广受阻、农业从业劳动力不足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负面效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 负面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巨水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农村经济近三十年发展变化到现阶段,劳动力已经开始从绝对剩余向相对剩余转变,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个转变,将对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负面效应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文
基于统计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等中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战略贡献和实践价值。中部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就必须积极采取各种促进措施,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村产业非农化,扩大城乡就业空间;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劳动力市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伟
农村劳动力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式,且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构建四地区六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根据2000和200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已由2000年的1.054%增加到2007年的5.565%,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增长的幅度最大,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正在由负向正转化;相对于区域内转移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东中差距、东西差距、西中差距分别增加5.738%、6.668%、12.627%,比2000年各地区的差距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各地区非农产业部门附加值上升,农业部门附加值下降,其中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服务业部门的影响较大,对西部地区重工业部门的影响最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勇胜 薛继亮
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方法对1979-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实际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实证结果肯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我国实际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并检验了国外劳动力转移理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丽君 王玉学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行新的解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城乡格局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农村劳动力的不足等诸多困境,为此应该加大工业对农村的反哺,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供给不足 制度经济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秀梅 田维明
生产要素从边际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流动是提高要素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利用建立生产函数的方法估计我国不同部门劳动力配置的边际生产率,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由从事农业转向从事非农产业导致农村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的明显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从长期看,建立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文辉 李小红
本文以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看待农民的经济行为与经济意识,并解释农村劳动力为什么会发生转移,以及向何处转移的问题,进而提出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影响因素 经济学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盈盈
本文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利用1993年到2012年的有关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不影响农村粮食产量,而且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宏伟
本文运用总量生产函数,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以湖北省为例,估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具有明显的时间和产业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再配置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