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6)
- 2023(13503)
- 2022(11677)
- 2021(11111)
- 2020(9078)
- 2019(20926)
- 2018(20975)
- 2017(41031)
- 2016(22307)
- 2015(25061)
- 2014(25100)
- 2013(24859)
- 2012(22843)
- 2011(20620)
- 2010(20761)
- 2009(19031)
- 2008(18368)
- 2007(16445)
- 2006(14765)
- 2005(12729)
- 学科
- 济(90440)
- 经济(90343)
- 业(68170)
- 管理(60048)
- 农(51259)
- 企(46056)
- 企业(46056)
- 方法(37167)
- 农业(34040)
- 数学(32474)
- 数学方法(32074)
- 业经(24724)
- 中国(24663)
- 财(21381)
- 地方(20079)
- 学(17826)
- 制(17578)
- 贸(16098)
- 贸易(16093)
- 策(16077)
- 易(15689)
- 技术(14045)
- 发(13906)
- 理论(13543)
- 环境(13415)
- 银(13415)
- 银行(13376)
- 和(12805)
- 行(12800)
- 农业经济(12597)
- 机构
- 学院(315216)
- 大学(311882)
- 管理(129033)
- 济(128096)
- 经济(125276)
- 理学(112280)
- 理学院(111142)
- 管理学(109383)
- 管理学院(108820)
- 研究(105023)
- 中国(79995)
- 农(66769)
- 京(65637)
- 科学(64388)
- 财(56213)
- 业大(52183)
- 所(52039)
- 农业(50828)
- 中心(49135)
- 研究所(47293)
- 江(46637)
- 财经(44578)
- 范(41967)
- 师范(41685)
- 北京(41094)
- 经(40687)
- 州(37521)
- 院(37383)
- 经济学(36214)
- 经济管理(35700)
- 基金
- 项目(216179)
- 科学(170390)
- 研究(162948)
- 基金(156267)
- 家(134617)
- 国家(133368)
- 科学基金(114986)
- 社会(102141)
- 社会科(96361)
- 社会科学(96338)
- 省(84886)
- 基金项目(83345)
- 自然(73553)
- 教育(73077)
- 自然科(71775)
- 自然科学(71761)
- 自然科学基金(70456)
- 划(70292)
- 编号(69178)
- 资助(63532)
- 成果(56146)
- 部(47956)
- 重点(47254)
- 发(47022)
- 课题(46046)
- 创(44522)
- 创新(41387)
- 国家社会(41147)
- 教育部(40871)
- 人文(40724)
- 期刊
- 济(146101)
- 经济(146101)
- 研究(91872)
- 农(69461)
- 中国(62369)
- 学报(48069)
- 农业(47333)
- 科学(45953)
- 管理(42918)
- 财(39342)
- 大学(37632)
- 学学(35661)
- 教育(34282)
- 融(31199)
- 金融(31199)
- 业经(29391)
- 技术(26495)
- 业(21368)
- 财经(20436)
- 经济研究(20348)
- 问题(20072)
- 经(17299)
- 版(16631)
- 图书(15842)
- 理论(15569)
- 科技(15545)
- 农业经济(15411)
- 技术经济(15341)
- 农村(15185)
- 村(15185)
共检索到462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利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因素分析,在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提出针对性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政策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灵
有序而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等现实问题。在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发展放缓而造成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应该要运用有效的方式增加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就业。本文在阐述农村劳动力目前就业转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完善转移就业政策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实施劳动力转移政策时应该重视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清强 张开华
对经典托达罗与"推—拉"人口转移理论进行了拓展分析,通过定位"政策"因素为调节变量,提出政策调节模型;根据1993—2014年湖北省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调节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政策调节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国强 靳卫杰
由于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缺乏技能,为提高工作和生活水平他们愿意参加培训。但存在的问题是培训费用过高,培训资源相对短缺,培训质量不高等。本文研究了中央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政策的演变,对比了各地方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补贴金额,并同时提出政策措施。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培训政策 培训补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清强 张开华
对经典托达罗与"推—拉"人口转移理论进行了拓展分析,通过定位"政策"因素为调节变量,提出政策调节模型;根据1993—2014年湖北省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调节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政策调节模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承强 陈万明 赵书峰
在我国城市化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和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为主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力源自“推—拉”合力,其顺利转移将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途径。根据对进城务工农民预期收益模型的分析,政府应因势利导,制订合理的公共政策推动城市化进程,以便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延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琰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转移总量大且呈上升趋势,省内转移增加,以兼业转移为主且转移目的多元化的特点;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应注意不能以农业衰退为代价,要避免城镇化发展中的无序性以及城镇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要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作用,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资金与制度支持,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以吸纳劳动力就近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兰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迁出地的推力和转入地的拉力,前者包括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收入差异激励、资源环境竞逐和个体预期;后者包括劳动力密集型出发的产业政策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减的社会政策。但是,既有的城乡二元化身份、用工制度恶化等,阻碍了劳动力转移。而利用既有的SA8000制度引导用工环境,扭转二元身份差异,推进职业培训教育券,完善多元化劳资纠纷解决途径,将是有效地促进劳动力良性转移的法律对策。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法律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燕翔
本文认为 ,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也存在着难得的机遇。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 ,需要采取的对策是 :( 1)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 ,拓展农业就业空间 ;( 2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 ,扩大本地就业 ;( 3)加快城镇化进程 ,构建四川城市网络 ,从根本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4 )把发展劳务输出作为农村经济新兴产业来抓 ,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提高劳务输出质量 ;( 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 ,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 ;( 6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新路子 ,扫除农村...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永亨 孙良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般都借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来说明。然而,该模型却难以解释目前我国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民工短缺的现象。文章从民工的供给及需求出发,对民工短缺现象进行分析,指出相对收入及支出的变化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民工的收益,降低各种成本,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转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建军 孙君
文章对1980~2011年不同时期的劳动力价格趋同情况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0~1987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较大;1988~1994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超过了城镇劳动力工资;1995~2003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逐渐扩大,尤其是1998年以后工资差距迅速加大;2004~2011年,二者的差距又开始逐步缩小,并有逐步动态趋同的趋势,虽然趋同的速度总体上不是很快,但有加速的趋势。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价格扭曲 价格趋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玉平
本文依据中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经验事实 ,在农民理性人假设下 ,对农民进城务工和务农的两种选择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 ,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人微观决策问题 ,并据此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成本收益 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