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36.17.154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32)
2023(17675)
2022(15182)
2021(14132)
2020(11790)
2019(27335)
2018(26997)
2017(52775)
2016(28272)
2015(31833)
2014(31630)
2013(31176)
2012(28284)
2011(25266)
2010(25398)
2009(23351)
2008(22619)
2007(20091)
2006(17522)
2005(14890)
作者
(80327)
(67358)
(66523)
(63502)
(42452)
(32256)
(30226)
(26522)
(25354)
(23855)
(22831)
(22525)
(21019)
(20980)
(20631)
(20523)
(19870)
(19781)
(19278)
(19153)
(16606)
(16422)
(16361)
(15536)
(15123)
(14898)
(14758)
(14685)
(13596)
(13315)
学科
(120619)
经济(120493)
(85604)
管理(79886)
(63536)
企业(63536)
方法(58188)
(51944)
数学(51915)
数学方法(51147)
农业(34560)
(29878)
业经(29574)
中国(29463)
地方(23157)
(22246)
(20556)
(20248)
贸易(20240)
(19664)
(18992)
财务(18907)
财务管理(18866)
理论(18773)
技术(18511)
企业财务(17964)
环境(16953)
(16097)
(15886)
银行(15845)
机构
学院(403777)
大学(401079)
(163603)
管理(163406)
经济(160333)
理学(143654)
理学院(142215)
管理学(139403)
管理学院(138686)
研究(126989)
中国(94755)
(82518)
科学(78537)
(77336)
(72234)
业大(64636)
(62074)
中心(59580)
农业(59433)
财经(59367)
(57415)
研究所(56690)
(54371)
(51120)
北京(51036)
师范(50654)
经济学(49470)
(46357)
(45795)
经济学院(44978)
基金
项目(283193)
科学(224070)
基金(207264)
研究(206397)
(179899)
国家(178386)
科学基金(155088)
社会(131456)
社会科(124473)
社会科学(124438)
(110895)
基金项目(109874)
自然(101425)
自然科(99141)
自然科学(99121)
自然科学基金(97331)
教育(95325)
(92215)
资助(86136)
编号(84570)
成果(66402)
(62780)
重点(62474)
(59681)
(58754)
课题(56908)
创新(54725)
国家社会(54273)
教育部(54175)
科研(54151)
期刊
(172829)
经济(172829)
研究(110646)
(76876)
中国(72279)
学报(63401)
科学(58476)
管理(55889)
(53644)
农业(52618)
大学(49647)
学学(47199)
教育(40631)
技术(36318)
(34113)
金融(34113)
业经(33672)
财经(28168)
经济研究(26365)
(24905)
(23949)
问题(23790)
(20525)
统计(20370)
技术经济(19940)
科技(19030)
(18708)
理论(18321)
图书(18282)
商业(17623)
共检索到56833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均  高定伦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农村劳动力持续的非农转移,农村投资受到一定冲击。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检验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地和异地转移对农村投资的作用。结果表明,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的投资效应并不相同,就地转移有一定的负效应,异地转移投资效应显著为正。就地转移的负投资效应源于农村就业层次过低,异地转移尽管具有总的正投资效应,但由于投资主要集中在非生产性类别,因此对生产性投资仍可能具有负投资效应。文章最后给出提高农村就业层次及拓展农村投资空间以提高劳动力转移投资效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允  韩亚琼  韩一军  
[目的]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而计算环境效率可以直接反映粮食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清粮食生产的环境代价,并促进中国粮食生产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方法]有鉴于此,本文以中国三大主粮之一小麦为例基于15个小麦主产省区1990—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方法测算了中国主产省小麦生产的环境效率,并进一步建立并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对小麦生产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中国小麦生产环境效率的平均值为0.649,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小麦生产环境效率水平仍然较低,并且自2000年开始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这说明小麦生产背后的生态成本也越来越高。[结论]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能够促进小麦规模化生产改善环境效率,但是总体影响仍为负向,而财政支农水平、有效灌溉率、机械化水平和小麦最低收购政策对生产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华珂  何春  崔万田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作用机理,即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增加非农收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贫困。然后选取了中国18个省份2000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贫困的减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信息渠道、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制度以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技能等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刘念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会广  刘忠原  
本文根据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实际,通过引入土地承包权益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推导出有待检验的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10年南京市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调查数据和多项分类Logit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禀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地调整及放弃土地承包权意愿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地细碎化、产权认知作用的估计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相一致,二者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土地承担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的情况下,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本稳定并长期不变,对于有序稳妥地推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以"复杂人"为假设条件,将非经济预期因素纳入托达罗模型,基于"经济预期"和"非经济预期"两个维度试图构建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框架,并利用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预期、择偶意愿、子女教育意愿、技能获取意愿、职业多样化选择意愿、职业晋升意愿及城市融入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交际意愿、职业稳定意愿和未来创业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弱。为了进一步探析各个动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采用均方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确定和排序,分析结果发现:非经济预期已演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驱动力,情感预期已超越经济预期,成为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首要因素,经济预期与职业预期并列第二位,发展预期位列第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以"复杂人"为假设条件,将非经济预期因素纳入托达罗模型,基于"经济预期"和"非经济预期"两个维度试图构建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框架,并利用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预期、择偶意愿、子女教育意愿、技能获取意愿、职业多样化选择意愿、职业晋升意愿及城市融入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交际意愿、职业稳定意愿和未来创业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弱。为了进一步探析各个动因对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氵凯)  薛继亮  梁寿超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了建筑领域。根据1983~2007年建筑业和农民工的数据,利用VEC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建筑业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筑业对农村劳动力在就业量的吸纳和调整上具有长期性。最后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吴方卫  胡军辉  何英姿  
本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利用大规模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职业异质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歧视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职业所造成的工资歧视超过14%,其中职业的稳定性、人力资本结构、性别歧视与工资歧视程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而职业的竞争性越强则越有助于强化这种歧视效应。同时,职业特征对个体特征工资歧视效应的结构性调整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磊  崔爱平  徐晓明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以农村和乡镇非农产业吸纳为主,其次为城市化的吸引。但从分析模型中显示,城市化变量的影响系数不大,说明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有限。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还是以农村和乡镇中的非农产业的就地转移为主要途径。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工业扩张解决日益凸显的失业问题,而应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适当控制城市工资率的提高,同时重点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杜薇  余向华  姜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人才跨境转移愈发频繁,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支撑,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沿线国家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理论模型提出的研究假设,利用200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验证区域间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机制,结果表明:高收入水平国家和中低收入水平国家劳动力转移路径具有明显差异,劳动力引入政策并不一定能提高本国福利,当两个国家收入水平相似时,高收入国家以拥有制定较低劳动力税的优势来吸引劳动力流入,而较低收入水平国家选择较高的准入壁垒对本地居民福利更有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不同收入层次国家在人才流动方面的政策具有明显差异,这对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要素流动的合作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怡安  
文章通过构建Multinominal Logit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相对低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是农村外出劳动力进入城市较高层次行业就业的制约性因素,长期来看,加快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不仅有利于农民非农就业和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化的需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明忠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之所以会选择回流,从逻辑上看原因多种多样。但根据本文对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预期收益和比较收益的降低是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相当部分在城市做工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没有融入当地生活。为此,必须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让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多地分享做工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通过改革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好地融入做工所在地的生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清强  张开华  
对经典托达罗与"推—拉"人口转移理论进行了拓展分析,通过定位"政策"因素为调节变量,提出政策调节模型;根据1993—2014年湖北省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调节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