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92)
2023(17720)
2022(15555)
2021(14695)
2020(12428)
2019(29026)
2018(29304)
2017(56796)
2016(31258)
2015(35625)
2014(36025)
2013(35877)
2012(33241)
2011(30009)
2010(30650)
2009(28504)
2008(28347)
2007(25683)
2006(22597)
2005(20062)
作者
(93760)
(78269)
(77971)
(74363)
(49510)
(37677)
(35415)
(30871)
(29431)
(28158)
(26449)
(26309)
(24825)
(24741)
(24299)
(24155)
(23981)
(23000)
(22503)
(22376)
(19640)
(19490)
(19188)
(17872)
(17695)
(17598)
(17454)
(17441)
(16062)
(15744)
学科
(129593)
经济(129458)
(89671)
管理(85246)
(66696)
企业(66696)
方法(60114)
数学(52986)
(52904)
数学方法(52191)
农业(34968)
中国(34744)
(31570)
业经(30828)
(28411)
(25786)
地方(25662)
(23695)
贸易(23684)
(23050)
理论(20783)
(20595)
银行(20533)
(19561)
技术(19121)
(19083)
财务(18996)
(18955)
财务管理(18950)
(18710)
机构
学院(458032)
大学(456644)
(181171)
管理(177296)
经济(177132)
理学(153628)
研究(152569)
理学院(151904)
管理学(148935)
管理学院(148113)
中国(115178)
科学(97567)
(97217)
(92373)
(82691)
(79082)
业大(74794)
研究所(71960)
农业(71735)
中心(70308)
(68297)
财经(66134)
北京(61268)
(60098)
(59925)
师范(59492)
(55029)
(54105)
经济学(53739)
财经大学(48738)
基金
项目(305718)
科学(238559)
研究(220774)
基金(220036)
(192521)
国家(190872)
科学基金(162413)
社会(136524)
社会科(128985)
社会科学(128944)
(120998)
基金项目(116712)
自然(106935)
自然科(104402)
自然科学(104374)
自然科学基金(102476)
教育(101787)
(101324)
资助(91760)
编号(91744)
成果(74945)
重点(68435)
(67157)
(65284)
课题(62912)
(62609)
科研(58764)
创新(58440)
教育部(56671)
大学(56428)
期刊
(200643)
经济(200643)
研究(130256)
(89726)
中国(87556)
学报(77656)
科学(70362)
(61880)
管理(61314)
农业(60750)
大学(58279)
学学(55304)
教育(48921)
(41842)
金融(41842)
技术(39662)
业经(37017)
财经(31838)
经济研究(30526)
(29914)
问题(27815)
(27072)
(24445)
技术经济(22774)
统计(21921)
图书(21863)
理论(21746)
科技(21736)
业大(20860)
商业(20506)
共检索到668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危丽  杨先斌  
托达罗模型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城市失业现象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否定,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具备一定的解释力。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从低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差别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两个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托达罗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作了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蒙林  
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发生变化是产业结构转换的原动力。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换进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我国农村劳动的转移进行研究具有尤为突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劳动力转移时间维度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在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劳动力转移模型之后,运用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得以建立的最主要的障碍——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作者] 罗宇  吴玉斌  
以山西省建筑业为例,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基本经济特征出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进行了指标量化处理。借助托达罗模型,并运用山西省1991~200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除了城乡收入差距等物质因素外,城市更好的生活条件等精神因素对吸引农民工进城具有显著影响,政府除了切实增加农民工打工收入外,还应该增加对进城劳动力的人文关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立金  
本文利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发现转移的结果是引起了城市失业率的提高,说明目前向城市转移这一途径的潜力有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传岩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同时在转移方向、转移速度和转移规模上符合中国国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俊波  
基于托达罗模型的理论内核和政策含义,本文认为在目前中国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加快转移约1.6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概率。为此,除了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中小企业以外,还应该注意改革教育制度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避免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的双向脱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熠  
托达罗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关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假设之上的。它不但可以解释短期内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在城乡间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而且可以解释劳动力转移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以此说明劳动力流动不仅有利于劳动者提高个人收入,而且有利于劳动者的总收入提高。我国现阶段应合理引导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对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合理制定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各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并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会广  刘忠原  
本文根据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实际,通过引入土地承包权益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推导出有待检验的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10年南京市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调查数据和多项分类Logit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禀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地调整及放弃土地承包权意愿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地细碎化、产权认知作用的估计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相一致,二者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土地承担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的情况下,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本稳定并长期不变,对于有序稳妥地推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以"复杂人"为假设条件,将非经济预期因素纳入托达罗模型,基于"经济预期"和"非经济预期"两个维度试图构建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框架,并利用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预期、择偶意愿、子女教育意愿、技能获取意愿、职业多样化选择意愿、职业晋升意愿及城市融入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交际意愿、职业稳定意愿和未来创业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弱。为了进一步探析各个动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采用均方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确定和排序,分析结果发现:非经济预期已演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驱动力,情感预期已超越经济预期,成为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首要因素,经济预期与职业预期并列第二位,发展预期位列第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以"复杂人"为假设条件,将非经济预期因素纳入托达罗模型,基于"经济预期"和"非经济预期"两个维度试图构建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框架,并利用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预期、择偶意愿、子女教育意愿、技能获取意愿、职业多样化选择意愿、职业晋升意愿及城市融入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交际意愿、职业稳定意愿和未来创业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弱。为了进一步探析各个动因对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劲松  
针对中国的"农民工"现象,国外经典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其原因是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转变成为城市市民,而中国由于制度的约束,这个过程需要分成两步来完成。本文在对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理论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引入权益保护与家庭迁移因素,将托达罗模型分成两个阶段,从而完成"两阶段"转移理论的模型化构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农民工"现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立新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托达罗人口流迁模型,剖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相关问题,认为经济因素仍然是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浅层次、多渠道、多样化、渐进性是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突出特点;农民工进城对城市工人就业并不产生多大消极影响,相反还会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为了促进农业劳动力的持续、健康转移,必须重视农业发展,有效改善农民教育模式,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清强  张开华  
对经典托达罗与"推—拉"人口转移理论进行了拓展分析,通过定位"政策"因素为调节变量,提出政策调节模型;根据1993—2014年湖北省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调节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