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6)
- 2023(6863)
- 2022(5498)
- 2021(5103)
- 2020(3942)
- 2019(8722)
- 2018(8343)
- 2017(16379)
- 2016(8850)
- 2015(9446)
- 2014(8975)
- 2013(9012)
- 2012(8230)
- 2011(7610)
- 2010(7574)
- 2009(6998)
- 2008(6852)
- 2007(6487)
- 2006(5853)
- 2005(5130)
- 学科
- 农(48475)
- 济(42770)
- 经济(42733)
- 业(34309)
- 农业(32430)
- 管理(19278)
- 业经(16571)
- 方法(13648)
- 企(13366)
- 企业(13366)
- 数学(12495)
- 数学方法(12419)
- 农业经济(12290)
- 中国(11516)
- 发(9707)
- 制(9667)
- 地方(9643)
- 村(9370)
- 农村(9353)
- 劳(9228)
- 劳动(9211)
- 财(8569)
- 发展(8474)
- 展(8472)
- 体(7951)
- 收入(7495)
- 策(7224)
- 土地(7212)
- 建设(7055)
- 人口(6760)
- 机构
- 学院(128074)
- 大学(121218)
- 济(59152)
- 经济(58221)
- 管理(50953)
- 理学(45311)
- 理学院(44948)
- 管理学(44388)
- 管理学院(44173)
- 农(43966)
- 研究(41725)
- 中国(33282)
- 农业(32914)
- 业大(26009)
- 财(23763)
- 科学(23691)
- 京(23097)
- 中心(20808)
- 农业大学(20238)
- 所(19948)
- 财经(19231)
- 江(18996)
- 研究所(18041)
- 经济学(18028)
- 经(17726)
- 经济管理(17658)
- 经济学院(16530)
- 范(15677)
- 业(15613)
- 师范(15569)
- 基金
- 项目(89274)
- 科学(71948)
- 研究(68670)
- 基金(66715)
- 家(57500)
- 国家(56877)
- 科学基金(49410)
- 社会(47786)
- 社会科(44934)
- 社会科学(44922)
- 基金项目(35929)
- 省(35788)
- 教育(28940)
- 自然(28805)
- 编号(28735)
- 自然科(28140)
- 自然科学(28137)
- 划(28130)
- 农(27653)
- 自然科学基金(27635)
- 资助(24801)
- 成果(21902)
- 国家社会(20797)
- 发(20772)
- 部(20550)
- 制(19278)
- 重点(19188)
- 创(18549)
- 人文(18017)
- 课题(17901)
共检索到184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艳华
在回顾劳动力转移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对101个村的调查与访谈,侧重讨论了劳动力转移对转出地农村"空心化"、农业生产、农业增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有效治理劳动力转移负面效应,应加大财政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加快发展乡村二三产业,繁荣乡村经济;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缓解地域"空心化";加大农业技术与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方面的投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外出人员的就业能力;强化城市流入地责任,确保随迁子女正常入学。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乡村有效治理 “三农”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亚慧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导致了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社会整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具体某个局部可能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尽量减少负面效应的影响是加快转移就业过程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正面效应 负面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迅雷 周洪荣 朱蕾
文章基于国内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困局,通过引入Mas-Colell-Razin二元分析方法,从C-D生产函数出发,建立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重点讨论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及可转移剩余劳动力潜在规模的测算,进而利用改革开放后的国内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试图在理论分析和数据获取等方面有所创新。理论与实证分析均表明,中国劳动力转移正趋于均衡;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其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呈现递减趋势。文章进一步测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仅存约4 000-6 000万人,表明粗放式经济增长已不可持续,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多倚仗资本和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武国定 方齐云 李思杰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效应包括配置效应、节本效应、聚集效应和提升效应。本文在界定这些概念、建立测算公式和收集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其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消费提供资金,促进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还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GDP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负面效应是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用工制度”和“城市二元社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效应 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竹 赵永乐 俞宪忠 张新岭
当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会减少农村总产出,增加城市总产出,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应为两者的代数和。文章通过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三者的经济影响,证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存在最佳值,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一阶段,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效应增加,所以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经济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佳春 李兴绪
一、引言作为反贫措施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在云南省实施以来,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户为样本,采用研究因果关系效应的匹配估计方法,评价云南省沿边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效应。二、培训参与情况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云南省红河州农村住户调查"和"云南省德宏州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库。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侯孟阳 姚顺波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农业产出的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且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负外部性,为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环境约束下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1978—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 1978—2016年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波动中稳定上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差异显著;(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地区间的间接溢出要大于地区内的直接溢出效应,长期来看,能够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其门槛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接近,在时间上大致表现出U型关系,通过门槛值的区间划分,各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显著的东中西部渐次递减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建议农业生产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地区间的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结合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现状,加强地区间农业生产合作与交流,并与农业生态、粮食安全相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福成
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富民问题的根本,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更加深远的意义是对整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显著效应,这种开发效应体现在对农村人力资源增量、存量的提升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齐伟 张月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娟娟
农村土地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劳动力的高效转移,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土地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了劳动力转移中兼业经营降低了土地流转效率、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劳动力转移、创新农地流转机制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劳动力转移 兼业经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农民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章新华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而农村全面小康的重点之一就是怎样有效地转移富余劳动力,对此,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景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然而文化程度偏低,素质较差,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 1、城市经济的发展,目前难于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而能够保证劳动生产率持续稳定提高的条件是加快工业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得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渠道较少、外出就业以短期输出为主、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缺乏、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制约等问题。这与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量过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减弱、农民自身素质低下等有关。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以系统化的理念、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市场化的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与组织,统筹规划,实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壮大劳动力大容量转移的载体,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农村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良悦 刘东
中国家庭承包责任制尽管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贫困问题,但由于未能很好地解决土地流转问题而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顺畅转移。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既受到城市户籍制度的迁移阻隔,又受到农村土地制度的退出束缚。因此,文章认为,在改革城市户籍制度为农村劳动力打开迁移之门时,还需通过土地保障权的转让来消除迁移者的退出之虑,实现劳动力的永久转移,并在此基础上相应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