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3)
- 2023(13891)
- 2022(11718)
- 2021(10784)
- 2020(8872)
- 2019(20022)
- 2018(19820)
- 2017(37727)
- 2016(21022)
- 2015(23566)
- 2014(23545)
- 2013(22891)
- 2012(21410)
- 2011(19430)
- 2010(19923)
- 2009(18517)
- 2008(18373)
- 2007(17133)
- 2006(15693)
- 2005(14226)
- 学科
- 济(80686)
- 经济(80573)
- 业(65792)
- 管理(59754)
- 农(51116)
- 企(43697)
- 企业(43697)
- 农业(33959)
- 方法(27903)
- 业经(24720)
- 中国(24707)
- 数学(24026)
- 数学方法(23694)
- 财(23474)
- 制(22591)
- 地方(16676)
- 策(15930)
- 学(15924)
- 体(15504)
- 贸(15407)
- 贸易(15398)
- 易(15056)
- 银(14387)
- 银行(14342)
- 行(13756)
- 发(13523)
- 务(12825)
- 财务(12784)
- 财务管理(12736)
- 融(12691)
- 机构
- 学院(300099)
- 大学(293995)
- 济(123561)
- 经济(120791)
- 管理(110616)
- 研究(104038)
- 理学(94112)
- 理学院(93089)
- 管理学(91506)
- 管理学院(90947)
- 中国(81373)
- 农(69685)
- 科学(62377)
- 京(61997)
- 财(59996)
- 所(53632)
- 农业(53540)
- 江(50014)
- 业大(50011)
- 中心(48835)
- 研究所(47789)
- 财经(45216)
- 经(40917)
- 范(39096)
- 师范(38642)
- 北京(38617)
- 州(38493)
- 省(37078)
- 经济学(36914)
- 院(36698)
- 基金
- 项目(192318)
- 科学(150777)
- 研究(144817)
- 基金(137377)
- 家(119803)
- 国家(118606)
- 科学基金(100644)
- 社会(91323)
- 社会科(86093)
- 社会科学(86072)
- 省(77397)
- 基金项目(71665)
- 教育(66470)
- 划(63837)
- 自然(63139)
- 自然科(61612)
- 自然科学(61592)
- 编号(60803)
- 自然科学基金(60526)
- 资助(55790)
- 成果(50958)
- 重点(43458)
- 部(42952)
- 课题(42715)
- 发(42710)
- 制(40710)
- 创(39935)
- 性(37950)
- 农(37382)
- 国家社会(37376)
- 期刊
- 济(150755)
- 经济(150755)
- 研究(91117)
- 农(72636)
- 中国(72476)
- 农业(49004)
- 学报(48467)
- 财(46835)
- 科学(44792)
- 管理(39807)
- 大学(38231)
- 教育(37338)
- 学学(36104)
- 融(33591)
- 金融(33591)
- 业经(29503)
- 技术(26161)
- 业(23282)
- 财经(22613)
- 经济研究(21164)
- 问题(20311)
- 经(19501)
- 版(17502)
- 农村(16116)
- 村(16116)
- 世界(15698)
- 农业经济(15573)
- 经济问题(14069)
- 技术经济(14061)
- 贸(14024)
共检索到473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路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9年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工作作出相关部署,国务院还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丹 陈会玲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发展环境的创造、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工业体系的建立、人力资源的培育、以及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拓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姬雄华 冯飞
从劳动力市场看,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服务滞后;政府市场监管力度不够。为此,要打破城乡分割就业制度,建立平等竞争的城乡就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调控体系,切实维护农村进城务工者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市场 市场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衡代清
本文认为 ,我国国情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当选择以农业内部转移为基础、乡镇企业转移为着眼点、小城镇转移为目标、大中城市转移和国外劳务输出为补充的就地与异地转移相结合、分业转移与兼业转移并举的复合型转移模式。具体对策思路是 :( 1 )改进农村教育体制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 2 )强化农业投入机制 ;( 3)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 ;( 4)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 5)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瑞芬 何美丽 郭爱云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程:转移主体素质的制约;待转移劳动力观念的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制约;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制约等。为此,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路。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制约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丽娟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农村劳动生产率处于低水平、现行体制与政策、制度障碍、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教育程度低以及资源和能源压力制约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关键在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走现代农村工业化道路。为此,政府需创建和维护公平的城乡发展环境、建立中介服务信息网络、强化财政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燕妮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且其合理、有序转移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课题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找出解决路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制约因素 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梅花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紧密相关。因此,控制农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所以,深入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制约因素,并研究制定有效的转移对策,就显得极为重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克 杜凤英
一、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特点 长春市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至2003年末,长春市713万人口中,农业人口41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7.78%。农村劳动力19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6.6%。农村劳动力的分布现状是:农业种植、养殖业吸纳66.8万,占34.8%;向第二、三产业转移76.4万人,占39.8%;剩余劳动力48.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4%。随着新生劳动力的增加,预计到2005年末,剩余劳动力将达到124万人。 抽样调查显示,长春市农村劳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静 侯军岐
农村劳动力对教育的需求会转化为他们对教育投资的需求,由于农民投资教育会受到诸如教育成本高、收益实现困难以及生产力落后等因素的制约,从而降低了农民对教育投资的需求。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积极实施农村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劳动力存量的培训教育和制度创新支援农村教育以扩大农民对教育投资的需求。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教育 投资需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昆
1、农业自身发展产生的制约 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从事非农业劳动,必须以农业生产率提高为基础,以使农业部门在一部分劳动力向外转移后提供的农产品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否则,在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移后,农产品供给量将下降,形成农产品需求缺口,从根本上制约农业部门向外供给劳动力。然而,建国40年来,农业劳动力供养人口系数一直停留在3.3亿人左右,每个农业人口出售给国家的粮食一直在150公斤以下,在这种农业发展缓慢,生产率低下的状况下,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将很难持续大规模地向外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秀艳 王丽静 郝桂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晓红 张艳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建设工业化国家的一大重要课题,是解决农民增收,建设和平社会的重要途径。辽宁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也非常严重,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熊望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玲
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回顾农村转移劳动力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就业的特点,分析当前就业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推动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更高质量 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