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5)
2023(8695)
2022(7101)
2021(6472)
2020(5065)
2019(11583)
2018(11139)
2017(21504)
2016(11485)
2015(12303)
2014(11701)
2013(11830)
2012(10805)
2011(10037)
2010(10071)
2009(9201)
2008(8773)
2007(8079)
2006(7363)
2005(6430)
作者
(32374)
(28170)
(27394)
(26315)
(16941)
(13586)
(11979)
(10838)
(10435)
(9657)
(9646)
(9172)
(8523)
(8496)
(8469)
(8443)
(7977)
(7971)
(7823)
(7642)
(6988)
(6622)
(6540)
(6468)
(6389)
(6074)
(5965)
(5800)
(5596)
(5588)
学科
(55565)
经济(55524)
(49440)
(36453)
农业(33034)
管理(24737)
方法(19394)
数学(18068)
数学方法(17971)
业经(17445)
中国(14461)
(14434)
企业(14434)
(14168)
贸易(14166)
(13936)
地方(13642)
农业经济(12439)
(12347)
环境(12076)
(11907)
(10764)
土地(10013)
发展(9674)
(9668)
(9595)
(9585)
(9572)
农村(9551)
(9316)
机构
学院(166287)
大学(159909)
(76558)
经济(75267)
管理(63718)
研究(57645)
理学(56247)
理学院(55650)
管理学(54811)
管理学院(54567)
(51902)
中国(44690)
农业(39264)
科学(35785)
业大(33607)
(32732)
(29764)
(28582)
中心(27627)
研究所(26223)
(25083)
农业大学(24684)
财经(24234)
经济学(24100)
(22328)
经济学院(22192)
(21709)
经济管理(21555)
师范(21550)
(20102)
基金
项目(120222)
科学(96579)
基金(90312)
研究(87713)
(79278)
国家(78589)
科学基金(67797)
社会(60949)
社会科(57696)
社会科学(57682)
基金项目(49406)
(47840)
自然(41751)
自然科(40683)
自然科学(40676)
自然科学基金(39906)
(38647)
教育(36362)
编号(34919)
资助(34067)
(30654)
(28072)
(27003)
国家社会(26828)
重点(26524)
成果(25072)
(24810)
(23474)
创新(23329)
发展(23066)
期刊
(88478)
经济(88478)
(58144)
研究(43599)
农业(39956)
中国(35058)
学报(27583)
科学(26992)
业经(22365)
大学(21691)
学学(21167)
(19147)
(18113)
管理(15903)
(15711)
金融(15711)
农业经济(14593)
问题(14113)
农村(13882)
(13882)
资源(12954)
经济研究(11400)
财经(11258)
技术(10848)
(10748)
世界(10708)
经济问题(9952)
(9731)
农村经济(9394)
业大(9011)
共检索到240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于少康  李致远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不同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方法:非期望超效率E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2)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变化,并在劳动力转移至一定程度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区域层面,中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正相关,对其他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东北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大于23.32%时,其对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影响显著,并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激励农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提升农民技能,推进耕地利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步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侯孟阳  姚顺波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农业产出的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且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负外部性,为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环境约束下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1978—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 1978—2016年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波动中稳定上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差异显著;(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地区间的间接溢出要大于地区内的直接溢出效应,长期来看,能够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其门槛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接近,在时间上大致表现出U型关系,通过门槛值的区间划分,各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显著的东中西部渐次递减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建议农业生产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地区间的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结合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现状,加强地区间农业生产合作与交流,并与农业生态、粮食安全相协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孟阳  邓元杰  姚顺波  
基于198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并考虑到地区间的农业生产空间交流与依赖,本文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采用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GS3SLS)法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化肥施用强度与农业生态效率间的双向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区域空间交互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空间联立方程的运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变量间内生性问题,也能考虑到内生变量的潜在空间相关性。化肥施用强度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化肥施用强度的增加会导致农业生态效率的下降,由于时间滞后效应的存在,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化肥施用强度;农业生态效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投入分别存在显著的负向、正向交互影响,而化肥施用强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投入分别存在显著的正向、负向交互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投入则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交互影响;此外,空间交互影响的程度和方向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大湖  丁士军  谭昶  
[目的] 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期准确估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方法]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设置邻接、地理和经济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检验了2007-2017年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结果] 我国省域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均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邻接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得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17%,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36%;在地理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23%,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29%;在经济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将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315%,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192%。[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有利于本区域内的农村贫困减少,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来缓解相邻地区的农村贫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伍骏骞  刘涛  毛中根  王海军  
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实现共享发展效应。本文构建“富裕-共同-可持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共享发展效应三阶段概念性模型,基于多重行动者决策理论的“身份-环境-规则”三维度分析三阶段概念性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说,采用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有正向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从共享发展异质性维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获取并享受做大“蛋糕”带来的集聚效应,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在实现切好和共享“蛋糕”层面还有差距,而对保鲜和优化“蛋糕”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从空间维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欠发达地区和脱贫攻坚地区,说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共享发展是“涓滴效应”而不是“马太效应”。第四,从调节效应来看,各地的就业和投资门槛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下降越多;进一步从时间维度看,该空间溢出效应在2013年中国政府针对农民工市民化加大户籍改革以后更加显著,这共同印证了户籍制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共享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的制度性约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清华  张广胜  
县域农业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解决县域间农村劳动力错配问题,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全国1 832个县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时间上,中国县域农业生产效率年均增长率为0.12%。在空间上,南方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普遍高于北方,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改善程度高于非粮食主产区。计量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显著改善县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邻近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本地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非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粮食主产区。因此,应加快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县域间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释放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增长潜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志海  李鹏  王雅鹏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路径与效应尚未厘清,而健康状况作为影响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重要因素,却很少被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基于1 992户种植业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在考虑健康因素的前提下,分析了老龄化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化与健康状况均对样本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务农劳动力年龄越高,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越低,健康状况越差,耕地利用效率越低。此外,健康状况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对"中年户"与"老年户"具有显著影响,对"青年户"的影响却不显著。但是,上述结果并不意味着老龄化必然带来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下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刚  
运用湖南省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 ,探讨了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没有证实耕地、收入和外出打工行为间的倒“U”关系以及没有证实在耕地和收入居中的家庭里农民更愿意外出打工的假说 ;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教育对农民外出打工行动具有促进作用 ;年龄和外出打工行动间具有反向关系 ;人口多的家庭中人员外出打工的较多 ;儿童和老人的人数越少、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的农民越发愿意外出打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光盛  王红梅  卢德伟  谢芊芊  
[目的]农村劳动力析出直接影响耕地利用,分析劳动力析出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对协调人地矛盾,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将广东省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山区,研究劳动力转移和资源禀赋对广东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方法]文章利用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09―2018年4个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析出及禀赋要素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结果]农村劳动力析出与耕地集约利用存在倒"U"型关系。通过进一步交叉乘积检验发现,劳动力析出是否依赖于耕地规模、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农业机械等禀赋要素促进耕地集约利用存在区域差异,当农村劳动力析出到达临界值时,调整影响耕地集约的变量才能有效促进耕地集约。[结论]在无法断言农村劳动力析出及外部条件与耕地集约利用是否存在潜在均衡时,推动耕地集约需要寻找相关辅助变量工具,因时因地制定耕地集约利用政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邹玉友   丛亿   韩苗   高玉娟   田国双  
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影响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推进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高水平耕地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1—2021年东北黑土区2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分解法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持续提高,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则呈现“W”型变化波动上升,区域间差异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呈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同时对邻地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三江平原区和长白山-辽东丘陵区与东北黑土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方向一致。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基础、缩小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差距、合理规避数字普惠金融虹吸效应等政策建议,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与黑土地有效保护协同推进。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雨濛  杨志海  
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出现了大量转移,农户资本投入对耕地集约利用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尤为重要。通过将农户资本投入效应扩展到政府财政支农效应与农业贷款投入效应,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目前中国劳动力转移、资本投入与耕地集约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对耕地集约利用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能有效扭转劳动力转移对耕地集约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但农业贷款消除负效应的作用有限;劳动力转移对耕地集约利用的不利影响,与资本投入对耕地集约利用的积极作用都在增加。因此,应当提高财政支农政策效率、拓宽农户融资渠道、激励农户生产投资,从而达到提高耕地集约利用的根本目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名望  阮青松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走过的道路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的动态模型和基于1978-2008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较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较少的土地资源禀赋是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始动力和内在根本原因,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或城镇,使得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下降,农地荒芜现象严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资本投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影响显著,增...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永良  
本文利用经我们扩展了的Harris—Todaro模型,同时加入Shapiro—Stiglitz模型的效率工资分析模式,在二元经济结构假设下,分别探讨了农村劳动力不具有无限弹性、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下产业集聚的规模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的规模受外部规模经济的强弱、制造企业和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的高低、以及各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导致区域外迁入的劳动力回流,制造业部门产业集聚规模可能下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毅  徐秀英  
基于浙江省龙游县5个行政村115户农户268块竹林地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模型对竹林生产效率进行测度,运用T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析劳动力转移对竹林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林地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0.470、0.560及0.842,竹林地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劳均非农就业时间、劳动力转移类型的复合性、竹林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及户主年龄对竹林地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竹林地总块数对竹林地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提出改善竹林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蕊  母彦婷  李艳波  
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将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文章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种尺度,对当前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关注点和相应的结论分别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森林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农药化肥使用等方面,兼具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呈现出复杂性和区域差异性的特征;人口效应、汇款效应是劳动力转移对乡村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直接途径,并受经济、社会、环境因素的调控。未来研究需要多尺度和跨尺度的研究框架,关注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对这一过程的特殊响应,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