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85)
- 2023(15169)
- 2022(12798)
- 2021(11750)
- 2020(9638)
- 2019(22110)
- 2018(21592)
- 2017(41706)
- 2016(22742)
- 2015(25477)
- 2014(25581)
- 2013(25585)
- 2012(24437)
- 2011(22332)
- 2010(22814)
- 2009(21313)
- 2008(21222)
- 2007(19637)
- 2006(17662)
- 2005(16136)
- 学科
- 济(104498)
- 经济(104400)
- 业(67354)
- 管理(59070)
- 农(52394)
- 企(43223)
- 企业(43223)
- 方法(37492)
- 农业(34654)
- 数学(33223)
- 数学方法(32876)
- 中国(32260)
- 地方(28234)
- 业经(26105)
- 财(23862)
- 制(20590)
- 贸(20084)
- 贸易(20071)
- 易(19453)
- 学(18985)
- 银(17584)
- 银行(17549)
- 发(17497)
- 行(16984)
- 融(16733)
- 金融(16729)
- 策(15901)
- 环境(15442)
- 技术(14664)
- 地方经济(14076)
- 机构
- 学院(333882)
- 大学(328398)
- 济(145073)
- 经济(142024)
- 管理(125674)
- 研究(119519)
- 理学(106989)
- 理学院(105784)
- 管理学(104124)
- 管理学院(103484)
- 中国(92926)
- 农(72718)
- 科学(71320)
- 京(69491)
- 财(65519)
- 所(61657)
- 中心(55783)
- 农业(55764)
- 研究所(55315)
- 江(53865)
- 业大(52851)
- 财经(50393)
- 经(45676)
- 范(45358)
- 师范(44971)
- 经济学(43999)
- 北京(43902)
- 州(42233)
- 院(41925)
- 经济学院(39722)
- 基金
- 项目(214082)
- 科学(168564)
- 研究(160505)
- 基金(153626)
- 家(132954)
- 国家(131728)
- 科学基金(112087)
- 社会(103172)
- 社会科(97524)
- 社会科学(97497)
- 省(85676)
- 基金项目(80652)
- 教育(72018)
- 划(71000)
- 自然(69003)
- 自然科(67355)
- 自然科学(67335)
- 编号(66978)
- 自然科学基金(66114)
- 资助(62183)
- 成果(55022)
- 发(52024)
- 重点(47895)
- 部(47567)
- 课题(46419)
- 创(44332)
- 发展(42488)
- 国家社会(42468)
- 展(41784)
- 创新(41490)
- 期刊
- 济(172999)
- 经济(172999)
- 研究(101803)
- 中国(75722)
- 农(75004)
- 学报(50695)
- 农业(50479)
- 科学(48467)
- 财(48194)
- 管理(43314)
- 大学(39136)
- 融(38385)
- 金融(38385)
- 学学(37059)
- 教育(36120)
- 业经(33500)
- 技术(28834)
- 经济研究(26121)
- 业(24666)
- 财经(24530)
- 问题(23950)
- 经(21169)
- 世界(17928)
- 版(17786)
- 贸(17400)
- 技术经济(17399)
- 农村(16759)
- 村(16759)
- 经济问题(16233)
- 农业经济(16186)
共检索到523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倩文 许秀川 邓宗兵
城市和农村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分,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是城乡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城乡关系理论出发,剖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农民收入提高、再配置劳动力和促进农村发展等的积极效应,并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从城市、农村和政府三方面进行应对解决。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亿钧
城镇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终目的地,滞后的城镇化必然难以充分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不能有效地转移会影响城镇化的进程。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不相协调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协调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协调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党晶晶
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波及诸多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但目前这二者之间协调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何化解这些困境,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劳动力转移 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纯彬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进程的协调关系。认为,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不发展的协调;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是发展中的初步协调;现在应着力解决走向成熟协调的十个突出问题:建立最低工资制;八小时工作制;劳动环境和劳动保护;农民工住房;农民工养老保障;农民工医疗;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工资拖欠;进城交通成本。本文还认为,我国大多数农区大多数农户,其所经营的农业实际早已破产。为什么规模庞大的中国农业还能维持再生产?为什么规模庞大的中国农民还能维持生计?主要靠2亿多农民进城做工和在乡镇企业做工。他们给农户每年带来约一万亿元的收入,支撑中国农业和农民生活的真正秘密正在于此。改革开放...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工 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党晶晶
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波及诸多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但目前这二者之间协调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何化解这些困境,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劳动力转移 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程海波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地矛盾突出,致使农村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村家庭增收,密切城乡联系的重要途径。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无疑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伴随而来的是农村与城市间的阶层分化更加明显,而城市和农村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因此,衡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发展的正负效应,进而探讨缓解城乡矛盾,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实证研究 小城镇建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炎亮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通过引入资本的外部性、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并基于城乡分割的政治经济学机制,建立了一个"二元"经济两部门扩展模型,本模型对城市化、经济增长、城乡差距和城乡分治政策的内生变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模型表明,如果城乡分治政策存在使得农村部门的劳动力流入城市部门受到限制,那么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就得不到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内生变化过程是基于城市户籍居民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劳动力要素配置,导致城市化进程滞后,阻碍了经济结构转变和影响了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使整体经济效率受损,而且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城市化 城乡分割 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穆文龙,苗建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寒晶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模型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要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废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有步骤地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制度安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凤鸿 伊文君
本文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的剖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伴随发生、二者应当协调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以山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并研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探索能够使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和谐发展的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继云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云南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水平滞后、现行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力保障权利、坚持多元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原则、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等是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良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史亮
文章通过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提出是通过何路径来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进而提出发展非农产业、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布局;健全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市场;推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加大农村公共品的财政投入等相关政策建议,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红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且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贫穷的"三农"问题。为什么我国的"三农"问题难以解决,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却迅速增高。这种基本态势不改变,其它措施都很难收到提高农业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史亮
文章通过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提出是通过何路径来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进而提出发展非农产业、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布局;健全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市场;推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加大农村公共品的财政投入等相关政策建议,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国欣
农村劳动力外流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劳动力外流直接引发了农村精英阶层缺失、底层群体过于庞大、经济社会发展后继乏力。制度经济学认为,健全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推动劳动力合理“外流”“回流”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困境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协调发展 制度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