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4)
2023(1650)
2022(1370)
2021(1313)
2020(1132)
2019(2709)
2018(2617)
2017(5359)
2016(2774)
2015(2967)
2014(2692)
2013(2609)
2012(2472)
2011(2171)
2010(1908)
2009(1518)
2008(1272)
2007(1156)
2006(1022)
2005(921)
作者
(6602)
(5769)
(5641)
(5475)
(3614)
(2763)
(2540)
(2214)
(2178)
(1961)
(1947)
(1866)
(1830)
(1770)
(1745)
(1691)
(1618)
(1606)
(1541)
(1506)
(1441)
(1395)
(1371)
(1311)
(1281)
(1246)
(1219)
(1149)
(1115)
(1105)
学科
(13535)
经济(13530)
(7963)
管理(6651)
方法(6407)
数学(5975)
数学方法(5950)
(5630)
(5128)
企业(5128)
地方(4254)
农业(4105)
(3782)
业经(3177)
中国(3131)
地方经济(2141)
(2014)
(1971)
贸易(1970)
(1921)
技术(1861)
收入(1829)
(1789)
财务(1787)
财务管理(1785)
企业财务(1724)
(1706)
金融(1705)
产业(1639)
环境(1581)
机构
大学(33862)
学院(33700)
(17075)
经济(16864)
管理(14074)
理学(12483)
理学院(12373)
管理学(12210)
管理学院(12144)
研究(11212)
中国(8960)
(7209)
(7193)
(6774)
科学(6178)
经济学(5966)
财经(5871)
中心(5783)
经济学院(5550)
(5496)
业大(5456)
农业(5346)
(5127)
(5044)
研究所(4686)
财经大学(4434)
经济管理(4420)
(4132)
(4035)
(4000)
基金
项目(26238)
科学(21408)
基金(20525)
研究(19655)
(18011)
国家(17863)
科学基金(15586)
社会(13776)
社会科(13148)
社会科学(13147)
基金项目(11224)
(9699)
自然(9457)
自然科(9259)
自然科学(9259)
自然科学基金(9075)
教育(8477)
(8121)
资助(7680)
编号(7501)
国家社会(6419)
(6315)
(6075)
重点(5871)
(5852)
教育部(5605)
创新(5444)
成果(5421)
人文(5416)
(5415)
期刊
(17245)
经济(17245)
研究(9444)
(6783)
中国(5985)
(5796)
学报(5067)
科学(4926)
管理(4399)
农业(4304)
大学(4274)
学学(4170)
(3723)
金融(3723)
财经(3131)
业经(2913)
问题(2836)
(2709)
经济研究(2517)
技术(2461)
(2176)
农村(2064)
(2064)
经济问题(1967)
资源(1909)
技术经济(1868)
(1840)
(1708)
理论(1630)
世界(1619)
共检索到48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清华  张广胜  
县域农业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解决县域间农村劳动力错配问题,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全国1 832个县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时间上,中国县域农业生产效率年均增长率为0.12%。在空间上,南方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普遍高于北方,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改善程度高于非粮食主产区。计量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显著改善县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邻近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本地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非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粮食主产区。因此,应加快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县域间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释放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增长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大湖  丁士军  谭昶  
[目的] 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期准确估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方法]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设置邻接、地理和经济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检验了2007-2017年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结果] 我国省域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均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邻接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得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17%,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36%;在地理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23%,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29%;在经济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将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315%,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192%。[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有利于本区域内的农村贫困减少,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来缓解相邻地区的农村贫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漆世兰  杨锦秀  石川  
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大规模的转移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诸如土地利用率低、农业新技术推广受阻、农业从业劳动力不足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负面效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长娟  张超  孙平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视角,以2005—2015年浙江省69个县域为样本,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同集聚与地区劳动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空间集群化特征;两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两业的共同集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稳健性检验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最后,就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学功  吴国玺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采用变率偏差度和贡献率两个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弱,弱作用将延缓中原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苗苗  黄智君  阎晓博  冀昊  李敏  
苹果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渐转移,苹果的生产效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基于陕西省调研数据,以劳动力转移为核心变量,种植条件、地区等为控制变量,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苹果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苹果的平均生产效率为0.502,呈现出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的低下,表明苹果生产技术有待提升;(2)劳动力转移对苹果生产效率产生了负向影响,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投入;(3)资本投入、机械化条件、灌溉条件及上一年苹果销售价格分别在5%、1%、10%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苹果生产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苹果收入占比、最大地块距家的距离、市场了解情况和地区变量分别在10%、1%、5%、1%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苹果生产效率有正向影响。鉴于此,政府应重视技术培训,提供苹果生产的专项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生产苹果的技术水平;鼓励外出农民工和青壮年劳动力回乡,推动职业化苹果种植的发展;优化苹果生产地理环境、市场环境和政治环境,促进苹果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久文  周玉龙  
以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城为目的地的城镇化路径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本文建立了劳动力迁移的数理模型,使用有效消除内生性的系统GMM方法对2005-201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城乡差距中,收入差距扩大阻碍了劳动力迁移,不利于城镇化;而金融支持对城镇发展的偏向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推动以就业为基础的城镇化进程,但是投资偏向对城镇化的推动并不明显。文章进一步使用非农就业人口数量为因变量的模型对以上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研究结论较为可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德昭  
已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文献大多建立在双边框架内,从空间效应角度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空间视角和"第三方效应"的理论基础,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对FDI集聚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空间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由于FDI产业集聚和本地市场效应形成的累积循环机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马太效应"。"第三方效应"在时空上均显著存在,但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集聚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略有差异。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可通过具有"适度梯度"的引资政策、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大推动战略"等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集聚两极分化的局面,这...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范东君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出对不同空间区域粮食生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中部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这两个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出不利于其粮食生产的长期发展;我国西部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说明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有利于其粮食生产的发展;就全国整体而言,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出不利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肖小勇  李秋萍  
本文运用我国28个省份1986—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研究表明:(1)我国农业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2)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农业科技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整合各区域生产资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会平  王培根  郭毅夫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省份,大量的劳动力依附于有限的土地上,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斌  吴书胜  朱业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拉力"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有显著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而城镇化的"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明艳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区域农地利用效率的途径,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全国各省1990、1995、2000和2005年的农地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和各省经济发展数据,形成一套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估计、检验劳动力省内和省际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1)各省农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2)劳动力省内转移促进了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3)劳动力省际转移对劳动力输入地区的农地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从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出发,未来的政策应该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本省内流动;同时在理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文乐  
利用1999~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地区人力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外溢性,本地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了区域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但是,从区域间关系来看,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本地人力资本积累对周边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了不利影响,因而人力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总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文乐  
利用1999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地区人力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外溢性,本地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了区域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但是,从区域间关系来看,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本地人力资本积累对周边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了不利影响,因而人力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总效应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