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6)
- 2023(10355)
- 2022(8849)
- 2021(8069)
- 2020(6945)
- 2019(16138)
- 2018(15833)
- 2017(32007)
- 2016(17390)
- 2015(19654)
- 2014(19632)
- 2013(19989)
- 2012(18917)
- 2011(17008)
- 2010(17083)
- 2009(16238)
- 2008(16191)
- 2007(15017)
- 2006(13218)
- 2005(11639)
- 学科
- 济(85102)
- 经济(85025)
- 业(54603)
- 农(50188)
- 管理(42646)
- 方法(38971)
- 数学(35781)
- 数学方法(35574)
- 农业(33243)
- 企(32642)
- 企业(32642)
- 业经(21227)
- 财(20801)
- 中国(20479)
- 地方(17603)
- 制(15039)
- 贸(15036)
- 贸易(15033)
- 易(14634)
- 学(14352)
- 发(12489)
- 农业经济(12414)
- 税(12305)
- 税收(11639)
- 收(11577)
- 务(11365)
- 财务(11349)
- 财务管理(11315)
- 银(11251)
- 银行(11222)
- 机构
- 学院(257045)
- 大学(254410)
- 济(114054)
- 经济(111986)
- 管理(99258)
- 理学(86392)
- 理学院(85550)
- 研究(84641)
- 管理学(84345)
- 管理学院(83874)
- 中国(66159)
- 农(62345)
- 财(51638)
- 京(51274)
- 科学(50239)
- 农业(47920)
- 业大(43421)
- 所(43119)
- 财经(41104)
- 中心(40929)
- 江(39102)
- 研究所(38807)
- 经(37509)
- 经济学(36107)
- 经济学院(33149)
- 北京(31590)
- 范(31581)
- 师范(31298)
- 州(30439)
- 财经大学(30050)
- 基金
- 项目(169000)
- 科学(133297)
- 研究(124874)
- 基金(124251)
- 家(107299)
- 国家(106344)
- 科学基金(90956)
- 社会(81969)
- 社会科(77500)
- 社会科学(77478)
- 省(66221)
- 基金项目(66214)
- 自然(56391)
- 教育(55965)
- 自然科(55075)
- 自然科学(55059)
- 划(54503)
- 自然科学基金(54124)
- 编号(51511)
- 资助(50516)
- 成果(41659)
- 部(39026)
- 发(37605)
- 重点(37359)
- 农(35422)
- 创(34683)
- 国家社会(34558)
- 课题(33850)
- 教育部(33404)
- 人文(32950)
- 期刊
- 济(127226)
- 经济(127226)
- 研究(73236)
- 农(66194)
- 中国(48710)
- 农业(44863)
- 学报(41581)
- 财(38781)
- 科学(37316)
- 大学(32043)
- 学学(30403)
- 管理(29280)
- 业经(26560)
- 融(26552)
- 金融(26552)
- 业(20944)
- 财经(20457)
- 技术(20150)
- 经济研究(18900)
- 教育(18809)
- 问题(18721)
- 经(17516)
- 农业经济(14992)
- 农村(14850)
- 村(14850)
- 版(14836)
- 世界(14216)
- 技术经济(13651)
- 经济问题(13107)
- 统计(12680)
共检索到378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梦芬 王丽芹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增收 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海涵 杨文健
从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现状入手,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与人力资本提升角度分别阐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其素质提升有利于社会经济增长。关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效度测量的各种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秀梅 田维明
生产要素从边际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流动是提高要素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利用建立生产函数的方法估计我国不同部门劳动力配置的边际生产率,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由从事农业转向从事非农产业导致农村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的明显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从长期看,建立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德生 王丽芹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牟子平 吴文良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是由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部门存在着工作分摊现象造成的。作者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劳动力转移 人口控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名望 贾晓佳 俞宁
采用1978~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和增长核算方法测算了农村劳动力省际转移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非农业部门产出贡献率和社会总产出贡献率分别为11.64%和10.21%;劳动力转移使自身生产率提高4.49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93%,其中贡献率主要来源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11.74%)和农村劳动力转入地(16.1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机理,一方面是产业效率差异带来产出差额从而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即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是集聚效应和干中学等学习效应导致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升,带来劳动者生产效率提升,即效率效应。本研究既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也为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提供实证结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润 吴俊玲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形式是通过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实现的。由于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部门,因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正是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部门转移,所以,在劳动力的部门转移过程中必然伴随生产率的提高。陕西省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正因为如此,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文中1978-2005年间的陕西省内劳动生产率分析印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为加速这种劳动力的移动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陕西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贾伟 辛贤
本文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方法,利用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设定模拟方案,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GDP,却拉大了各产业增加值间的差距;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使农业产品产量下降,而工业产品产量上升,农业产品价格上涨、工业部门、服务业产品价格下降;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目的增加,各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幅度在下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旭辉 彭现美 马成文
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经济模型,并在增长核算框架下分析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53—2013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总产出增长的贡献分别为20.43%和14.78%。分阶段看,不同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截然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由行政命令引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产出增长的贡献为负,而改革开放后由市场机制引导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产出增长的贡献显著为正,并且其贡献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因此,政府应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和户籍制度改革等诸多方面做出努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艳华
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最突出的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构成经济增长基本要素的劳动力与资本、土地、技术等问题,因此,科学、合理配置经济增长基本要素,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已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安萍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从目前中国农民收入状态看,问题不在于城乡居民收入是否存在差距、差距有多大,而是农民收入结构是否合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和改进思路等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
农民增收 非农就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泰乾
重庆市人口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而农业对全部总产值的贡献低。有序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重庆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流向考察,有序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推进农业劳动力向地方中心城市转移;推进农业劳动力向乡镇城市转移;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重庆市外转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德明
本文首先应用苏州实际GNP、资本存量、劳动力的序列数据直观分析了农民收入的趋势和源泉.在此基础上应用C-D生产函数建立农民收入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估计出各要素的边际产出弹性,随后进一步应用索洛余值法估计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并对计量结果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科技进步 农民 收入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羚 郑爱翔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华东六省一市为样本,采集面板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对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教育与华东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即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从长远看也会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职业教育投入,通过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促进其向城镇转移及市民化进程;提倡通过多主体协作机制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更好地应对劳动力转移后的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农村劳动力转移 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