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47)
- 2023(22150)
- 2022(18719)
- 2021(17374)
- 2020(14418)
- 2019(32580)
- 2018(32401)
- 2017(61725)
- 2016(33940)
- 2015(37634)
- 2014(37527)
- 2013(37558)
- 2012(34646)
- 2011(31377)
- 2010(31632)
- 2009(29549)
- 2008(29411)
- 2007(26585)
- 2006(23943)
- 2005(21674)
- 学科
- 济(139318)
- 经济(139129)
- 业(114984)
- 管理(105094)
- 企(94437)
- 企业(94437)
- 方法(56371)
- 农(53238)
- 数学(45703)
- 数学方法(45236)
- 财(40933)
- 中国(40072)
- 业经(39758)
- 农业(35416)
- 制(32209)
- 地方(30788)
- 学(28904)
- 务(26616)
- 财务(26534)
- 财务管理(26489)
- 贸(25578)
- 贸易(25558)
- 企业财务(25184)
- 易(24823)
- 技术(24062)
- 银(23590)
- 银行(23508)
- 理论(23177)
- 和(23068)
- 行(22542)
- 机构
- 学院(487956)
- 大学(485944)
- 济(196395)
- 经济(192139)
- 管理(188621)
- 研究(168737)
- 理学(161416)
- 理学院(159590)
- 管理学(157004)
- 管理学院(156108)
- 中国(129566)
- 科学(105154)
- 京(104738)
- 农(98087)
- 财(92995)
- 所(86965)
- 业大(78868)
- 研究所(78609)
- 中心(76895)
- 农业(76086)
- 江(75999)
- 财经(72559)
- 北京(66031)
- 经(65939)
- 范(62997)
- 师范(62283)
- 州(60495)
- 院(60432)
- 经济学(58377)
- 省(55834)
- 基金
- 项目(324498)
- 科学(253906)
- 研究(234434)
- 基金(234322)
- 家(206427)
- 国家(204566)
- 科学基金(174081)
- 社会(148525)
- 社会科(140477)
- 社会科学(140437)
- 省(127932)
- 基金项目(123853)
- 自然(113195)
- 自然科(110523)
- 自然科学(110491)
- 自然科学基金(108542)
- 划(107305)
- 教育(105843)
- 资助(95607)
- 编号(95187)
- 成果(77777)
- 重点(72748)
- 发(71566)
- 部(70820)
- 创(68388)
- 课题(65659)
- 创新(63528)
- 科研(61885)
- 国家社会(61211)
- 制(60101)
- 期刊
- 济(229154)
- 经济(229154)
- 研究(143901)
- 中国(104170)
- 农(94696)
- 学报(83824)
- 科学(75362)
- 财(73337)
- 管理(71986)
- 农业(63726)
- 大学(63309)
- 学学(59979)
- 教育(51169)
- 融(48613)
- 金融(48613)
- 技术(41212)
- 业经(41206)
- 财经(36243)
- 经济研究(34426)
- 业(33497)
- 经(31119)
- 问题(30298)
- 版(25800)
- 图书(24795)
- 技术经济(24240)
- 科技(23961)
- 现代(22492)
- 业大(22484)
- 理论(22098)
- 世界(21960)
共检索到745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增旭 胡应得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户非农业收入、人力资本水平、农户耕地面积和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同向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农户非农业收入的增长无法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农村劳动力因增加了农户非农收入和提高了城镇化水平而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因降低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未能提升农户经营规模而不利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据此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党夏宁
农业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较低的传统农业部门转移到边际生产率较高的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本文利用建立生产函数的方法估计农业的边际生产率,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与问题,进一步得出结论:提高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是提升其他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前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祥江 杨锦秀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转移规模应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当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刘易斯拐点"出现后,虽然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但数量不断减少后,农业产出总量不仅不会继续增加反而开始减少。文章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存在最佳规模,并以我国劳动力转移数量较大的西南地区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劳动力 转移 农业生产 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昕 刘昊龙
本文基于201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DEA-Tobit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的农业生产效率,检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验证了农业合作经营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当前中国城乡发展的情境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作用正在凸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成员数量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并能够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但是,合作社平均资金规模和区域普及程度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应通过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合作经营,保障合作社的制度效能,促进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昕 刘昊龙
本文基于201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DEA-Tobit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的农业生产效率,检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验证了农业合作经营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当前中国城乡发展的情境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作用正在凸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成员数量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并能够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但是,合作社平均资金规模和区域普及程度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应通过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合作经营,保障合作社的制度效能,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祥江 杨锦秀
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失问题。当转移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转移会减少农村总产出。通过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社会整体产出的影响,从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应有合理规模的视角,对四川省这一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生产大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四川农业产出随转移数量变化呈现出分阶段特点,分析认为2004年是转折点,转移规模达到了合理水平,此后增加的转移量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议四川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应得到合理控制,以确保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史清华
本文基于2004—2010年全国固定调查点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各类型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女性、老人和儿童的效率之比为1.00∶0.76∶0.71∶0.57;其次,男性和壮年女性的转移不仅会使提高农户退出农业的概率,增大农户家庭耕地流出率,而且会降低农业产出增长率;最后,结合传统的"剩余劳动力"理论可以推断在当前制度环境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 增长核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剑雄 李志俊
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对刘易斯、费景汉和拉尼斯农业发展理论的挑战,仅在静态意义上存在。此时,农业的成功发展,尚需有农业人力资本的深化作为新的必要条件给出。在动态背景下,满足一定条件,农业发展这一新的依存条件则可能内生于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过程之中。在引入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转移模型中,农业发展政策的主旨,是在健全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强化人力资本动态提高的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玮
随着湖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劳动力转移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青壮年居多、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和主要流向省外的特点。该文进而研究了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上并未对农业生产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针对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加大资本投入及通过高科技提高自然资源使用率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保障湖北省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华峰
本文在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基础上发现,劳动力转移尚未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等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但却形成了长期的总量供给不足和结构性失衡问题。建议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劳动力转移后的农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剩余劳动力 综合服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建国 张勋
本文探讨农业生产率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此,本文建立了两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中,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释放的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促进非农部门的发展;非农部门的进步又为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反过来促进农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并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从而形成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的联动发展。实证分析发现了支持工农业联动发展的证据。本文的分析为理解我国的经济奇迹,提供了一个视角,对其他国家实现经济起飞和内生发展具有启发意义。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率依然较低,农业人口占比依然很大,联动效应的作用空间依然显著,政策层面应该继续因势利导,推进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发挥工农业联动效应,进一步培育经济...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劳动力转移 工农业联动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成丽 邵文武 张波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服务业提供主体单一、农业金融保险发展滞后、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应该从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元化的服务组织、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带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链 农业组织 集聚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祝坤艳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搜集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的数据和河南省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数据,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最终详细说明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20062013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的年增长速率6.93%,在此影响下农民收入年增长率达19.98%;农作物总产量年增长率达26.69%;粮食作物和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漆世兰 杨锦秀 石川
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大规模的转移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诸如土地利用率低、农业新技术推广受阻、农业从业劳动力不足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负面效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 负面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本文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概括了各个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结构的变革,提升了农业技术和效率,对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