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3)
- 2023(7735)
- 2022(6316)
- 2021(5941)
- 2020(4807)
- 2019(10872)
- 2018(10447)
- 2017(20744)
- 2016(11023)
- 2015(12251)
- 2014(11990)
- 2013(12296)
- 2012(11579)
- 2011(10653)
- 2010(10800)
- 2009(10053)
- 2008(9846)
- 2007(8852)
- 2006(7870)
- 2005(6833)
- 学科
- 济(58586)
- 经济(58538)
- 农(48833)
- 业(40419)
- 农业(32591)
- 方法(26068)
- 管理(25576)
- 数学(24499)
- 数学方法(24407)
- 企(18918)
- 企业(18918)
- 业经(17280)
- 中国(14900)
- 农业经济(12340)
- 财(12247)
- 地方(11872)
- 制(10722)
- 发(10354)
- 贸(9601)
- 贸易(9600)
- 村(9416)
- 农村(9398)
- 劳(9357)
- 易(9350)
- 劳动(9340)
- 发展(8988)
- 展(8979)
- 收入(8227)
- 体(8076)
- 策(7965)
- 机构
- 学院(165120)
- 大学(161692)
- 济(76000)
- 经济(74806)
- 管理(65450)
- 理学(57820)
- 理学院(57321)
- 管理学(56507)
- 管理学院(56204)
- 研究(52891)
- 农(47458)
- 中国(42464)
- 农业(35821)
- 财(32020)
- 京(31357)
- 业大(30115)
- 科学(29376)
- 中心(26049)
- 财经(25984)
- 所(25613)
- 江(24464)
- 经(23973)
- 经济学(23867)
- 研究所(22921)
- 农业大学(22217)
- 经济学院(21884)
- 经济管理(21166)
- 范(20345)
- 师范(20190)
- 财经大学(19045)
- 基金
- 项目(111969)
- 科学(89890)
- 研究(84706)
- 基金(84000)
- 家(71745)
- 国家(71015)
- 科学基金(61858)
- 社会(58104)
- 社会科(54814)
- 社会科学(54805)
- 基金项目(44405)
- 省(43458)
- 教育(37774)
- 自然(37082)
- 自然科(36246)
- 自然科学(36242)
- 自然科学基金(35635)
- 划(35147)
- 编号(34474)
- 资助(33712)
- 农(29043)
- 成果(27388)
- 部(26552)
- 国家社会(24952)
- 发(24883)
- 重点(24149)
- 创(23071)
- 教育部(23036)
- 人文(23017)
- 制(22654)
共检索到242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明忠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之所以会选择回流,从逻辑上看原因多种多样。但根据本文对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预期收益和比较收益的降低是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相当部分在城市做工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没有融入当地生活。为此,必须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让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多地分享做工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通过改革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好地融入做工所在地的生活。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回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华珂 何春 崔万田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作用机理,即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增加非农收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贫困。然后选取了中国18个省份2000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贫困的减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信息渠道、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制度以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技能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减贫 机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秋红 黄颖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分为外流与回流,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是主流,是前提。但在强调这一主流的同时也不容忽视"逆潮回流"这一现象,探讨积极、有序的回流,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回流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怡安
文章通过构建Multinominal Logit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相对低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是农村外出劳动力进入城市较高层次行业就业的制约性因素,长期来看,加快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不仅有利于农民非农就业和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化的需要。
关键词:
农村经济研究 人力资本积累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均 高定伦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农村劳动力持续的非农转移,农村投资受到一定冲击。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检验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地和异地转移对农村投资的作用。结果表明,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的投资效应并不相同,就地转移有一定的负效应,异地转移投资效应显著为正。就地转移的负投资效应源于农村就业层次过低,异地转移尽管具有总的正投资效应,但由于投资主要集中在非生产性类别,因此对生产性投资仍可能具有负投资效应。文章最后给出提高农村就业层次及拓展农村投资空间以提高劳动力转移投资效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栾青霖 张力
为了准确把握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律,更好地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基于Probit计量经济模型深入研究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分析总结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外部影响要素,在传统农村劳动力流动策略模型中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自我发展需要因素,设计改进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策略模型,采用Probit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年均流动次数、工资待遇情况、性别差异、学历层次等都对流动现象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传豹 吴方卫 张锦华
本文基于收支余额视角研究农民工跨区域迁移决策行为,通过对我国各地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变动情况的分析,考察了我国农民工集中流动背景下的人口回流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农村转移劳动力市场出现从区域整合迈向全国整合的良性趋势。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的缩小,有利于区域间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均衡发展。未来地区间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可能会加剧,劳动力成本将持续提高。同时,基于生存成本视角的收支余额变动及其趋势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跨区域回流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未来走向,以为下一步研究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劳动力市场整合提供基础。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收支余额 跨区域回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红霞
当前对农村劳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劳力转移方面,如:农村劳力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收入低、无保障等,而对农村人才回流方面研究较少。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村劳力市场一方面存在转移难的问题,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增长缓慢。但同时在一些地区的农村,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家园的现象普遍,导致这些地区出现劳力和致富带头人缺乏、留守儿童缺管等问题。文章将系统论述西部地区农村劳力转移与人才回流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基本对策。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劳力转移 人才回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玲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截面数据实证探究我国工业化水平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的关系,经过数据的筛选和严格的诊断检验,并且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和工业化水平成正向相关的关系,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高,反之,工业化水平越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低。从实证的角度支持了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造成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的猜想和假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刘念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远 施闻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
关键词:
外出劳动力 回流迁移 回流效应 迁移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远 施闻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文章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支持"迁移效应"和"回流效应"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
外出劳动力 回流迁移 回流效应 迁移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忠好 张骏
本文在对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省的数据、运用Granger模型检验江苏省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运用Logit模型分析江苏省农村教育投资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农村教育投资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但是,农村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没有随着农村教育投资的增加而增长。江苏省的经验带来的政策启示:要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而且要调整和优化农村教育投资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会广 刘忠原
本文根据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实际,通过引入土地承包权益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推导出有待检验的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10年南京市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调查数据和多项分类Logit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禀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地调整及放弃土地承包权意愿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地细碎化、产权认知作用的估计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相一致,二者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土地承担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的情况下,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本稳定并长期不变,对于有序稳妥地推进...
关键词:
土地承包权益 劳动力转移 托达罗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以"复杂人"为假设条件,将非经济预期因素纳入托达罗模型,基于"经济预期"和"非经济预期"两个维度试图构建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框架,并利用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预期、择偶意愿、子女教育意愿、技能获取意愿、职业多样化选择意愿、职业晋升意愿及城市融入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交际意愿、职业稳定意愿和未来创业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弱。为了进一步探析各个动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采用均方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确定和排序,分析结果发现:非经济预期已演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驱动力,情感预期已超越经济预期,成为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首要因素,经济预期与职业预期并列第二位,发展预期位列第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