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1)
2023(5544)
2022(4516)
2021(4311)
2020(3305)
2019(7213)
2018(7071)
2017(13691)
2016(7580)
2015(8245)
2014(8004)
2013(8001)
2012(7418)
2011(6901)
2010(7112)
2009(6443)
2008(6362)
2007(5948)
2006(5460)
2005(4792)
作者
(20517)
(18031)
(17557)
(16730)
(10620)
(8698)
(7644)
(6977)
(6772)
(6146)
(6128)
(5800)
(5518)
(5450)
(5440)
(5215)
(5199)
(5060)
(4981)
(4905)
(4478)
(4347)
(4335)
(4325)
(4064)
(4022)
(3981)
(3740)
(3706)
(3668)
学科
(48139)
(34743)
经济(34713)
农业(32238)
(30540)
业经(15231)
管理(14745)
农业经济(12265)
中国(10117)
(9928)
企业(9928)
(9357)
农村(9340)
(9194)
劳动(9177)
(9164)
(9093)
方法(8611)
地方(8558)
发展(8126)
(8122)
数学(7683)
数学方法(7647)
(7399)
土地(7177)
建设(6992)
收入(6894)
人口(6635)
(6597)
农业劳动(6444)
机构
学院(109598)
大学(102945)
(48179)
经济(47360)
管理(42752)
(42731)
理学(37574)
研究(37557)
理学院(37236)
管理学(36759)
管理学院(36567)
农业(31964)
中国(30346)
业大(24144)
科学(21648)
(20391)
农业大学(19559)
(18805)
(18690)
中心(18633)
(17137)
研究所(16759)
经济管理(15306)
(15066)
财经(14732)
(14278)
(14082)
师范(13992)
(13905)
(13544)
基金
项目(73574)
科学(58487)
研究(57844)
基金(53527)
(46079)
国家(45507)
科学基金(38890)
社会(38696)
社会科(36083)
社会科学(36072)
(30137)
基金项目(28767)
(26795)
编号(25442)
教育(24024)
(23508)
自然(22537)
自然科(21967)
自然科学(21964)
自然科学基金(21562)
成果(20102)
资助(19663)
(17496)
(16828)
国家社会(16134)
(16016)
课题(15943)
重点(15778)
(15369)
(15343)
期刊
(62868)
经济(62868)
(52172)
农业(35566)
研究(28170)
中国(27186)
业经(18275)
学报(17899)
科学(17672)
大学(15129)
(15019)
学学(14796)
农业经济(14292)
农村(13537)
(13537)
(12797)
金融(12797)
(12578)
管理(10135)
问题(9762)
(9211)
农村经济(9097)
世界(8662)
社会(8397)
经济问题(7951)
教育(7860)
社会科(7652)
社会科学(7652)
技术(7554)
业大(7102)
共检索到165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迈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空巢村"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虽有其客观必然性,但不可否认对农村经济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隐忧,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分析了"空巢村"现象产生的原因,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和治理"空巢村"的思路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庆丰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时间,发现我国农村就业结构转变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其滞后时间长达9年。从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个人因素三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长期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只有深化制度革新、妥善解决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方能从根本上缩短滞后时间,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艳华  
在回顾劳动力转移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对101个村的调查与访谈,侧重讨论了劳动力转移对转出地农村"空心化"、农业生产、农业增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有效治理劳动力转移负面效应,应加大财政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加快发展乡村二三产业,繁荣乡村经济;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缓解地域"空心化";加大农业技术与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方面的投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外出人员的就业能力;强化城市流入地责任,确保随迁子女正常入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甘玲  耿永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背景,农村建设也不能脱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实际情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车伟  
本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琦  罗明忠  唐超  
理性的农村劳动力会对非农转移与农业内部转移的收益进行比较,并结合其对转移成本的支付能力做出转移选择,而转移成本深受劳动力家庭资源禀赋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选择与家庭资源禀赋密切相关,相较于非农转移,农内转移虽然是农户最大化家庭收益的次优选择,却也是控制转移风险和费用的最优选择。因此,要结合现阶段产业发展的实际,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仁船  郑文兵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团虎  姚慧琴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吸收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对制度变量的讨论,建立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市场与二元劳动力"模型,并用以解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本文认为,政府的强制性制度障碍导致"S型的人力资本投资曲线"的产生,从而使城市居民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政策和人力资本优势;作为对福利制度缺失的替代,"隐形补贴"等诱致性制度创新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成本优势。这一模型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中的特殊现象有较好的解释力,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和我国一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建军  孙君  
文章对1980~2011年不同时期的劳动力价格趋同情况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0~1987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较大;1988~1994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超过了城镇劳动力工资;1995~2003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逐渐扩大,尤其是1998年以后工资差距迅速加大;2004~2011年,二者的差距又开始逐步缩小,并有逐步动态趋同的趋势,虽然趋同的速度总体上不是很快,但有加速的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华欣  
上海郊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江南一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长期以来,单一封闭的农业格局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上海郊区这个历来盛名的渔米之乡也难以承受人口迅速增长的负担。近十年来,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才开始使上海郊区农村经济增添了生机。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大批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农村综合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1987年上海郊区农村劳动力总量为259.86万人,从事大农业的劳动力为87.1万人,仅占33.5%(其中种植业77.2万人,占29.7%),而非农劳动力已达172.76万人,占66.48%(其中乡镇企业124.05万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