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4)
- 2023(10331)
- 2022(8711)
- 2021(8084)
- 2020(6881)
- 2019(15994)
- 2018(15570)
- 2017(31010)
- 2016(16716)
- 2015(18849)
- 2014(18829)
- 2013(19125)
- 2012(18116)
- 2011(16383)
- 2010(16473)
- 2009(15635)
- 2008(15673)
- 2007(14472)
- 2006(12587)
- 2005(11130)
- 学科
- 济(81341)
- 经济(81262)
- 业(55775)
- 农(51880)
- 管理(42671)
- 方法(37918)
- 农业(34946)
- 数学(34680)
- 数学方法(34468)
- 企(32384)
- 企业(32384)
- 业经(21258)
- 中国(19545)
- 财(19276)
- 地方(16358)
- 制(14634)
- 贸(14439)
- 贸易(14438)
- 易(14054)
- 学(13348)
- 农业经济(12438)
- 发(12286)
- 收入(11466)
- 务(10908)
- 财务(10893)
- 财务管理(10858)
- 银(10807)
- 银行(10780)
- 融(10535)
- 金融(10531)
- 机构
- 学院(251111)
- 大学(247807)
- 济(109459)
- 经济(107418)
- 管理(97973)
- 理学(85550)
- 理学院(84703)
- 管理学(83441)
- 管理学院(82978)
- 研究(81770)
- 中国(63547)
- 农(62812)
- 京(49781)
- 科学(49135)
- 农业(48331)
- 财(47874)
- 业大(43623)
- 所(41527)
- 中心(40046)
- 财经(38586)
- 江(37841)
- 研究所(37512)
- 经(35223)
- 经济学(34219)
- 范(31395)
- 经济学院(31337)
- 师范(31100)
- 北京(30589)
- 农业大学(29977)
- 经济管理(29657)
- 基金
- 项目(167795)
- 科学(132486)
- 基金(123292)
- 研究(123291)
- 家(106560)
- 国家(105585)
- 科学基金(90620)
- 社会(80831)
- 社会科(76340)
- 社会科学(76318)
- 省(66345)
- 基金项目(65909)
- 自然(56706)
- 教育(55514)
- 自然科(55386)
- 自然科学(55371)
- 自然科学基金(54408)
- 划(54324)
- 编号(50811)
- 资助(49961)
- 成果(40567)
- 部(38449)
- 发(37084)
- 重点(36932)
- 农(35695)
- 创(34515)
- 国家社会(33943)
- 课题(33502)
- 教育部(32773)
- 人文(32391)
- 期刊
- 济(121606)
- 经济(121606)
- 研究(67901)
- 农(67127)
- 中国(48099)
- 农业(45570)
- 学报(41031)
- 科学(37434)
- 财(35870)
- 大学(31915)
- 学学(30572)
- 管理(28599)
- 业经(26674)
- 融(25729)
- 金融(25729)
- 业(21063)
- 技术(19901)
- 财经(19221)
- 教育(19034)
- 问题(18015)
- 经济研究(17546)
- 经(16406)
- 版(15196)
- 农业经济(15126)
- 农村(14969)
- 村(14969)
- 世界(13648)
- 技术经济(13253)
- 统计(12781)
- 经济问题(12761)
共检索到363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华珂 何春 崔万田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作用机理,即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增加非农收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贫困。然后选取了中国18个省份2000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贫困的减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信息渠道、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制度以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技能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减贫 机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红
减贫事业和经济发展中,农村劳动力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来减贫这一目标,在遇到刘易斯转折点后迎来了巨大的问题。在此将通过入微的观察,结合大量准确数据与科研成果,实现对当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事业发展中将遇到的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这一举动会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何种贡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减贫 作用机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忠好 张骏
本文在对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省的数据、运用Granger模型检验江苏省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运用Logit模型分析江苏省农村教育投资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农村教育投资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但是,农村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没有随着农村教育投资的增加而增长。江苏省的经验带来的政策启示:要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而且要调整和优化农村教育投资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怡安
文章通过构建Multinominal Logit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相对低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是农村外出劳动力进入城市较高层次行业就业的制约性因素,长期来看,加快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不仅有利于农民非农就业和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化的需要。
关键词:
农村经济研究 人力资本积累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明忠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之所以会选择回流,从逻辑上看原因多种多样。但根据本文对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预期收益和比较收益的降低是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相当部分在城市做工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没有融入当地生活。为此,必须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让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多地分享做工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通过改革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好地融入做工所在地的生活。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回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均 高定伦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农村劳动力持续的非农转移,农村投资受到一定冲击。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检验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地和异地转移对农村投资的作用。结果表明,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的投资效应并不相同,就地转移有一定的负效应,异地转移投资效应显著为正。就地转移的负投资效应源于农村就业层次过低,异地转移尽管具有总的正投资效应,但由于投资主要集中在非生产性类别,因此对生产性投资仍可能具有负投资效应。文章最后给出提高农村就业层次及拓展农村投资空间以提高劳动力转移投资效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制度因素 人力资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晶 孙亚南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历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贫困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措施以及减贫效应,以期对我国当前和今后做好农业劳动力转移工作以及各级政府建立健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科学机制做出有益探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晓冬 方向明
为探讨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途径,利用中国养老与健康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就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劳动供给与照料孙辈在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路径中的中介作用及交互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劳动供给与照料孙辈在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途径中均能发挥一定的直接中介作用。其中,劳动供给和照料孙辈对老年人躯体健康有更明显的正向中介效应,情感支持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负向中介效应更加显著。2)中介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一方面,子女的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村 老年人 健康 路径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栾青霖 张力
为了准确把握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律,更好地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基于Probit计量经济模型深入研究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分析总结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外部影响要素,在传统农村劳动力流动策略模型中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自我发展需要因素,设计改进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策略模型,采用Probit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年均流动次数、工资待遇情况、性别差异、学历层次等都对流动现象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秀霞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玲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截面数据实证探究我国工业化水平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的关系,经过数据的筛选和严格的诊断检验,并且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和工业化水平成正向相关的关系,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高,反之,工业化水平越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低。从实证的角度支持了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造成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的猜想和假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刘念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海霞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各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山西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的任务要比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更为艰巨。特殊的资源优势和特定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山西省对三次产业的重视程度大不相同,长期的轻农业行为使得贫困人口主要存在于广大农村。户籍制度的改革必将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破除阻碍农业劳动力流动的藩篱,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而减少贫困程度,为农民脱贫致富保驾护航。
关键词:
山西省 农村剩余劳动力 脱贫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勇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我国下一步稳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前提,它主要受国家的制度、政策以及教育水平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先天不平等。通过实证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不是城市收入下降和失业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和就业率增加的一个重要源泉和我国改革30年繁荣的一个基础。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一个根源,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教育水平 制度与政策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