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2)
2023(9402)
2022(8033)
2021(7507)
2020(6331)
2019(14995)
2018(14781)
2017(29180)
2016(16002)
2015(18077)
2014(18419)
2013(18598)
2012(17460)
2011(15903)
2010(16218)
2009(15481)
2008(15664)
2007(14485)
2006(12775)
2005(11361)
作者
(47546)
(40859)
(40482)
(38388)
(25121)
(19648)
(18200)
(16108)
(15217)
(14421)
(13746)
(13517)
(12694)
(12639)
(12636)
(12520)
(12419)
(11760)
(11613)
(11434)
(10150)
(10084)
(9924)
(9396)
(9347)
(9137)
(9032)
(8798)
(8333)
(8283)
学科
(78494)
经济(78428)
(50593)
(50331)
管理(39002)
农业(33294)
方法(32598)
(29714)
企业(29714)
数学(28426)
数学方法(28202)
业经(21180)
中国(18943)
(16987)
(16589)
地方(15824)
(14376)
(13296)
贸易(13295)
(12892)
(12681)
农业经济(12475)
土地(11796)
(10675)
理论(10623)
(10219)
银行(10188)
发展(10182)
(10158)
(10142)
机构
学院(242526)
大学(239914)
(103007)
经济(100893)
管理(93095)
研究(81592)
理学(80886)
理学院(79982)
管理学(78617)
管理学院(78196)
中国(63688)
(62679)
科学(50841)
(50123)
农业(48232)
(44477)
业大(43461)
(42511)
中心(38890)
研究所(38573)
(37387)
财经(35517)
(32239)
(32234)
师范(31973)
经济学(31491)
北京(30935)
农业大学(30093)
(29112)
经济学院(28548)
基金
项目(157596)
科学(123588)
研究(115911)
基金(114099)
(99041)
国家(98095)
科学基金(83205)
社会(74451)
社会科(70011)
社会科学(69989)
(62603)
基金项目(61287)
自然(52441)
教育(51990)
(51552)
自然科(51150)
自然科学(51132)
自然科学基金(50225)
编号(48846)
资助(45521)
成果(39376)
(35780)
(35212)
(35093)
重点(35038)
课题(32363)
(32095)
国家社会(30396)
科研(30073)
创新(29943)
期刊
(120421)
经济(120421)
(66770)
研究(66460)
中国(50867)
农业(45214)
学报(39927)
科学(38244)
(33465)
大学(30578)
学学(29317)
管理(27370)
业经(26168)
(22648)
金融(22648)
教育(21069)
(20988)
技术(19046)
问题(17680)
财经(17542)
经济研究(16356)
农业经济(15111)
(15068)
(15046)
农村(14947)
(14947)
世界(13440)
资源(12992)
技术经济(12643)
经济问题(12587)
共检索到357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长生  张成君  沈忠明  刘定祥  
本文利用碰撞理论和中间过渡状态理论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所需具备的条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进一步指出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由于农民本身所具备的能量太低,同时又由于受自身的知识水平、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再次获取转移能量有限,只有小部分农村剩余劳动者才能与城市发生"有效碰撞",进而转化为市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谷素华  
土地和劳动力是经济社会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的资源。如何构建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这是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我国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但要避免走传统的政府主导的道路。本文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相互作用关系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二者良性发展的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强  毛禹忠  刘绍永  
农村耕地和劳动力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对其规律性研究,是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农村劳动力以从事农业劳动为主,而土地流转以农户自发形式为主,总体规模不大、速度缓慢。为此,论文借以云南省祥云县米甸镇为例,对农村劳动力和农地流转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作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性,即有一亩土地流转相应就有约4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中伟  陈浩  
文章利用全国13个产粮大省面板数据估算发现,各省劳均土地面积均未达到适度规模经营下最优的土地面积,这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均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通过规范分析二者影响因素,并实证检验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存在不一致及动力不足;现有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模式是导致二者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提高家庭非农收入比重有利于二者统筹发展;提高地租和摒弃城乡二元制度能提高土地流转主动性: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生活成本差异分别对劳动力转移造成拉力和推力;城乡二元制度不约束劳动力转移就业,但制约其真正市民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娟娟  
农村土地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劳动力的高效转移,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土地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了劳动力转移中兼业经营降低了土地流转效率、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劳动力转移、创新农地流转机制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晓宇  张林秀  
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当前和今后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和消除贫困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采用中国农村调研的第一手资料,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个因素,并且特别关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道路交通投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稳定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持和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区鼓励公共投资和稳定农村土地产权的政策促进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上述政策的稳定持续和进一步实施会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任晓聪  孔梅  
土地流转可以使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但是目前我国土地流转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地方政府职能错位等等,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到城市。因此需要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纠纷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准确定位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明忠  刘恺  
基于广东省广州、东莞、河源及惠州四个市的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调研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中的职业价值、职业行为、交际技能、工作技能、社会资本广度以及社会资本深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职业情感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因而,强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增强其对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价值认识,强化其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行为,提高其非农就业技能,弱化其对农地的禀赋效应认识,丰富其在城镇的社会资本,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实施农地流转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秀霞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恒周  郭玉燕  
农村土地流转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规模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农地流转能否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是农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调查数据为例,采用协整方法对农民非农收入影响农地流转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农民非农收入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却存在波动。同时,农民非农收入水平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而且早期农地流转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弱。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加快发展非农产业,提供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杨  汪莉霞  
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通过总结与比较河南、山东等我国农业大省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发现我国土地流转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律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由此,通过回顾英、美、日三国土地流转的相关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杨  汪莉霞  
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通过总结与比较河南、山东等我国农业大省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发现我国土地流转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律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由此,通过回顾英、美、日三国土地流转的相关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传龙  吴玲  周思山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和剩余劳动力转移仍然受传统观念、制度保障、信息流通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因此,应通过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制度环境、加强技能培训、搭建服务平台等措施,强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引导、规范,使其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江林  
文章利用31个省市自治区1980—201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1980—2016年产业升级以及2007—2016年产业升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吸纳率等数据,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升级的内生性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反向作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正向作用,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产业升级有着正向作用。农村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其他产业,这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我国的产业升级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正在吸引着农村劳动力的加入,劳动力转移现象日益突出。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