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48)
2023(19570)
2022(16371)
2021(15457)
2020(12959)
2019(30063)
2018(29248)
2017(54523)
2016(29608)
2015(33433)
2014(32914)
2013(32741)
2012(30276)
2011(27277)
2010(27248)
2009(25511)
2008(25392)
2007(22559)
2006(19688)
2005(17578)
作者
(87544)
(73876)
(73194)
(69887)
(46259)
(35722)
(33328)
(29018)
(28040)
(26074)
(25138)
(24771)
(23337)
(23133)
(22919)
(22687)
(22357)
(21678)
(21252)
(21014)
(18382)
(18139)
(17993)
(16876)
(16710)
(16433)
(16225)
(16190)
(14954)
(14858)
学科
(125620)
经济(125495)
(81671)
管理(78029)
(59037)
企业(59037)
方法(54213)
(52844)
数学(48061)
数学方法(47390)
中国(35336)
农业(34822)
(30540)
业经(30093)
(27426)
(25181)
贸易(25171)
(24594)
(23915)
地方(22969)
(18978)
银行(18897)
(18103)
金融(18098)
(18059)
(17795)
财务(17736)
财务管理(17687)
技术(17501)
(17193)
机构
大学(423980)
学院(422835)
(175395)
经济(172040)
管理(158497)
研究(149395)
理学(137127)
理学院(135523)
管理学(132844)
管理学院(132085)
中国(114914)
科学(94093)
(92768)
(90051)
(77451)
(77021)
农业(72533)
业大(71666)
研究所(70321)
中心(69598)
(63056)
财经(61820)
(56530)
北京(56158)
(54909)
师范(54219)
经济学(53871)
(52892)
(49412)
经济学院(48623)
基金
项目(287499)
科学(225051)
基金(210519)
研究(202384)
(187305)
国家(185747)
科学基金(157228)
社会(129876)
社会科(122870)
社会科学(122831)
(111199)
基金项目(110741)
自然(103276)
自然科(100969)
自然科学(100931)
自然科学基金(99149)
(94507)
教育(92068)
资助(86007)
编号(80108)
重点(65251)
成果(64886)
(63511)
(61633)
(59186)
科研(55990)
创新(55480)
国家社会(55072)
课题(54852)
计划(54080)
期刊
(192574)
经济(192574)
研究(118990)
(90982)
中国(88707)
学报(77793)
科学(68620)
农业(61883)
(59848)
大学(58545)
学学(55355)
管理(55024)
教育(40396)
(39241)
金融(39241)
技术(35167)
业经(34869)
(31673)
经济研究(30335)
财经(30312)
问题(26221)
(26170)
(24304)
(22346)
世界(21772)
业大(21128)
统计(21015)
技术经济(20488)
图书(20146)
国际(19886)
共检索到635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浩  陈中伟  
通过对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规范分析,并利用1986—2010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具有不一致性;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模式下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是造成二者不一致的重要原因;提高农村劳动力城市就业收入水平及其稳定性有利于二者趋同;较低的地租、较高的城市生活成本和城乡二元制度的约束制约了二者一致进行。为此,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本喜  邓衡山  
本文利用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数据,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对土地利用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影响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变量是直接投入、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等;增加劳动投入和主要农资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提高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程度均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担心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农业危机的必要性不大,而关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对农业的威胁更有现实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亚  陈浩  
本文将劳动力转移进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从中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两潮两荒"产生的内在联系及演进态势。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反复与要素配置失衡相伴,而要素估价偏误、供求市场扭曲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变为总量相对过剩与局部区域、产业劳动供给不足相伴,且劳动力供求变动影响因素趋于复杂化。由此,文章建议将人力资本差异作为估价依据并剔除非市场干扰因素,构建要素配置预警机制以及政策的预先推出来实现要素合理配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娟娟  
农村土地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劳动力的高效转移,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土地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了劳动力转移中兼业经营降低了土地流转效率、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劳动力转移、创新农地流转机制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小辉  史清华  朱喜  
本文以行为生命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农户各种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其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各种不同来源收入的消费倾向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不同财富在满足消费上是不可替代的。具体来说,农户各种不同来源收入的消费倾向从高到低依次为: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农业经营性收入、非农收入;由于转移性收入的一次性和小额支付的特征,私人转移性收入具有最高的消费倾向,而转移性收入中的农业补贴收入和救灾救济收入对农户家庭人均消费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杰  苏群  
从土地生产率视角出发,利用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检验了小麦、稻谷、玉米及大豆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小麦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稻谷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反向关系,玉米与大豆的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可能存在线性的正向关系。对不同地区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部与西部地区,小麦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稻谷在中部与西部地区,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但是在东北地区,增加土地规模有助于提高稻谷的土地生产率;玉米在东部地区土地规模较小时,土地生产率较高,但是在西部与东北地区,增加土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亚玲  杨汝岱  吴比  鲁国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形成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借鉴Ayerst等核算农业生产领域要素错配程度的理论框架,基于2003-2020年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户层面要素错配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生产率角度看,本文参考两种框架的测算结果均显示,2003年以来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并不明显,也不具备持续性;中国农业生产领域内部要素错配程度较高,各要素按照错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中间投入,若对要素进行有效重新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生产率增长,大致可使农业总产出上升40%~50%;通过反事实分析发现,单纯依靠提升农户全要素生产率或提高要素投入对增加总产出的效果并不理想,改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应成为下一阶段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目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贤锋  
基于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历史和现状特征,本文考虑到城市相对工资的非连续变化特征,借鉴实物期权思想建立了二部门、三部门及四部门经济中跳跃扩散过程下的农村和城市间劳动力流动模型。我们的分析性结论和数值案例结论都表明,劳动力在部门之间转移成本越大,劳动力越不愿意在部门之间转移,相比之下更倾向于向其他可能存在的部门转移。我们据此提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制度改革的参考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朱延红  郑冬冬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学术界对此研究很多,然而由于对农村非农化劳动力的概念以及基本数据等方面存在不统一等问题,因此一些基本研究存在较大的争议,而关于未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潜力则缺乏专门的系统定量研究。本文通过未来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变动预测、农业劳动力需求预测以及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趋势分析及综合比较,测算了中国未来20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研究发现,未来中国农村每年农业剩余的劳动力规模将逐年减少,到2030年农村剩余总的劳动力将在1亿~2.5亿之间。而近期内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存量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因为其在今后10年内将超过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潜力,从而增长将会趋于停止,同时农村剩余的可供转移的劳动力也将在5~10年内趋于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苗瑞卿  戎建  郑淑华  
本文在对托达罗模型和杨春瑰模型提出修正意见之后 ,综合了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 ,重新建立了劳动力转移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递推求解 ,本文分析了影响劳动力转移速度和数量的因素 ,论证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提高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的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本文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利用人口迁移理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Probit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的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网络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制度层面讲,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变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盛来运  
本文利用迁移理论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关因素影响劳动力外出可能性的16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34000户样本数据,对这些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