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2)
- 2023(14582)
- 2022(12572)
- 2021(11763)
- 2020(9719)
- 2019(22261)
- 2018(22261)
- 2017(42906)
- 2016(23478)
- 2015(26465)
- 2014(26443)
- 2013(26302)
- 2012(23964)
- 2011(21690)
- 2010(21763)
- 2009(20316)
- 2008(19940)
- 2007(17840)
- 2006(16057)
- 2005(14134)
- 学科
- 济(95143)
- 经济(95002)
- 业(73862)
- 管理(69669)
- 企(52290)
- 企业(52290)
- 农(51178)
- 方法(38746)
- 农业(34071)
- 数学(33419)
- 数学方法(33065)
- 业经(26941)
- 中国(25454)
- 财(24854)
- 制(22502)
- 地方(19616)
- 学(19106)
- 体(15983)
- 贸(15404)
- 贸易(15395)
- 环境(15320)
- 易(15005)
- 发(15001)
- 务(14990)
- 财务(14917)
- 财务管理(14886)
- 技术(14862)
- 理论(14676)
- 和(14664)
- 银(14465)
- 机构
- 学院(336369)
- 大学(335389)
- 管理(135623)
- 济(134903)
- 经济(131907)
- 理学(117617)
- 理学院(116393)
- 管理学(114565)
- 管理学院(113953)
- 研究(111722)
- 中国(84627)
- 京(71327)
- 农(70098)
- 科学(68871)
- 财(61691)
- 所(55852)
- 业大(55432)
- 农业(53534)
- 中心(51527)
- 研究所(50614)
- 江(50206)
- 财经(48788)
- 北京(44640)
- 经(44366)
- 范(44085)
- 师范(43748)
- 州(40160)
- 院(39652)
- 经济学(39072)
- 经济管理(37058)
- 基金
- 项目(230267)
- 科学(181254)
- 研究(171967)
- 基金(166918)
- 家(144451)
- 国家(143176)
- 科学基金(123240)
- 社会(108683)
- 社会科(102626)
- 社会科学(102600)
- 省(90385)
- 基金项目(89297)
- 自然(78705)
- 教育(77022)
- 自然科(76721)
- 自然科学(76706)
- 自然科学基金(75324)
- 划(74773)
- 编号(72021)
- 资助(67256)
- 成果(58338)
- 部(51215)
- 重点(50646)
- 发(49432)
- 课题(48062)
- 创(47507)
- 制(45980)
- 国家社会(44555)
- 创新(44291)
- 教育部(43595)
- 期刊
- 济(155048)
- 经济(155048)
- 研究(97301)
- 农(72079)
- 中国(69888)
- 学报(53893)
- 科学(49887)
- 农业(49005)
- 管理(46424)
- 财(46384)
- 大学(41644)
- 学学(39231)
- 教育(35412)
- 融(30487)
- 金融(30487)
- 业经(30101)
- 技术(28065)
- 财经(23421)
- 业(22636)
- 问题(21260)
- 经济研究(21071)
- 经(19837)
- 版(18171)
- 图书(17812)
- 资源(16911)
- 科技(16537)
- 理论(16498)
- 技术经济(16021)
- 现代(15700)
- 农村(15451)
共检索到497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元元
本文以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为研究背景,对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作了深入的解析,目的在于强调政府如何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切实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统筹配置机制。并且对比市场经济规律,探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劳动力资源 统筹配置 城镇化建设 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新平
教育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劳动者劳动素质的高低。高素质劳动力资源是稀缺资源,低素质劳动力资源是非稀缺资源,非稀缺资源在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博弈中自身没有定价权,提高收入水平就不具备条件,所以,教育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劳动者收入水平的高低,教育素质的高低同时还决定着劳动者转移就业的难易程度。教育层次低的劳动者转移就业的难度大,转移就业率低;教育素质高的劳动者转移难度相对较小,转移就业率高。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增加劳动者的教育素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转移能力和收入水平,最终增加社会经济总水平和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帕累托最优。
关键词:
教育 农村 劳动力 资源配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寒晶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模型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要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废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有步骤地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奚正秋 吴志冲 庄荣盛 季学明
九十年代上海农村劳动力合理配置研究奚正秋吴志冲庄荣盛季学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过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村人口流入城市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农村,农业有机构成提高。这是农村生产力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领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而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虽大却素质不高,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培训机制,建立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培训 创新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建武 明娟
从刘-费-拉二元经济模型来看,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获得的工资仅为制度工资(生存工资),而制度工资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其制定和调整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益博弈的均衡。深圳和龙岗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践也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有显著影响,但其制定和调整更多的是迎合企业的偏好。解决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工资决定机制,在劳动者、企业以及政府利益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新一轮的博弈实现利益均衡。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崔子龙
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就是打破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解决现阶段的城乡之间的显著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并推动城市化的进程,需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逐步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农村劳动力 城乡统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红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且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贫穷的"三农"问题。为什么我国的"三农"问题难以解决,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却迅速增高。这种基本态势不改变,其它措施都很难收到提高农业生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受城市较高的预期收入和各种发展机会的诱导,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成为城市就业群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人为城市发展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由于他们的素质普遍较低及数量巨大,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及就业形势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如何管理好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就成为就业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人民大学劳动人事管理学院的姚裕群、山东省委党校的张春光、新疆伊犁地区职介中心的李文永就这个问题谈了他们的看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06年11月,安徽省马鞍山市被列入国家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马鞍山市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列入重点民生工程。试点以来,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部分镇村基本消除了"零转移农户"。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财政部门制定了完善的就业培训补贴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宁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中伟 陈浩
文章利用全国13个产粮大省面板数据估算发现,各省劳均土地面积均未达到适度规模经营下最优的土地面积,这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均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通过规范分析二者影响因素,并实证检验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存在不一致及动力不足;现有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模式是导致二者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提高家庭非农收入比重有利于二者统筹发展;提高地租和摒弃城乡二元制度能提高土地流转主动性: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生活成本差异分别对劳动力转移造成拉力和推力;城乡二元制度不约束劳动力转移就业,但制约其真正市民化。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土地流转 统筹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田书芹 王东强
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现实背景下,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开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大的难点。对统筹城乡发展中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开发的三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开发模式的特征、优劣、应用条件。期望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开发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现实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玉媚 楚晓琳 汤德喜 贾宪威
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在当前的"三农"问题中,如何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四川省在统筹城乡之路上面临的且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在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存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乡中应走一条经济发展产业拉动之路。并认为四川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应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产业拉动为动力,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手段,最终达到城乡和城乡劳动者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同时,还提出了在经济发展产业拉动思路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三点措施。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就业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永丽 柳建平
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不仅直接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而且对农村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的发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农村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及土地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并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村要素市场 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