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9)
- 2023(12721)
- 2022(9985)
- 2021(9025)
- 2020(7152)
- 2019(15656)
- 2018(15465)
- 2017(29535)
- 2016(15985)
- 2015(17468)
- 2014(17170)
- 2013(16747)
- 2012(15041)
- 2011(13386)
- 2010(13282)
- 2009(12302)
- 2008(12199)
- 2007(11091)
- 2006(10087)
- 2005(8869)
- 学科
- 济(69552)
- 经济(69478)
- 业(55885)
- 农(49583)
- 管理(43407)
- 企(34067)
- 企业(34067)
- 农业(33062)
- 方法(25373)
- 业经(22752)
- 数学(22705)
- 数学方法(22570)
- 中国(20618)
- 技术(16369)
- 财(14742)
- 地方(14469)
- 制(13798)
- 发(13470)
- 贸(12877)
- 贸易(12872)
- 易(12608)
- 农业经济(12441)
- 学(12246)
- 发展(11367)
- 展(11362)
- 银(10571)
- 银行(10527)
- 策(10246)
- 体(10235)
- 行(10060)
- 机构
- 学院(232788)
- 大学(227310)
- 济(99820)
- 经济(98108)
- 管理(89779)
- 研究(79694)
- 理学(78725)
- 理学院(77982)
- 管理学(76729)
- 管理学院(76346)
- 农(65529)
- 中国(60640)
- 科学(50615)
- 农业(50504)
- 京(46363)
- 业大(45796)
- 所(40991)
- 财(39888)
- 研究所(37660)
- 中心(37453)
- 江(34816)
- 财经(32571)
- 农业大学(31938)
- 经济学(30200)
- 经(29922)
- 范(28659)
- 师范(28245)
- 北京(27996)
- 经济管理(27624)
- 经济学院(27516)
- 基金
- 项目(163975)
- 科学(129225)
- 基金(119847)
- 研究(116925)
- 家(107057)
- 国家(106074)
- 科学基金(90068)
- 社会(78137)
- 社会科(73843)
- 社会科学(73821)
- 省(65817)
- 基金项目(64422)
- 自然(57172)
- 自然科(55906)
- 自然科学(55890)
- 自然科学基金(54917)
- 划(54088)
- 教育(50726)
- 编号(46489)
- 资助(45884)
- 发(37219)
- 农(36781)
- 重点(36728)
- 部(35792)
- 成果(35239)
- 创(35207)
- 国家社会(33483)
- 创新(33005)
- 业(32255)
- 科研(31042)
- 期刊
- 济(112116)
- 经济(112116)
- 农(70229)
- 研究(60688)
- 中国(47860)
- 农业(47542)
- 学报(43504)
- 科学(39575)
- 大学(33233)
- 学学(32221)
- 管理(27992)
- 财(27969)
- 业经(25997)
- 融(22931)
- 金融(22931)
- 业(22433)
- 技术(19959)
- 教育(17570)
- 问题(16586)
- 经济研究(16215)
- 财经(15638)
- 农业经济(14868)
- 版(14758)
- 农村(14637)
- 村(14637)
- 业大(13688)
- 经(13461)
- 科技(13272)
- 世界(12940)
- 技术经济(12894)
共检索到336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魏倬加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文章利用湖南省怀化、邵阳、永州、益阳四市受访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农业生产效率损失计量模型,对受访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选择路径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发现:(1)农村劳动力产出弹性为0.06%,高于农业机械投入产出弹性0.02%,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6;(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并非完全是负面的;(3)相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而言,农村老龄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优势更为显著,老龄化劳动力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积极贡献。因此,需要考虑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基本特征,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提供满足农村老龄化劳动力需要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生产与购买补贴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志海 李鹏 王雅鹏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路径与效应尚未厘清,而健康状况作为影响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重要因素,却很少被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基于1 992户种植业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在考虑健康因素的前提下,分析了老龄化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化与健康状况均对样本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务农劳动力年龄越高,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越低,健康状况越差,耕地利用效率越低。此外,健康状况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对"中年户"与"老年户"具有显著影响,对"青年户"的影响却不显著。但是,上述结果并不意味着老龄化必然带来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下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麦尔旦·吐尔孙 杨志海 王雅鹏
文章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400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拐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规模效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年轻户"对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规模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其他环境变量中,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而家庭非农收入的比重、家庭劳动力中60岁及以上劳动力劳动时间的比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志海 麦尔旦·吐尔孙 王雅鹏
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以及其他环境变量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对样本农户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纯技术效率却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其他环境变量中,受教育程度、是否租入土地、是否拥有农用机械、地形条件、道路设施状况均对样本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作用,而工作经验、是否存在兼业、气候条件以及贷款难易程度则带来负向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水生 徐秀英 符椒燕 徐堇寒
利用浙江省安吉县6个行政村101户农户243块竹林地块的相关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劳动力老龄化对竹林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竹林生产技术效率。样本地区竹林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仅为66.68%,效率损失严重;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技术非效率,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及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249 2、0.358 9、0.252 8;在控制变量中,竹林收入比例、家庭劳动力规模及竹林地是否为租入地块对竹林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经营竹林地块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水生 徐秀英 符椒燕 徐堇寒
利用浙江省安吉县6个行政村101户农户243块竹林地块的相关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劳动力老龄化对竹林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竹林生产技术效率。样本地区竹林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仅为66.68%,效率损失严重;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技术非效率,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及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249 2、0.358 9、0.252 8;在控制变量中,竹林收入比例、家庭劳动力规模及竹林地是否为租入地块对竹林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经营竹林地块数对竹林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因此,提出提高竹林生产资本投入量及农户竹林生产收入水平、建立和完善林地流转机制以便降低林地细碎化程度、加强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入等提高竹林生产技术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娜 张莉琴
针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致使农业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等问题,以2009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18.42%;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明显较低,老龄农户不仅主要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低于非老龄农户,而且耕种面积以及其他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也均低于非老龄户,这说明农业老龄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芳 胡玲 梁秀芳
[目的]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和生计产出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主要探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资源要素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为缓解农业老龄化危机、提高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基于2021年陕南秦巴山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二阶段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第一,陕南秦巴山区农户生计效率的规模效率最高,纯技术效率略低于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最低。大部分农户生计活动呈现规模收益递减状态,生计产出的增长低于生计投入的增长;第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抑制了生计效率的提高,且在低收入水平家庭和户主低受教育程度家庭表现更为明显;第三,农业资金投入的增加能够缓冲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因此,要正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引导农户合理配置生计资源,提高农业资金投入使用效率,促进农户家庭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雯 田旭 王善高
为厘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小麦生产的关系,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年调研数据,从生产方式(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效率2个方面考察了不同地形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了小麦机械要素的投入,且对丘陵山地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平原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丘陵与山地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应结合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机械对劳动的替代程度以及机械作业效率,加大农业机械的创新和研发力度,同时创建农机跨区作业市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佳朔 高鸣
聚焦耕地和种子这两个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以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保护性耕作和优质种子两类技术为例,实证检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种粮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种植户采纳保护性耕作和优质种子、玉米种植户采纳保护性耕作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前述负面影响在大规模、主产区的小麦和玉米种植户中更大;村内农户类型的社会化服务主体能够缓解老龄化对技术采纳的部分负面影响,但合作社类型的社会化服务主体未能发挥显著的缓解作用,存在与老年农业劳动力联结不紧密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从畅通农地流转渠道、加强新型技术推广、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 郑循刚
已有研究在老龄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上存在争论,主要原因是其受到老龄化所带来的土地情结与劳动能力限制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亟需厘清两者关系以深化老龄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的认识。利用CLDS(2016)的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土地情结与劳动能力限制在老龄化影响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对两者强弱关系展开对比与讨论。结果表明:土地情结与劳动能力限制均表现出较强的中介效应。平均而言,老年人口的土地情结可以解释农户土地供给概率的16.37%、供给面积的12.34%,以及农户土地需求概率的6.72%、需求面积的6.43%;老年人口的劳动能力限制可以解释农户土地供给概率的40.10%、供给面积的36.50%,以及农户土地需求概率的12.34%、需求面积的14.49%。相比土地情结,劳动能力限制的中介效应更强,其综合效应表现为劳动力老龄化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土地供给,同时亦显著抑制了农户的土地需求。因此,随着老龄化加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面临的问题并非供给不足,而是需求不足。需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提高农业自动化水平和完善农地经营补偿机制以激活土地流转市场的有效需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宏 王全忠 张倩
文章在充分考虑中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特殊性的基础上,利用2006、2008和2010年中国水稻主产区20个省份的水稻生产数据,从社会化服务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06~2010年中国水稻主产区的劳动力老龄化增速明显,年均增速约为2.63%;得益于水稻生产环节上多种社会化服务的支持,中国水稻生产效率整体上保持相对稳定,5个稻作区的年轻组与老年组农户的水稻生产效率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水稻生产效率尚不构成负面影响。与2006年相比,2010年华南、华中和华东稻作区的水稻生产效率有小幅提升或保持稳定,西南和东北稻作区的低效率水平比例明显偏高,且东北稻作区的年轻与老年组农户的低效率水平比例逐年增加。农机使用对水稻生产效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而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技培训也能减少水稻生产效率的缺失。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通过构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要素投入—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个体维度、家庭维度实证分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决策者年龄增加,倾向于依靠自我剥削机制增加自用工投入,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自用工投入、资金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增加劳动、雇工、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土地净生产率更依赖于农户自有生产要素。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苹果收入占比、土地流入、细碎化程度、有效灌溉面积占比、是否获得政府补贴正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决策者年医疗费用、家庭土地规模、自然灾害、村里是否有技术员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据此,应通过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关注农民健康与收益分配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向农民投资、强化补贴与灾害预警增强农户的土地利用能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识别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形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与要素投入的影响,并用江苏、浙江两省的市级宏观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在平原地区,由于耕地适宜机械耕作,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农业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替代劳动力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