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2)
- 2023(17310)
- 2022(14507)
- 2021(13432)
- 2020(11378)
- 2019(25855)
- 2018(25402)
- 2017(48644)
- 2016(26790)
- 2015(29666)
- 2014(29615)
- 2013(29250)
- 2012(27101)
- 2011(24258)
- 2010(24089)
- 2009(22232)
- 2008(21869)
- 2007(19750)
- 2006(17047)
- 2005(14797)
- 学科
- 济(111319)
- 经济(111208)
- 业(79009)
- 管理(71148)
- 企(56484)
- 企业(56484)
- 农(52108)
- 方法(50931)
- 数学(45646)
- 数学方法(45089)
- 农业(34397)
- 财(28645)
- 业经(28026)
- 中国(27572)
- 学(23832)
- 地方(23380)
- 制(21354)
- 贸(20573)
- 贸易(20569)
- 易(20045)
- 务(18029)
- 财务(17985)
- 财务管理(17945)
- 企业财务(17124)
- 技术(16886)
- 银(16209)
- 银行(16135)
- 环境(15790)
- 融(15522)
- 金融(15519)
- 机构
- 学院(384580)
- 大学(379819)
- 济(154919)
- 经济(151812)
- 管理(145359)
- 研究(128489)
- 理学(127298)
- 理学院(125845)
- 管理学(123360)
- 管理学院(122672)
- 中国(96070)
- 农(90700)
- 科学(84686)
- 京(77918)
- 农业(70963)
- 业大(69383)
- 财(67796)
- 所(66876)
- 研究所(61470)
- 中心(61266)
- 江(58215)
- 财经(55016)
- 经(50209)
- 范(48842)
- 师范(48164)
- 经济学(47432)
- 北京(47082)
- 州(45562)
- 院(45367)
- 省(45189)
- 基金
- 项目(269584)
- 科学(211006)
- 基金(196210)
- 研究(187377)
- 家(174741)
- 国家(173252)
- 科学基金(147263)
- 社会(119690)
- 社会科(113208)
- 社会科学(113172)
- 省(109278)
- 基金项目(104830)
- 自然(98620)
- 自然科(96402)
- 自然科学(96369)
- 自然科学基金(94677)
- 划(90352)
- 教育(85760)
- 资助(79809)
- 编号(73820)
- 重点(61230)
- 部(58755)
- 发(58417)
- 成果(57918)
- 创(55968)
- 科研(53097)
- 创新(52474)
- 计划(52370)
- 课题(51092)
- 国家社会(49638)
- 期刊
- 济(166532)
- 经济(166532)
- 研究(99444)
- 农(89651)
- 学报(72812)
- 中国(71912)
- 科学(63115)
- 农业(60769)
- 大学(54300)
- 财(52471)
- 学学(52272)
- 管理(47879)
- 融(34507)
- 金融(34507)
- 业经(33655)
- 教育(32249)
- 技术(31309)
- 业(29809)
- 财经(26716)
- 经济研究(24902)
- 问题(23747)
- 经(22893)
- 版(22785)
- 业大(20744)
- 统计(18888)
- 科技(18809)
- 技术经济(18423)
- 资源(18236)
- 农业大学(17899)
- 策(17575)
共检索到547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欧阳涛 龙晶
随着农村劳动力不同质的转移,大量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低素质化等现象,留守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的畸形转移与结构性缺失,使得农村发展过渡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文章基于22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受人力资本、家庭、收入、就业因素的影响。其中,(1)人力资本因素,人力资本因素的贡献率是最大的,留守农户拥有技能、接受培训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结构;(2)家庭因素,家庭年纯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土地经营情况对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影响较大,(3)收入因素,本人月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红根 康兰媛
基于江西省284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的意愿越低;上年打工月收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打工途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有显著影响;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特征变量等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单武雄
以湖南省石门县为调查对象发现,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培育体系缺乏统筹协调、培训参与率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如下对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准入和保障制度,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多元参与协作体系,储备新型职业农民接班人。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问题 湖南省石门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罗文花
中国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根据经验观察,本文将劳动力流动分成一次流动和二次流动两种类型。一次流动是指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流动;二次流动是指外出务工者在非农产业里的"换地区流动"和"换企业流动"。文章进而假设劳动力流动受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并运用1702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和我们借助 SPSS 对问卷变量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获得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共31个,并经统计检验将这31个因素归纳为7个维度。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流动 两次流动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 杨文杰 巩前文
理论分析农户休耕行为及其意愿决策机理的基础上,构建Probit模型,采用重金属污染区湖南省长沙市和株洲市部分休耕试点农户入户调研的243个样本,实证分析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1)被调查者的年龄、耕地离家距离、耕地等级和对休耕政策认同程度对农户休耕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休耕前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和休耕补偿期望偏差对农户休耕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劳动力占比、不同耕地离家距离和不同休耕政策认同程度限定下,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因素具有差异性。其中,对休耕政策认同限定下女性农户的休耕意愿比男性农户低,且农户年龄越大越愿意休耕;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在50%及以下的农户受教育程度与休耕意愿呈现正向影响;农户家庭特征和对休耕政策的认知是在大多数限定条件下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重要因素。重金属污染区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结论将为制定政策调动农户休耕积极性和完善耕地休耕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瑾
文章采用2010—2019年中国工业及分行业面板数据,对我国工业行业劳动力技能短缺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借助多项logit模型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工业行业劳动力技能短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劳动力技能在2015年之后开始呈现短缺趋势,且主要集中于高技术产业;物价变动、劳动力年龄结构与工业行业劳动力外部技能短缺呈“U”型非线性关系,劳动力工资与工业行业劳动力外部技能短缺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劳动力技术性贬值、劳动力技术型资本投资与工业行业劳动力内部技能短缺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劳动力经济性贬值与内部技能短缺呈“U”型非线性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樊明
笔者利用在河南省组织学生所做的针对农民工和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比两组人群转移和非转移的选择,研究显著影响农民转移到城镇就业的个人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转移选择最主要受年龄、性别和婚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有一些变量,如受教育程度、城镇就业技能等,虽然对农民是否选择转移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市场的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个人因素 问卷数据 河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维华 张立强 黄星 胡文敏 李毅
为探究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拆迁补偿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利用湖南省304份集体土地拆迁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拆迁的认知度较低,主要表现为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政府行为与政策的透明度较低,主要表现为补偿标准制定不合理、硬性安置;拆迁补偿总体满意度较低,主要表现为补偿不公平、安置后的生活保障不足。对此,提出了修订补偿标准、公开补偿程序、增加补偿方式、推进拆迁立法等对策。并具体就补偿价值市场化提出:土地补偿价值可根据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UCPI)与农村居民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亦民 刘文丽 李明贤
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在对18县(市)141个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负责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因素进行因子提取,然后运用Probit模型分析这些因子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系统还很不完善,并且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之间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内部控制环境、会计控制系统、风险控制系统、预算控制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内部审计系统和内部控制评价系统都是影响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完善程度的关键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璇 夏一巍
基于湖南748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Ordinary Least square回归模型和bOOtstrapping法,立足系统理论与结构功能理论对农村男性与女性婚姻暴力受害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身体暴力、精神暴力与性暴力三类暴力行为在两性间差异并不明显,女性受害略高于男性;两性间家暴被害的表现形式相似,但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家庭关系与社会公共服务等变量仅对男性家暴受害人影响显著;农村养老保险变量仅对女性家暴受害人影响显著;配偶的风险行为、童年目睹家暴的经历及较低的自我效能对两性受害均产生影响。女性与男性家暴被害模式有限对称。
关键词:
婚姻暴力 风险行为 自我效能 有限对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莎莎 朱厚强 吴成亮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我国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河北、湖南、福建3省林区41个村、290户林农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林区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占样本的比重超过60%,林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已成为常态。河北保定林农的流动受个人禀赋影响较大,对家庭因素不敏感;湖南邵阳、福建三明林农的流动多受家庭因素影响;农林业经营情况对3个地区林农的流动影响均较大。针对林区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现实状况,认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用科技实现规模效应及培育社会支持体系等是实现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
关键词:
劳动力 流动 影响因素 林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亚军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河北省农业劳动力大幅度下降。河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其农业劳动力下降速度排在我国前列,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先行性和典型性,分析总结河北省经验,可以为新时期河北农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同时也对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佘济云 邓隆叶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过程和结果。文章首先根据湖南农村实际建立了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体系,而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出影响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最后对主要影响因素作了定性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尊宝 刘玉萍
对"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logit回归可得,正上学子女数、家庭医疗和农业支出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否"的选择,搜集1978-2009年西部12省的面板数据对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素质、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工业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度相关,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成为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从相关系数可得,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由于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素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理性、"自愿"转移的特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中
本文在对湖南省2 536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与土地资源处置方式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与土地资源处置方式的社会化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非农就业状况对其处置土地资源方式的影响最大,对非同一地点转移的程度影响较轻,对农村家庭剩余劳动力转移比率的影响最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类别特征研究——基于希望感视角及湖南省2013份问卷数据
互助:解决农村家庭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
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启示——以湖南省为例
典型农业县域转出劳动力对耕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新化县为例
“十三五”末期我国将出现城镇劳动力总量与结构性“双短缺”
短缺:农村资金面临的主要矛盾——来自湖南沅江县的调查报告
公共品短缺、规则松弛与农民负担反弹——湖南省山脚下村调查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1006个农村劳动力的调查
农村劳动力信息技术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3592位农村劳动力的调查资料
湖南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