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6)
- 2023(9740)
- 2022(7968)
- 2021(7452)
- 2020(5917)
- 2019(13030)
- 2018(12634)
- 2017(24260)
- 2016(13354)
- 2015(14089)
- 2014(13781)
- 2013(13699)
- 2012(12562)
- 2011(11207)
- 2010(11083)
- 2009(10301)
- 2008(10116)
- 2007(9184)
- 2006(8051)
- 2005(6873)
- 学科
- 济(57619)
- 经济(57563)
- 农(48983)
- 业(43529)
- 农业(32624)
- 管理(29418)
- 企(22937)
- 企业(22937)
- 方法(21202)
- 业经(20068)
- 数学(18353)
- 数学方法(18240)
- 中国(15821)
- 地方(12778)
- 农业经济(12350)
- 财(12076)
- 制(11986)
- 贸(11254)
- 贸易(11251)
- 易(11024)
- 发(10856)
- 学(10614)
- 产业(9444)
- 村(9430)
- 农村(9408)
- 劳(9405)
- 劳动(9388)
- 体(9317)
- 发展(9205)
- 展(9197)
- 机构
- 学院(190596)
- 大学(184722)
- 济(81073)
- 经济(79734)
- 管理(71887)
- 研究(64767)
- 理学(63775)
- 理学院(63074)
- 管理学(62051)
- 管理学院(61724)
- 农(60073)
- 中国(49472)
- 农业(46222)
- 科学(41685)
- 业大(39768)
- 京(37023)
- 所(33190)
- 财(31897)
- 研究所(30557)
- 中心(30226)
- 农业大学(29246)
- 江(27948)
- 财经(26137)
- 经济学(24487)
- 范(24224)
- 经(24048)
- 师范(23868)
- 经济管理(23160)
- 省(23040)
- 业(22973)
- 基金
- 项目(135601)
- 科学(106698)
- 基金(99512)
- 研究(95846)
- 家(88981)
- 国家(88062)
- 科学基金(74565)
- 社会(64610)
- 社会科(60890)
- 社会科学(60875)
- 省(54744)
- 基金项目(53959)
- 自然(47643)
- 自然科(46561)
- 自然科学(46546)
- 自然科学基金(45768)
- 划(44814)
- 教育(41280)
- 编号(38052)
- 资助(37935)
- 农(34613)
- 发(30937)
- 重点(30312)
- 部(29831)
- 成果(28737)
- 创(28511)
- 国家社会(27285)
- 业(27109)
- 创新(26541)
- 科研(25886)
- 期刊
- 济(93472)
- 经济(93472)
- 农(65948)
- 研究(48293)
- 农业(44614)
- 学报(37950)
- 中国(37897)
- 科学(33418)
- 大学(29184)
- 学学(28505)
- 业经(23639)
- 财(21652)
- 业(20340)
- 管理(20308)
- 融(18062)
- 金融(18062)
- 农业经济(14493)
- 问题(14224)
- 农村(13980)
- 村(13980)
- 版(13612)
- 教育(12651)
- 财经(12619)
- 经济研究(12589)
- 业大(12393)
- 技术(12319)
- 农业大学(11086)
- 世界(11062)
- 经(10877)
- 经济问题(10299)
共检索到270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张红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并且对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挑战。通过深入剖析陕西关中李村的个案,发现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已经对原有的村落文化传承机制产生了重要的冲击,致使村落文化传承面临难以为继的处境。基于此,建议强化村级组织在村落文化传承方面的组织、引导功能;鼓励成立留守妇女文化组织;重视村落的文化扶贫,重建村落文化空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仁福 张林秀 王晓兵 乔方彬 Sean Sylvia
笔者使用农村村级和农户层面微观调查面板数据,分析了样本村高速公路通达性的变迁及其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的影响。统计性描述分析表明样本村离最近高速公路的距离显著变小,同期,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也有显著增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有低龄化趋势;农村青壮年、男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率较高;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能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机会。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农村高速公路通达性的改善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农村高速公路 通达性 劳动力非农就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林静 欧阳金琼 王雅鹏
本文采用2001-2010年全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基于粮食生产区域分异视角,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种粮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将反映农村劳动力资源变迁的变量纳入技术非效率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数量及质量变化对种粮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积极作用,就区域影响程度来看,平衡区>主产区>主销区,说明在粮食平衡区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效率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意味着在该区域存在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也具高度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力度不大,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宁泽逵 李红 宁攸凉
利用对陕西省农户所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重分类概率模型,就农民对不同就业方式的参与概率进行估计,重点分析了影子工资率及人力资本、就业成本、收入差距对农民迁移与就业的影响,进而讨论了农村劳动市场的发育状况、农村社区环境的发展、农户家庭特征、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对劳动力要素有效配置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工资率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国强 王福珍 潘秀丽
利用CGSS2010农村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了收入剥夺、支出剥夺、住房剥夺、预期收入剥夺、情感剥夺五个剥夺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总收入和家庭住房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预期收入剥夺则对农村劳动力迁移起显著地抑制作用。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其他因素中,性别、年龄、健康和所处地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都有显著影响:农村男性劳动力比女性劳动力更倾向于迁移;年龄的增长则不利于劳动力迁移;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有正向促进作用;和东北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仁福 张林秀 Scott Rozelle
本文使用2000户农户跟踪调查数据系统分析1995—2007年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变迁表明,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显著增加,男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增加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和本地务工,自营工商业对就业贡献相对较小。由于我国非农就业水平总体已经达到较高程度,但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严重偏低,要在工资快速增长的环境下保持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让更多未来农村劳动力接受更好的教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康清
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劳动力的社会经济地位变迁张康清中国农村的发展是关系到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大问题,因为中国农村无论是空间范围还是人口或劳动力数量都占全国的绝大多数。有的学者认为“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工业下乡,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农副工齐头并进,...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永丽 柳建平
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不仅直接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而且对农村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的发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农村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及土地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并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村要素市场 配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曾红萍
本文试图通过农村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来考察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变迁。在传统农村社会,互助换工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同时还对社区认同、互惠规范以及社区参与等社区社会资本的要素进行着生产和再生产,从而促进了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村庄内部劳动力商品化改变了村民之间的合作方式,直接导致社区社会资本各要素的流失,出现集体行动困境,农村社会内部也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志彬 徐玉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伟 张红
本文以河南Z村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从村落终结的视角出发,以村落社会交往与村落权利的重构两方面为抓手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文中得出结论认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社交中心普遍出现外移现象,已经超出农村"熟人社会"的范围,促使传统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序格局"被打破,并且他们主动参与村落权利的建构过程,表现出更多的政治热情和对现代民主观念的践行。可以说农民工返乡创业既加速了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和传统农民的分化,也是实现农民自身终结与村落终结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契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梦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普遍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我国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有利条件,也带来新的挑战。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向城镇,从传统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和谐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遇。本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探讨农村劳动力构成变迁及影响因素。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俊渠 秦红增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雅玲 张彬 马艺菲
农村消费结构不优是乡村振兴的一大桎梏,而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档增效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以流动劳动力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引发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家庭发展享受型消费产生正向影响而对生存型消费产生负向作用,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家庭消费结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村流动劳动力从事行业层次提高、跨区流动距离缩短,会使收入效应强化而成本效应弱化,从而使家庭消费结构逐渐优化。对此,加强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关注成本效应、统筹安排回乡劳动力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质升级的未来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冬伍
我国的二元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魏冬伍我国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我国农村劳动力又严重过剩,这是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充分利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解决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具有巨大的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