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3)
- 2023(10686)
- 2022(9233)
- 2021(8636)
- 2020(7261)
- 2019(17196)
- 2018(16908)
- 2017(32957)
- 2016(18149)
- 2015(20624)
- 2014(20575)
- 2013(20613)
- 2012(19304)
- 2011(17375)
- 2010(17522)
- 2009(16351)
- 2008(16189)
- 2007(14942)
- 2006(13068)
- 2005(11529)
- 学科
- 济(81495)
- 经济(81420)
- 业(54504)
- 农(50583)
- 管理(43528)
- 方法(34352)
- 农业(33485)
- 企(32789)
- 企业(32789)
- 数学(30829)
- 数学方法(30586)
- 业经(21687)
- 中国(21310)
- 贸(19191)
- 贸易(19189)
- 地方(18837)
- 易(18731)
- 财(18257)
- 制(14723)
- 学(14320)
- 出(12785)
- 发(12677)
- 农业经济(12494)
- 技术(11410)
- 策(10792)
- 环境(10445)
- 体(10310)
- 银(10278)
- 银行(10251)
- 发展(10231)
- 机构
- 学院(262098)
- 大学(257055)
- 济(110798)
- 经济(108464)
- 管理(99544)
- 研究(87065)
- 理学(86541)
- 理学院(85560)
- 管理学(84112)
- 管理学院(83655)
- 中国(67034)
- 农(63742)
- 科学(54102)
- 京(53598)
- 农业(49027)
- 财(47481)
- 业大(45359)
- 所(44616)
- 中心(41916)
- 江(40619)
- 研究所(40467)
- 财经(37881)
- 范(35303)
- 师范(35004)
- 经(34414)
- 经济学(33827)
- 北京(32924)
- 州(31971)
- 经济学院(30923)
- 农业大学(30559)
- 基金
- 项目(174180)
- 科学(136850)
- 研究(129795)
- 基金(125091)
- 家(108101)
- 国家(107066)
- 科学基金(91326)
- 社会(82604)
- 社会科(77804)
- 社会科学(77781)
- 省(70474)
- 基金项目(67563)
- 教育(58714)
- 划(57706)
- 自然(57502)
- 自然科(56127)
- 自然科学(56111)
- 自然科学基金(55106)
- 编号(54630)
- 资助(49812)
- 成果(43414)
- 发(39181)
- 部(39115)
- 重点(38659)
- 课题(36877)
- 创(36222)
- 农(35960)
- 创新(33715)
- 国家社会(33639)
- 科研(33221)
- 期刊
- 济(126716)
- 经济(126716)
- 研究(72214)
- 农(67239)
- 中国(53642)
- 农业(45662)
- 学报(41454)
- 科学(38725)
- 财(36225)
- 大学(31994)
- 学学(30334)
- 管理(29488)
- 业经(27281)
- 教育(25303)
- 融(24305)
- 金融(24305)
- 技术(22084)
- 业(21667)
- 问题(19363)
- 财经(18067)
- 经济研究(17605)
- 经(15520)
- 版(15418)
- 农业经济(15099)
- 农村(14989)
- 村(14989)
- 世界(14289)
- 资源(13832)
- 技术经济(13506)
- 贸(13505)
共检索到386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金风
本文以316名外出劳动力为研究对象,就其非农就业能力与外出就业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分析。SEM模型结果显示:知识增长与发展型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但与收入型和教育型动机呈显著的负向关系;较好的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分别有助于教育型动机和收入型动机的实现;较强的市场意识与发展型动机显著正相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春霞
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经济收入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不是主要的,而个人及家庭因素的影响较显著。年龄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并在婚龄前后达到最大值;初中教育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作用超过其它教育水平;配偶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作用可以是替代的,也可以是互补的。
关键词:
农村 女性劳动力 外出就业倾向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庆宝 陈杭 吴海涛 霍增辉
本文利用"中部地区劳动力务工状况"数据,运用Mlogit模型,从农村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两个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行业选择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个人特征是其就业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特征做出理性的就业行业选择;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家庭特征是影响其就业行业选择的其他重要因素,他们在家庭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就业行业决策。政府应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解决其就业的后顾之忧;政府应该对农民工进行分类培训,提高其个人的就业技能和素质,以适应行业及职业需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史清华 程名望
本文利用2003-200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活动圈的基本情况。研究发现:由于收入和风险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倾向于就近外出就业;同时,年龄、性别、区位、教育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活动圈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外出就业圈 实证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海
基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引入制度变量,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规模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户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国民经济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最重要因素,而制度变量通过影响二、三产业的发展间接影响非农就业。当前,增加农户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熊桉
日本在资源贫乏、人多地少的背景下,走城市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第三产业发展之路,较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其中,政府教育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借鉴日本经验,推进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关键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关键词:
日本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非农就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若卉 罗明忠
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的数字素养能显著促进其非农就业,且对其非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正规就业。数字素养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学历匹配、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学习路径、丰富农村劳动力的社会网络,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其非农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女性和中青年农村劳动力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低学历农村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若卉 罗明忠
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的数字素养能显著促进其非农就业,且对其非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正规就业。数字素养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学历匹配、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学习路径、丰富农村劳动力的社会网络,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其非农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女性和中青年农村劳动力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低学历农村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本文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利用人口迁移理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Probit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的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网络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制度层面讲,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变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盛来运
本文利用迁移理论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关因素影响劳动力外出可能性的16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34000户样本数据,对这些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外出 影响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成甦 宋山梅
运用AHP方法构建包括4个层次16项指标的非农就业能力评价体系,并利用来自贵州农村的1245个有效样本,计算各地非农就业能力综合指数。结果显示:就贵州而言,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能力的影响最大,家庭环境因素对非农就业能力的影响最小;贵州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能力普遍较低,非农就业能力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贵阳市和铜仁市。建议加大对农村人口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提高劳动力非农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栾江 李强
通过2009—2010年调查数据对中国18个省48个县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样本考察了教育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非农收入的影响,通过OLS法估计的教育回报率为3.9%,考虑了选择性因素的影响后估计结果为5.06%,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依然较低。通过分位回归发现教育可能扩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差距。政府要在农村地区推动教育扩张和平等才能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回报率,减小教育所产生的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庆然 丁翠翠 陈政 陈晓亮
文章选取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分析方法,研究教育支出、科技投入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差异化。结果发现:当期教育支出与科技投入对各地区当期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教育支出对于中部、西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但对于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不显著;滞后期科技投入对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整体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而且科技投入对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时效性比教育支出更为及时。因此,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择业能力,教育支出、科技投入应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银 文魁
"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稳定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机制框架图,阐述了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健康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农村就业政策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机制 经济学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斌
农村劳动力流动动机及其决策行为———兼析外出与不外出打工劳动力收入逆差的形成胡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80年代末以来,我国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但是,几年来,有关的研究大多限于对“民工潮”现象的案例描述及其总体判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