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17)
2023(20779)
2022(17904)
2021(16622)
2020(14033)
2019(32470)
2018(32155)
2017(61704)
2016(33776)
2015(38208)
2014(38198)
2013(37893)
2012(35176)
2011(31631)
2010(31692)
2009(29539)
2008(29448)
2007(26730)
2006(23578)
2005(20745)
作者
(101288)
(84678)
(83965)
(80239)
(53728)
(40930)
(38267)
(33186)
(32151)
(30384)
(28869)
(28732)
(26907)
(26770)
(26387)
(26090)
(25714)
(24959)
(24477)
(24476)
(21137)
(20981)
(20818)
(19586)
(19094)
(18921)
(18870)
(18861)
(17347)
(17014)
学科
(139408)
经济(139186)
(96855)
管理(95529)
(74892)
企业(74892)
方法(63807)
数学(55055)
数学方法(54343)
(53410)
中国(36794)
(36001)
农业(35374)
业经(33897)
(32037)
地方(28660)
(26679)
(24215)
贸易(24206)
(23434)
理论(23156)
(22711)
财务(22625)
财务管理(22575)
(22003)
企业财务(21467)
(20976)
银行(20902)
技术(20633)
环境(20399)
机构
大学(489462)
学院(488405)
(192277)
管理(188075)
经济(188018)
研究(166073)
理学(162920)
理学院(161041)
管理学(157841)
管理学院(156976)
中国(124898)
科学(107020)
(104439)
(98670)
(87874)
(85953)
业大(80130)
研究所(78452)
中心(77237)
农业(76835)
(76235)
财经(70528)
北京(65293)
(64973)
师范(64242)
(64198)
(59475)
(59297)
经济学(57746)
(53322)
基金
项目(333948)
科学(260743)
基金(241727)
研究(238165)
(213002)
国家(211195)
科学基金(179771)
社会(149436)
社会科(140862)
社会科学(140818)
(131351)
基金项目(127670)
自然(119121)
自然科(116273)
自然科学(116232)
自然科学基金(114148)
(110248)
教育(109162)
资助(100584)
编号(97024)
成果(78821)
重点(75178)
(73119)
(70870)
(68001)
课题(66626)
科研(64604)
创新(63530)
教育部(61686)
大学(61435)
期刊
(212070)
经济(212070)
研究(137943)
中国(95979)
(94155)
学报(86900)
科学(77089)
(67612)
管理(65334)
大学(64983)
农业(63771)
学学(61309)
教育(50983)
(44409)
金融(44409)
技术(40983)
业经(38254)
财经(34574)
经济研究(32239)
(31656)
(29569)
问题(28480)
(26351)
图书(26278)
统计(23333)
技术经济(23262)
资源(23142)
科技(23031)
业大(22988)
理论(22396)
共检索到718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正勤  钟甫宁  
本文以江苏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分别从劳动力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等方面展开,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不同教育程度对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别,非农工作经验的作用更大,培训则是影响流动性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因素;社会资源对流动性的影响非常显著,边际影响程度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葛轶凡  
本文利用江苏、四川、陕西、吉林及河北五省随机抽样的农户调查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个维度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越深,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越大,则农户收入越高。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优化当地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要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要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庆根  王全忠  朱晓莉  周宏  
本文使用1997—2010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中江苏省6县(市)11个村镇的农户调查追踪数据,分析了农户家庭劳动力外出、收入增长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户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近似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户均粮食、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呈现剧烈波动,而户均蔬菜的种植面积则呈现不断上升势头;当前农户家庭中的农业生产者多以解决家庭日常农产品消费和出售剩余农产品获利为目标的劳动分工定位,而随着家庭中劳动力外出、家庭总收入及外出收入的增长,反而更易导致农户维持现有的种植业结构不变,且随着生产者年龄增长,其自发地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力度也不断减弱;提高农户的种植业经济收益对其调整种植业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翌秋  陈玉珠  
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质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本文基于江苏和河南两省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劳动力外出将务工收入用于机械投入而部分替代了外出务工导致的劳动力约束,因而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粮食作物的种植概率和种植比重无明显影响,只有当家庭多数成员外出务工时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积极性;虽然劳动力务工所得收入对劳动力流失有一定补偿作用,但这种补偿作用仍不能完全替代劳动力流失对种植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农机补贴、提升农民尤其是户主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邢敏慧  张航  
本文利用CFPS2018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质量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质量均起到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对就业影响中发挥一定调节作用;教育与社会资本在就业分化和就业质量中分别具有互补和替代效应;健康与社会资本在就业质量中存在互补效应。两类资本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代际差异,人力资本是影响新一代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老一代就业分化和质量则受到两类资本的双重显著影响。基于此,在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和社会资本积累的同时,应兼顾群体共性和代际差异特征,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序转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严雨  
中国农村家庭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约束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农户的流动性困境,严重制约了农户消费的扩大,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缓解农户的流动性约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流动性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显著缓解了农户的流动性约束,且这一基本结论在更换流动性约束定义方式、放松工具变量的排他性约束条件和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低社会网络农户的流动性约束产生了更大的缓解作用,缩小了由于宗族网络、父辈禀赋、外部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等社会网络不平等所产生的两极分化。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中年家庭、低人力资本家庭和北方家庭的流动性约束产生了更为显著的缓解效应。本研究为解决农户的流动性约束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降低农村内部的经济不平等提供了新视角,也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展进涛  黄宏伟  
本文以江苏省金湖县92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Logit模型和排序Logit模型,讨论了正规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是否外出务工、是否正规就业和外出务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规教育水平和长期培训共同决定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机会,而技能培训则决定了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并且技能培训对正规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在正规教育不足的情况下,农户通过投资技能培训也能获得较高的回报。具体而言,技能培训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和工资水平,且长期培训较短期培训作用更大,但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正规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拥有技术职称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村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安驰  樊士德  
该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Probit模型与OLS模型实证分析了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劳动力流动对全国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的全样本看,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在7000元左右与26000元左右存在两个阶段"门槛",当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低于7000元左右时,劳动力流出将会显著地提高农村家庭进行教育投入的概率与投入力度;而当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介于二者之间时,劳动力流出将会减少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入的概率,但有人力资本投资的家庭仍会显著提高家庭人力资本投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王晓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现扩大态势,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农村家庭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利用2012~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农村收入差距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降低了农户创业的概率,基尼系数每提高0.1单位,农户创业的概率下降1.45%,这一数值约为农村地区创业比例的21%,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通过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滞后效应和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然稳健。研究还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降低了农户创业的参与人数、经营规模、经营绩效和新创企业的概率,并显著提高了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增加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和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的概率。机制分析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提升了农户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概率并降低了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抑制了农户创业。此外,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低教育水平、中低收入阶层和中西部地区家庭产生了更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全面认识农村创业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视角,对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乃华  卞智勇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以社会网络为载体的社会性资源,可能会促进劳动力就业信息的传播,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本文利用江苏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增加对家庭劳动力非农从业的时间有正向效应,是促进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光华  
本文基于2005~2009年江苏省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收入风险及预防性储蓄强度。本文发现,农业户收入风险明显高于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业户。各类型农户均存在应对收入风险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但不同类型农户的预防性储蓄的强度不同,其中,农业户预防性储蓄约占其总储蓄的13%~20%,而其他类型农户的预防性储蓄仅占3%左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文  姜太碧  
本文通过对四川农村144户样本农户就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和提升途径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农业就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低于全国农业就业劳动力文化素质;调查户户主文化素质高于全家劳动力文化素质;外出打工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高于在家务农劳动力文化素质;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较高,但心理素质较差;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差异明显。普及义务教育和加强农民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根本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詹和平  张林秀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今后我国农业应付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动因研究状况,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7年在江苏省高邮市、兴化市两地4个村随机抽取的142个农户家庭调查数据,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当今农户在土地流转市场上的行为。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及其相应的土地面积。发现家庭保障水平越高的农户转出其土地的可能性越大、转出地面积也越多。农业劳动力越多的农户则转入土地的可能性越大,与之相反非农劳动力较多的农户则转出的土地较多。农户家庭保障水平低下和非农就业机会的限制可能是我国农地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振军  郑力文  崔传义  孔祥智  
本文借鉴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构造了农村劳动力两阶段迁移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返乡是理性选择,原因是其人力资本回报在欠发达地区要高于发达地区。随后,本文利用2007年5月调查获得的中西部70个县2 353位返乡农村劳动力数据,利用改进后明瑟尔收入模型,比较这个群体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回报率,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分析结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斌卿  张龙耀  孙天一  
本文从行为视角直接探求和理解农户储蓄决策的动机,为该领域的文献提供一个新视角。基于江苏2000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本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农户的多种心理因素对农户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的风险规避心理、小富即安心理对农户储蓄行为有正向影响,而农户对宗派亲族的信赖和农村金融的外部约束对农户储蓄行为有负向影响。未来农村金融政策制定和农村金融机构产品研发有必要着重考虑农户的心理和行为,进而保证政策和金融产品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