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7)
2023(7322)
2022(5897)
2021(5611)
2020(4428)
2019(9818)
2018(9428)
2017(18186)
2016(10042)
2015(10576)
2014(10541)
2013(10552)
2012(9755)
2011(8869)
2010(8925)
2009(8323)
2008(8233)
2007(7689)
2006(6796)
2005(6019)
作者
(29193)
(25360)
(24500)
(23425)
(15359)
(12298)
(10837)
(9725)
(9328)
(8744)
(8725)
(8251)
(7847)
(7730)
(7690)
(7439)
(7349)
(7027)
(7016)
(6976)
(6332)
(6148)
(6112)
(5829)
(5699)
(5600)
(5590)
(5442)
(5191)
(5104)
学科
(48541)
(43958)
经济(43911)
(36574)
农业(32504)
管理(19690)
业经(16291)
(15023)
企业(15023)
方法(14326)
数学(13006)
数学方法(12898)
中国(12732)
农业经济(12321)
(10476)
(9650)
地方(9431)
(9386)
(9370)
农村(9368)
劳动(9353)
(8916)
发展(8415)
(8412)
(8261)
(7918)
土地(7604)
(7590)
收入(7446)
人口(7225)
机构
学院(145206)
大学(139790)
(62255)
经济(61079)
管理(53570)
(51614)
研究(51162)
理学(47082)
理学院(46579)
管理学(45745)
管理学院(45493)
中国(39763)
农业(39229)
科学(31968)
业大(31518)
(28145)
(26433)
(25755)
中心(24714)
农业大学(24294)
研究所(24106)
(22078)
财经(20737)
(19306)
(19108)
(18861)
经济学(18690)
(18471)
师范(18280)
经济管理(18095)
基金
项目(100950)
科学(79941)
基金(74588)
研究(73446)
(66037)
国家(65345)
科学基金(55405)
社会(48910)
社会科(45895)
社会科学(45882)
(40596)
基金项目(39824)
自然(34856)
自然科(34075)
自然科学(34066)
自然科学基金(33475)
(32885)
教育(31692)
(30614)
编号(29632)
资助(28966)
成果(23275)
(23056)
(22883)
重点(22200)
(20908)
国家社会(20878)
(20767)
(20490)
课题(19680)
期刊
(74273)
经济(74273)
(59654)
农业(40600)
研究(37970)
中国(33150)
学报(28250)
科学(25353)
大学(22321)
学学(21797)
业经(19690)
(17937)
(17744)
(16977)
金融(16977)
农业经济(14370)
管理(14022)
农村(13711)
(13711)
(11337)
问题(11304)
教育(10539)
财经(10191)
业大(10048)
技术(9910)
世界(9527)
农业大学(9156)
农村经济(9138)
经济研究(8965)
经济问题(8800)
共检索到213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永丽  柳建平  
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不仅直接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而且对农村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的发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农村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及土地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并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士俊  
"三权分置"起因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引致的农民群众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体现出鲜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而党和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行"三权分置"改革,既为土地流转清除了障碍,又对其施加了规范和约束,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诱致性与强制性演进逻辑,启示在"三农"工作中,要重视利用诱致性和强制性两种方式,加强有效率制度供给,提高农业经济绩效。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俊毅  
"公司+农户"经营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主导方式。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签约双方力量的非对等性、契约本身的不完善性以及契约执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等因素内生了"公司+农户"经营组织的风险。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完善各级龙头企业遴选标准、加强契约治理、重视关系治理、优化社会制度环境等手段是实现"公司+农户"经营组织制度变迁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跃梅  
主销区粮食市场化后,自然禀赋和比较利益决定农户更多地选择放弃粮食生产而转移到投资回报率大的经济行为。主销区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一致抑或分歧?本文认为在比较利益下主销区农村劳动力外流降低了粮食生产自给底线,但对经济增长和粮食获得能力增强做出了贡献,显示了二者的"一致"效应。主销区在一定的粮食自给底线基础上通过劳动力外流和粮食区际贸易可获得比较利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士远  朱丹丹  徐恺  
本文研究了城市间的劳动力配置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线城市规模的问题。沿用Hsieh&Moretti(2018)的思路,我们将中国经济的增长来源分解为两部分:各城市加总TFP的增长与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改善。利用中国261个城市的数据,我们发现,在2001—2010年间,中国城市间的劳动力配置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带来了约2. 34%的年均增长率。考虑其对劳动力配置优化的作用后,一线城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要高于其GDP直接影响总产出的名义贡献率。反事实测算的结果表明,一线城市的规模过小,其他各线城市的规模过大。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蔡立雄  何炼成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比强制性制度变迁能获得更大收入流,同时付出更少变迁成本,是一种高效率的制度变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三次大规模制度变迁表明,凡是有广泛制度需求基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都能取得好的绩效;而没有需求基础的强制性变迁则成本高昂并最终失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新的大规模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有广泛的制度需求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顺势而为,防止落入高成本、低收益的强制性变迁陷阱。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燕辉  
我国金融管制放松可归纳为银行业管制放松、利率管制放松、外汇管制放松、资本管制放松四个方面。我国金融管制放松主要是政府供给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同时伴有诱致性向强制性转变的制度变迁。金融管制放松的非均衡特征主要表现为管制放松的供给不足,管制放松的程度取决于预期净收益的大小。我国金融管制放松的路径依赖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强  魏巍  
基于1997~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强制性制度变迁对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诱致性制度变迁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负。这表明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是导致我国区域对外贸易差异乃至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康金莉  
清末民初,在资本主义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国农村经济形势恶化,传统金融制度失衡,形成对新式金融的诱致性制度需求。20世纪20年代初期,华洋义赈会在河北试行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成功将西方信用合作制度移植到中国本土,为以后全国性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文章从制度变迁视角,解析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历程。研究表明,早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确立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农村金融的诱致性制度需求,而其成功的供给制度安排亦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品   钟甫宁  
在家庭联产承包制背景下,中国农村土地分配通常基于公平原则将集体土地按远近、肥瘦进行分类均分;形成小规模、细碎化的土地分配局面,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率。在农村人口和户数长期增长的背景下,一些村庄仍在自发实施的土地行政性调整会延续原来的分配规则并使承包地块进一步变小,还是会受到不断增强的规模经济的诱导、形成新的分配规则来消减细碎化?本文研究发现,土地承包关系调整会兼顾规模效率,初始土地分配越细碎、非农就业和机械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土地调整越倾向于削减细碎化。另外,当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利于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类项目的实施降低了土地质量异质性时,土地调整也会更倾向于削减细碎化。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适时以二轮承包到期为契机,积极响应农户期盼,推动地块层面的规模化分配与经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元元  
本文以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为研究背景,对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作了深入的解析,目的在于强调政府如何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切实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统筹配置机制。并且对比市场经济规律,探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策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陆跃祥  唐洋军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联合重组,实力明显加强。通过系统比较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的五种模式,发现五种模式各有利弊。模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源于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总体趋势则应遵循市场化的原则,逐步消除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和经营管理的行政干涉,促使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机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广胜  田洲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从限制流动到自由流动,打破了土地对劳动力的桎梏,释放了亿万农村劳动力潜在的经济效能。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带来了多重红利,国家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和优化,劳动力个人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一过程将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崛起的整个进程。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程、特征和市民化进程;对其流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为国家经济做出的贡献进行了估计;针对在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展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辛德树  兰澄世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产生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的概念首先由山东潍坊市于1993年提出,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质是用一系列或松或紧的长期契约关系取代一些临时性的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