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2)
- 2023(10207)
- 2022(8617)
- 2021(8032)
- 2020(6699)
- 2019(15558)
- 2018(15166)
- 2017(29711)
- 2016(16086)
- 2015(18121)
- 2014(18139)
- 2013(18263)
- 2012(16999)
- 2011(15437)
- 2010(15546)
- 2009(14753)
- 2008(14873)
- 2007(14025)
- 2006(12242)
- 2005(10877)
- 学科
- 济(76259)
- 经济(76097)
- 业(50175)
- 农(50082)
- 管理(38812)
- 农业(33191)
- 方法(32851)
- 企(29968)
- 企业(29968)
- 数学(27880)
- 数学方法(27669)
- 业经(23063)
- 中国(19927)
- 财(16019)
- 地方(15618)
- 制(14256)
- 贸(13681)
- 贸易(13680)
- 学(13555)
- 易(13334)
- 农业经济(12421)
- 发(12241)
- 和(11062)
- 理论(10919)
- 策(10211)
- 银(10149)
- 银行(10127)
- 发展(10007)
- 展(9992)
- 体(9772)
- 机构
- 学院(241247)
- 大学(237636)
- 济(104069)
- 经济(102022)
- 管理(93311)
- 理学(81181)
- 理学院(80328)
- 研究(79946)
- 管理学(79035)
- 管理学院(78588)
- 中国(61506)
- 农(60742)
- 科学(49122)
- 京(48518)
- 农业(46551)
- 财(44647)
- 业大(41970)
- 所(40826)
- 中心(38861)
- 研究所(37014)
- 江(36945)
- 财经(35969)
- 经(32728)
- 经济学(32020)
- 范(31886)
- 师范(31630)
- 北京(29865)
- 经济学院(29219)
- 农业大学(28803)
- 州(28777)
- 基金
- 项目(160119)
- 科学(126631)
- 研究(118438)
- 基金(117154)
- 家(101329)
- 国家(100381)
- 科学基金(86174)
- 社会(78668)
- 社会科(73283)
- 社会科学(73257)
- 省(63543)
- 基金项目(62789)
- 自然(53498)
- 教育(52881)
- 自然科(52278)
- 自然科学(52263)
- 划(52026)
- 自然科学基金(51380)
- 编号(49421)
- 资助(46325)
- 成果(39503)
- 部(36242)
- 发(35534)
- 重点(35202)
- 农(34905)
- 创(33060)
- 国家社会(32504)
- 课题(32290)
- 创新(30855)
- 教育部(30778)
- 期刊
- 济(119060)
- 经济(119060)
- 研究(66177)
- 农(65314)
- 中国(48761)
- 农业(44284)
- 学报(39377)
- 科学(36433)
- 财(33205)
- 大学(30459)
- 学学(29049)
- 管理(27389)
- 业经(26244)
- 融(23538)
- 金融(23538)
- 教育(21126)
- 业(20506)
- 技术(19014)
- 财经(17702)
- 问题(17342)
- 经济研究(16873)
- 经(15214)
- 农业经济(14915)
- 版(14750)
- 农村(14693)
- 村(14693)
- 世界(13246)
- 技术经济(12660)
- 经济问题(12305)
- 资源(11671)
共检索到353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莉 杨印生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把“关系”作为切入点,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将其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社会网络 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武国定 方齐云 李思杰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效应包括配置效应、节本效应、聚集效应和提升效应。本文在界定这些概念、建立测算公式和收集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其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消费提供资金,促进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还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GDP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负面效应是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用工制度”和“城市二元社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效应 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竹 赵永乐 俞宪忠 张新岭
当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会减少农村总产出,增加城市总产出,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应为两者的代数和。文章通过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三者的经济影响,证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存在最佳值,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一阶段,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效应增加,所以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经济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佳春 李兴绪
一、引言作为反贫措施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在云南省实施以来,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户为样本,采用研究因果关系效应的匹配估计方法,评价云南省沿边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效应。二、培训参与情况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云南省红河州农村住户调查"和"云南省德宏州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库。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金华 陈丽华 应瑞瑶
本研究基于福建省498位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问卷分析,测度了"网络规模"、"名义强度"、"实际强度"、"行业异质性"、"地区异质性"、"职位异质性"等6个个体社会网络维度。实证分析表明,除了"名义强度"之外,其他个人社会网络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和回流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网络规模"越大、"实际强度"越紧密、"行业异质性"越弱、"地区异质性"越强、"职位异质性"越强,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就越高,进城后回流的概率越低。个体社会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外出)、融入城市(不回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农村劳动力转移 回流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晖
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全新视角出发,阐述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不同阶段的影响,分析了先赋性社会资本的双重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社会资本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流动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童伟 吴燕
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度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流动的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总体上高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文化程度。然而在我国目前教育投入体制下,教育投入属地性质十分明显。因此,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将使得教育投入表现出显著的外部性,教育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将会使劳动力输出地与输入地产生不同的社会福利效应。表现为:劳动力净输出地为福利损失,而劳动力净流入地为福利受益;其中,广东净受益最多,四川福利损失最多,云南基本持平。各省份最主要的5个直接福利受益来源地和溢出流向地,所占比重分别到达了52.32%-85.65%,48.64%-95.41%。尽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力资源的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蒲艳萍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西部地区289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户的问卷调查及2000-2007年西部各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就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统计与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具有积极效应;劳动力流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及农村人力资本提高等因素对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对农民增收作用最大。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民增收 影响效应 问卷调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佳宁
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的过程显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为背景,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阶段性过程进行划分;并对由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所产生劳动力流动过程的阶段性特征的原因进行阐述,提出相关的制度变革建议,以期为实现平稳和持续的城市化、非农化创造所需要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制度分割 农村劳动力 流动过程 宏观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伍骏骞 刘涛 毛中根 王海军
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实现共享发展效应。本文构建“富裕-共同-可持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共享发展效应三阶段概念性模型,基于多重行动者决策理论的“身份-环境-规则”三维度分析三阶段概念性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说,采用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有正向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从共享发展异质性维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获取并享受做大“蛋糕”带来的集聚效应,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在实现切好和共享“蛋糕”层面还有差距,而对保鲜和优化“蛋糕”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从空间维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欠发达地区和脱贫攻坚地区,说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共享发展是“涓滴效应”而不是“马太效应”。第四,从调节效应来看,各地的就业和投资门槛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下降越多;进一步从时间维度看,该空间溢出效应在2013年中国政府针对农民工市民化加大户籍改革以后更加显著,这共同印证了户籍制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共享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的制度性约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以农业部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从宗族网络的角度考察了转型期间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行为。研究表明:(1)以家庭姓氏的人口比例衡量的宗族网络规模对家庭外出打工影响不大,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家庭的宗族网络强度。也就是说,相比于姓氏没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在姓氏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中更高。(2)围绕着宗族网络而产生的赠送或往来礼金,为其成员的劳动力流动提供了一种社会保险,从而促进外出打工。(3)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网络作为传统农村的典型特征,其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趋于弱化。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传统组织(如宗族)和现代制度(如市场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我们理...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宗族网络 社会保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张逸兴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导致农户借出的概率和金额显著增加。机制分析发现,家庭的非完全性迁移增加了留守成员对农村社会网络的依赖程度,从而导致农户增加借出以维系社会网络。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的借出效应在低收入和低人力资本家庭中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共养老服务和教育资源可及性的增强无法替代流动人口家庭对社会网络的需求。本文为解释农户间的非正规借贷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对劳动力流动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提供了有益补充。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民间借贷 社会网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军政 张藕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近乎为零的农业部门流大量地流向了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其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致使农村劳动力外流并未达到理论预期目标,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持续下降、农业生产女性化和留守儿童教育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效应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进行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能极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晶 孙亚南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历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贫困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措施以及减贫效应,以期对我国当前和今后做好农业劳动力转移工作以及各级政府建立健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科学机制做出有益探索。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中立 王书华
本文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并且这一结果在更换模型估计方法与核心指标度量方法之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北方地区家庭、低人力资本家庭以及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亲缘关系、父辈禀赋、外部身份与社会地位等维度下,劳动力流动对低社会网络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缓解作用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