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67)
2023(21682)
2022(18471)
2021(17361)
2020(14296)
2019(33329)
2018(32936)
2017(62088)
2016(33667)
2015(38426)
2014(38732)
2013(38438)
2012(35943)
2011(32680)
2010(32805)
2009(30416)
2008(30167)
2007(26844)
2006(23606)
2005(21316)
作者
(99696)
(83735)
(82791)
(78930)
(52816)
(40163)
(37663)
(32772)
(31614)
(29854)
(28372)
(28255)
(26463)
(26361)
(25762)
(25672)
(24889)
(24571)
(23836)
(23809)
(20810)
(20778)
(20318)
(19115)
(18770)
(18723)
(18477)
(18466)
(16999)
(16767)
学科
(145757)
经济(145607)
(93951)
管理(91218)
(70009)
企业(70009)
方法(61248)
(54083)
数学(53568)
数学方法(52906)
中国(43350)
农业(35739)
(34122)
业经(33707)
地方(32825)
(30708)
(27387)
贸易(27369)
(27121)
(26566)
(23031)
银行(22968)
环境(22316)
(22219)
金融(22215)
(22084)
技术(21340)
(21327)
理论(21311)
(20584)
机构
大学(487414)
学院(487249)
(201017)
经济(196739)
管理(187307)
研究(172240)
理学(161165)
理学院(159284)
管理学(156437)
管理学院(155553)
中国(131193)
科学(106422)
(105069)
(93598)
(89673)
(88017)
研究所(80010)
中心(78602)
业大(76307)
(73076)
农业(72383)
财经(70854)
北京(66978)
(65961)
师范(65327)
(64549)
(61863)
经济学(60294)
(58643)
经济学院(54240)
基金
项目(326679)
科学(255944)
研究(237757)
基金(236022)
(206504)
国家(204752)
科学基金(174479)
社会(149981)
社会科(141816)
社会科学(141778)
(127265)
基金项目(124410)
自然(112637)
自然科(110000)
自然科学(109966)
教育(108534)
自然科学基金(107973)
(107208)
资助(97505)
编号(97264)
成果(79413)
重点(73387)
(72362)
(71989)
课题(67330)
(66804)
创新(62475)
科研(62271)
国家社会(61877)
教育部(61142)
期刊
(227042)
经济(227042)
研究(145115)
中国(101270)
(90685)
学报(80543)
科学(74064)
(67558)
管理(66567)
农业(61623)
大学(61222)
学学(57556)
教育(54032)
(46793)
金融(46793)
技术(42836)
业经(39847)
经济研究(35360)
财经(34168)
(30976)
问题(30335)
(29307)
图书(25419)
(25070)
技术经济(24031)
(23275)
世界(23122)
科技(22848)
资源(22537)
理论(22490)
共检索到738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晓东  李繁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劳动力经历了多元流动阶段,改善了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外源污染与农业面源的内源污染的双重夹击,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老人农业""化学农业"非生态农业成为常态。"三唯论"、二元经济理论、托达罗模型虽然与我国不同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相吻合,但其固有的生态缺失决定了这些理论不能指导现阶段乡村的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乡村绿色发展需要形成流出、留住、吸引、培育相结合的良性劳动力流动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永华  
[目的]分析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重要因素,以期为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文章基于乡村绿色发展理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驱动因素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权重值和农民评分值的乘积对各指标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最终确定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重要因素。[结果]在系统层中,权重值最高的是经济因素,权重值最低的是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介于两者之间。在经济因素所包含的指标中,市场供求状况的权重值最大,居民收入水平的权重值最小;在自然因素所包含的指标中,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退化的权重值较高,植被覆盖度下降的权重值最低;在社会因素所包含的指标中,政府调控粮食流通的权重值最大,权重值最小的是城市化水平。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驱动力较大的前5个因子依次是:市场供求状况、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品质、农民经济收入和水资源匮乏。[结论]在该文涉及到的驱动因子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重要因素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经济因素,市场对农产品的供求严重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配置比例。保持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原则,改善农业和农村环境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决条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覃朝晖  田杰鑫  何宇  
数字经济加速了现代产业要素与乡村传统产业的融合,如何利用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性;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劳动力要素错配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本要素错配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省份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升要素配置水平,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宝值  熊秀兰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敬琏(2002)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一环便是"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的转移"。同时,为推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统筹"以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应该继续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所以如何确保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至关重要。回顾过去,"经过近30年的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农村劳动力已经获得大规模的转移"(蔡昉2007)。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本文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概括了各个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结构的变革,提升了农业技术和效率,对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红玲  韩瑜茜  
农村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创建期、转型期、提升期和深化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价值诉求、办学形式、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历史演进的分析与反思,提出我国未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是以服务"三农"为本,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二是加强资源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三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助推社会化推展;四是推进立法建设,提供制度化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淋议  罗箭飞  洪甘霖  
研究目的: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关系,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先后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所有、家庭经营"、改革开放前期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改革开放后期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再到现阶段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多元经营"4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遵循人口与土地关系、生存与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大逻辑,又遵循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逻辑"、农业经营制度的"生产逻辑"等小逻辑。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需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联动改革的制度设计,发挥要素、组织和制度的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芳  汤吉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产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程,我国对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认识有着内在的并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脉络。发展绿色产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问题,国内外经验均表明绿色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扶持。本文在系统总结近10年来我国绿色产业发展不同层面的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绿色产业发展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变绿色产业政策"重制定"为"重执行",强调动态监管;重点扶持绿色技术创新;协调好"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两个关系以及加强与国际接轨,关注世界绿色产业发展动向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凌琪帆  曹晔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历经了起步探索、恢复重建、改革创新、重点发展、转型发展五个发展时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办学形式不断创新、产教融合能力显著提升、政策支持体系基本形成、教育对象从职前向职后延伸、服务"三农"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浩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在中国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非农化和城市化的权宜现象,对农村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发展状况综述出发,分析了外流的动力机制,归纳评述了劳动力外流影响的正负效应,并对劳动力外流与农村发展作了一定的对策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本文概括了不同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总结归纳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产生了持续、多方面的重大影响,推动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本文利用 1 996年山西省 1 0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外出打工行为和外出打工收入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证实女劳动力从外出打工中赚取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这一方面是与其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少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与她们外出打工的工资率较低有关。在影响女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因素中 ,年龄无疑是一个主要的解释因素 ,农村妇女外出打工者大多是年轻人。同时 ,文化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较高的文化程度更加有助于增加她们的外出打工机会。然而 ,即使是同样年轻女劳动力 ,在不同村庄之间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如海  叶依广  
本文在对已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估计方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基于城乡发展的综合视角,兼顾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发展两个方面,构建出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估计方法;运用相应的统计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量和增量进行估计和系统分析;并从经验估计和预测的角度对未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变化趋势和增量进行估计和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一夫  王丽红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以乡村治理机制及其内在逻辑的变迁为核心,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治理的发展路径及其依赖性特征,探讨中国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向。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即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划分为两个时期,按照乡村治理机制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乡镇自治、人民公社制、乡政村治和乡村共治四个阶段。70年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表现为乡村治理体制结构的行政化和集权化、乡村治理思维的城乡分治、乡村治理主体的精英化和乡村治理方式的技术化。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将以构建党领导下的"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开放的多元化治理格局为主要方向,实现乡村善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莉  
Binary Logistic回归主要是研究0/1二值品质型因变量与自变量取值之间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领域。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问卷调查,运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