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5)
- 2023(12709)
- 2022(10804)
- 2021(10176)
- 2020(8487)
- 2019(19723)
- 2018(19374)
- 2017(37801)
- 2016(20867)
- 2015(23354)
- 2014(23272)
- 2013(23316)
- 2012(22138)
- 2011(20127)
- 2010(20595)
- 2009(19252)
- 2008(19475)
- 2007(18147)
- 2006(16147)
- 2005(14483)
- 学科
- 济(90549)
- 经济(90445)
- 业(62039)
- 管理(53629)
- 农(51352)
- 企(39886)
- 企业(39886)
- 方法(37494)
- 农业(33918)
- 数学(33346)
- 数学方法(32972)
- 财(24931)
- 中国(24312)
- 业经(23628)
- 贸(21505)
- 贸易(21501)
- 易(21041)
- 地方(18839)
- 制(18463)
- 学(17749)
- 策(15154)
- 银(14311)
- 银行(14279)
- 出(13741)
- 行(13687)
- 发(13536)
- 融(13320)
- 金融(13317)
- 收入(13230)
- 农业经济(12571)
- 机构
- 学院(307335)
- 大学(304585)
- 济(132903)
- 经济(130211)
- 管理(116444)
- 研究(106453)
- 理学(100371)
- 理学院(99266)
- 管理学(97540)
- 管理学院(96975)
- 中国(82495)
- 农(69655)
- 科学(64243)
- 京(63367)
- 财(60923)
- 所(54986)
- 农业(53631)
- 中心(49765)
- 研究所(49709)
- 业大(49705)
- 江(48413)
- 财经(47645)
- 经(43368)
- 经济学(41269)
- 范(41048)
- 师范(40694)
- 北京(39442)
- 经济学院(37510)
- 州(37502)
- 院(36886)
- 基金
- 项目(199566)
- 科学(157672)
- 研究(147784)
- 基金(146008)
- 家(126748)
- 国家(125601)
- 科学基金(106853)
- 社会(95156)
- 社会科(89820)
- 社会科学(89793)
- 省(77709)
- 基金项目(76808)
- 自然(67339)
- 教育(66803)
- 自然科(65804)
- 自然科学(65780)
- 划(65142)
- 自然科学基金(64649)
- 编号(60848)
- 资助(59733)
- 成果(50606)
- 部(45570)
- 重点(44559)
- 发(44176)
- 课题(41428)
- 创(40706)
- 国家社会(39390)
- 教育部(38710)
- 农(38229)
- 创新(38103)
- 期刊
- 济(152378)
- 经济(152378)
- 研究(90301)
- 农(72053)
- 中国(61812)
- 农业(48699)
- 学报(48600)
- 科学(45762)
- 财(45453)
- 管理(37643)
- 大学(37504)
- 学学(35602)
- 融(33671)
- 金融(33671)
- 业经(29753)
- 教育(29188)
- 技术(24252)
- 财经(23532)
- 业(23261)
- 经济研究(22743)
- 问题(21791)
- 经(20189)
- 版(17444)
- 贸(17149)
- 世界(16930)
- 农村(15827)
- 村(15827)
- 农业经济(15520)
- 技术经济(15505)
- 经济问题(14464)
共检索到464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斌
农村劳动力流动动机及其决策行为———兼析外出与不外出打工劳动力收入逆差的形成胡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80年代末以来,我国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但是,几年来,有关的研究大多限于对“民工潮”现象的案例描述及其总体判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岳希明 罗楚亮
根据最新住户调查数据,本研究讨论了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行为对于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本文以居民消费作为度量贫困的福利指标,直接讨论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对于贫困发生率和加权贫困距的解释作用。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行为显著地降低了农村贫困程度,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贫困标准、福利度量指标都具有稳健性;外出时间长短对于外出户的贫困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还讨论了影响农村贫困的其他因素。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外出打工 贫困减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璠
本文以抽样调查的数据为依据对1993年度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规模、流动范围、外出打工的滞留时间及外出打工人员的区域间流向等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 一、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状况 根据调查,调查范围内外出打工人数为3603人,占被调查的总人口6.03%;1993年全乡村总人口数为85166万人,若以此比例进行简单外推,则1993年全国农村估计有5139.66万人外出打工。即大约每8.6个农村劳动力中就有1人外出打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璠 韩晓耘
自80年代后期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拥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形成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流动。日见增长的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流,已成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不仅对我国城市经济和城市居民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而且也对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流动趋势在今后若干年里将持续下去;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数量、探讨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分析其流动的区域、就业以及收入和消费等特征,有利于我们从根本上把握这种流动对于当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社会经济的作用。有鉴于此,本项研究拟侧重于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本文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利用人口迁移理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Probit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的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网络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制度层面讲,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变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盛来运
本文利用迁移理论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关因素影响劳动力外出可能性的16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34000户样本数据,对这些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外出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庆宝 陈杭 吴海涛 霍增辉
本文利用"中部地区劳动力务工状况"数据,运用Mlogit模型,从农村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两个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行业选择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个人特征是其就业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特征做出理性的就业行业选择;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家庭特征是影响其就业行业选择的其他重要因素,他们在家庭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就业行业决策。政府应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解决其就业的后顾之忧;政府应该对农民工进行分类培训,提高其个人的就业技能和素质,以适应行业及职业需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宗益 周勇 卢顺霞 陈义华
西部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是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推-拉"因素的分析,探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并根据重庆市实地调研数据资料,以家庭为分析单位,利用Probit模型回归分析了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及利农政策对回流发生的影响大小。最后,提出现阶段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方卫 康姣姣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不仅对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产生影响,也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的优化。文章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回流、再外出的流动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013和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存在反复流动的现象,外出的原因主要为增加收入,回流的原因主要为照顾老人及子女等非经济因素,流出地与流入地在政治、社会及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回到流出地的劳动力心理成本不降反增而再外出,再外出的原因还与农业经营收入的相对低稳定性有关。厘清农村劳动力回流与再外出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保持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劳动力外出 劳动力回流 再外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立建 苏春江
本文使用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健康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在国内务工的农民工,初始健康状况较好没有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出国务工的概率,但这一结果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出国务工经历则显著降低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出国务工农村劳动力健康状况较好与国内务工农村劳动力健康状况较好的机会比的OR值仅为0.764。因此,应该加强对我国出国务工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教育,增强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其出国务工收入。
关键词:
健康 农村劳动力 外出务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11390万人,比上年增加920万人,增长8.8%。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3.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常住户(居住在乡镇行政管辖区域内的住户)外出务工的劳动力8960万人,比上年增加840万人,增长10.2%;举家在外务工(整户离开居住地到居住地所属乡镇行政管辖区域以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比上年增加80万人,增长3.4%。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智雷 王佳
农村劳动力的城乡迁移改变了农村劳动力的发展空间,而流动空间的开放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发展。本文使用湖北省农户调查数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外出务工经历与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和非农业技能获得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外就业流动累计时间对农村劳动力农业生产新技术获得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曾经是技术人员或者私营业主的返乡劳动力相比一般工人回流后更愿意接受农业新技术;在外务工时间越长、工作越稳定,获得技能培训的机会也就越多,曾经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私营业主的农村劳动力,相比一般工人获得非农技能的概率更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建武 明娟
从刘-费-拉二元经济模型来看,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获得的工资仅为制度工资(生存工资),而制度工资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其制定和调整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益博弈的均衡。深圳和龙岗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践也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有显著影响,但其制定和调整更多的是迎合企业的偏好。解决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工资决定机制,在劳动者、企业以及政府利益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新一轮的博弈实现利益均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栾江 李强
通过2009—2010年调查数据对中国18个省48个县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样本考察了教育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非农收入的影响,通过OLS法估计的教育回报率为3.9%,考虑了选择性因素的影响后估计结果为5.06%,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依然较低。通过分位回归发现教育可能扩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差距。政府要在农村地区推动教育扩张和平等才能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回报率,减小教育所产生的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沙
传统的推拉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决策。文章在对模型进行改造后,增加了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心理因素和自身能力因素,通过分析得知,除传统的城市和农村的推力、拉力对其回流决策有重要影响外,这种心理因素和自身能力因素对其回流决策的作出也存在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农村外出劳动力 回流 推拉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