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23)
- 2023(20535)
- 2022(17534)
- 2021(16316)
- 2020(13803)
- 2019(31625)
- 2018(31236)
- 2017(59502)
- 2016(32783)
- 2015(36780)
- 2014(36675)
- 2013(36267)
- 2012(33240)
- 2011(29987)
- 2010(29826)
- 2009(27570)
- 2008(27129)
- 2007(24377)
- 2006(21236)
- 2005(18362)
- 学科
- 济(131431)
- 经济(131291)
- 业(91985)
- 管理(89189)
- 企(69106)
- 企业(69106)
- 方法(60530)
- 农(53475)
- 数学(53273)
- 数学方法(52601)
- 农业(35181)
- 中国(33707)
- 财(33312)
- 业经(32359)
- 学(29445)
- 贸(26931)
- 贸易(26923)
- 地方(26569)
- 易(26222)
- 制(23633)
- 务(20444)
- 财务(20362)
- 财务管理(20312)
- 技术(20146)
- 理论(19687)
- 环境(19481)
- 企业财务(19153)
- 和(18865)
- 银(18659)
- 银行(18574)
- 机构
- 学院(468120)
- 大学(466675)
- 济(184172)
- 管理(180473)
- 经济(180252)
- 研究(157749)
- 理学(157392)
- 理学院(155596)
- 管理学(152526)
- 管理学院(151709)
- 中国(117519)
- 科学(103631)
- 农(100913)
- 京(98639)
- 所(81340)
- 业大(81126)
- 财(80948)
- 农业(78871)
- 研究所(74734)
- 中心(73257)
- 江(69096)
- 财经(65469)
- 北京(61164)
- 范(60514)
- 师范(59770)
- 经(59762)
- 院(56623)
- 州(55281)
- 经济学(55067)
- 省(50200)
- 基金
- 项目(326898)
- 科学(254247)
- 基金(236124)
- 研究(229931)
- 家(209696)
- 国家(207963)
- 科学基金(176359)
- 社会(143861)
- 社会科(136109)
- 社会科学(136069)
- 省(129260)
- 基金项目(125578)
- 自然(117770)
- 自然科(115037)
- 自然科学(114999)
- 自然科学基金(112919)
- 划(108685)
- 教育(104720)
- 资助(97118)
- 编号(93284)
- 成果(74044)
- 重点(73552)
- 部(70612)
- 发(69864)
- 创(67227)
- 课题(63728)
- 科研(63595)
- 创新(62860)
- 计划(61978)
- 大学(59619)
- 期刊
- 济(198301)
- 经济(198301)
- 研究(126929)
- 农(97474)
- 中国(87218)
- 学报(86189)
- 科学(74911)
- 农业(66230)
- 大学(63973)
- 财(61349)
- 学学(60851)
- 管理(60794)
- 教育(44399)
- 技术(39114)
- 融(38692)
- 金融(38692)
- 业经(37565)
- 业(33056)
- 财经(30742)
- 经济研究(30295)
- 问题(27616)
- 经(26307)
- 版(26219)
- 业大(23856)
- 科技(23599)
- 图书(22973)
- 技术经济(22450)
- 统计(21613)
- 资源(21397)
- 理论(21029)
共检索到671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范东君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出对不同空间区域粮食生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中部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这两个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出不利于其粮食生产的长期发展;我国西部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说明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有利于其粮食生产的发展;就全国整体而言,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出不利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出 粮食生产 面板数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东君
借助2001年至2010年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重点分析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出对不同空间区域农村粮食生产的影响,以了解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流出情况及其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程度,研究结论是:(1)我国东部和中部"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两地区农业人力资本与其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这两个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出不利于其粮食生产的长期发展。(2)我国西部"刘易斯转折点"还没有出现,该地区农业人力资本与其粮食产量呈负相关,说明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出有利于其粮食生产的发展。(3)就全国整体而言,"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出则不利于粮食的可持续...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润芝 魏君英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工资性收入衡量的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上升,粮食价格也不断上涨。基于2000年~2016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粮食价格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粮食价格平均上涨约0.13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已经成为影响粮食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粮食种植者收益,努力缩小农业经营收入与其他行业收入的差距,降低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确保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粮食价格平稳运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黄甜甜 刘雅娟
粮食安全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环节。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否影响粮食安全,是当前需要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该文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以我国7个粮食主产区2001-2013年面板数据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主销区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主销区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提高农业资本投资效率、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发展新型农业技术以及合理调整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力度,有利于保证我国粮食主销区粮食供给的安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粮食产量 粮食供给安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跃梅 姚先国 周明海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但也会对流出地粮食产出带来影响。本文分区域对1978~2008年影响我国粮食产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修正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已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主销区劳动力投入要素和家庭联产承包制因素已对粮食产出无显著性影响,复种指数成为粮食产出下降的主要因素。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缓解了粮食生产的内卷化现象,劳动力投入要素对粮食产出影响显著,复种指数影响不明显,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边际效应下降。由此本文提出,在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快的背景下,应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推动制度创新,确...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粮食生产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张帅 潘烜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一致"抑或"冲突",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中国主产区11个省份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生产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稳定增产存在一致性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产生显著影响。保持农村劳动力持续稳定转移,通过要素替代或要素对流,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保持耕地面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将有利于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林静 欧阳金琼 王雅鹏
本文采用2001-2010年全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基于粮食生产区域分异视角,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种粮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将反映农村劳动力资源变迁的变量纳入技术非效率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数量及质量变化对种粮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积极作用,就区域影响程度来看,平衡区>主产区>主销区,说明在粮食平衡区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效率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意味着在该区域存在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也具高度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力度不大,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卫龙宝 张艳虹 高叙文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是"三农"研究中的重大议题,而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粮食主产省份黑龙江的13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从粮食生产视角,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总体上来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产生积极影响,但高质素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同时,粮食资本投入、播种面积、技术水平等要素对粮食产量也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卫龙宝 张艳虹 高叙文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是"三农"研究中的重大议题,而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粮食主产省份黑龙江的13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从粮食生产视角,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总体上来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产生积极影响,但高质素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同时,粮食资本投入、播种面积、技术水平等要素对粮食产量也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代彦 文乐
利用2000-2008年期间26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测算了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TFP)以及TFP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在2000-2008年期间,中国粮食生产存在着技术非效率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改善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女性化的贡献在逐渐下降;TFP年均增长0.43%,其主要源自于技术效率的提高;TFP对粮食增长率的贡献约为3成,表明中国粮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入拉动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老龄化 女性化 技术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程名望 黄甜甜 刘雅娟
粮食安全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农村劳动力外流可能对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粮食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对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和区域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和粮食安全政策,将有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供给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大湖 丁士军 谭昶
[目的] 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期准确估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方法]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设置邻接、地理和经济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检验了2007-2017年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结果] 我国省域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均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邻接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得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17%,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36%;在地理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23%,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29%;在经济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将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315%,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192%。[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有利于本区域内的农村贫困减少,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来缓解相邻地区的农村贫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申怀飞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差异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光泗 朱丽莉
本文利用三大谷物数据,从生产要素关系变动角度,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投入及要素关系变动,进而考察新形势下粮食生产技术变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扩大,劳动对粮食生产影响日益凸显,耕地、劳动、机械、化肥的产出弹性均大于零,其中劳动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程度最大;从要素间替代弹性变动来看,机械、化肥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均较小,而耕地与劳动的替代弹性较大,粮食生产面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下降的不利影响;从三大地区层面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劳动弹性均高于其他要素产出弹性,三大地区的耕地、机械、化肥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差异明显。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粮食 生产技术 要素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鑫
在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的农户数据,在综合考虑劳动力转移对家庭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损失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情况下,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及异地转移虽然由于减少了农户粮食生产劳动投入而对其粮食产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这种不利影响却由粮食生产资本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得到较大程度的补偿,最终使得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粮食产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大,这或许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但全国粮食总产量依然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上述研究结论的一个潜在政策含义就是,未来持续推进城市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并不必然伴之以粮食产出水平的显著下降。当然,在此发展过程中,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来抵消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粮食供应稳定也属应有之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