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9)
- 2023(11665)
- 2022(9652)
- 2021(9075)
- 2020(7526)
- 2019(17210)
- 2018(16943)
- 2017(32875)
- 2016(17570)
- 2015(19328)
- 2014(19031)
- 2013(18493)
- 2012(16794)
- 2011(14701)
- 2010(14339)
- 2009(12895)
- 2008(11984)
- 2007(10538)
- 2006(9048)
- 2005(7469)
- 学科
- 济(77161)
- 经济(77098)
- 业(52065)
- 农(50445)
- 管理(41270)
- 农业(33692)
- 方法(32993)
- 数学(30412)
- 数学方法(30045)
- 企(29773)
- 企业(29773)
- 业经(21533)
- 中国(20297)
- 地方(20254)
- 财(18813)
- 制(12744)
- 农业经济(12595)
- 发(12377)
- 收入(12250)
- 贸(11777)
- 贸易(11774)
- 易(11468)
- 学(11241)
- 技术(10646)
- 环境(10583)
- 劳(9948)
- 发展(9931)
- 劳动(9930)
- 展(9926)
- 策(9729)
- 机构
- 学院(234520)
- 大学(227196)
- 济(101320)
- 经济(99545)
- 管理(95319)
- 理学(84059)
- 理学院(83252)
- 管理学(81799)
- 管理学院(81364)
- 研究(73723)
- 中国(56978)
- 农(55987)
- 科学(45003)
- 京(44717)
- 农业(42349)
- 财(41842)
- 业大(40728)
- 江(38687)
- 中心(38152)
- 所(34813)
- 财经(33995)
- 研究所(31904)
- 经(31315)
- 经济学(31033)
- 范(30416)
- 师范(30135)
- 经济管理(28730)
- 经济学院(28339)
- 省(27305)
- 州(27277)
- 基金
- 项目(171853)
- 科学(137656)
- 研究(128204)
- 基金(126480)
- 家(108820)
- 国家(107816)
- 科学基金(94800)
- 社会(84799)
- 社会科(80099)
- 社会科学(80079)
- 省(70610)
- 基金项目(67990)
- 自然(59660)
- 自然科(58301)
- 自然科学(58285)
- 自然科学基金(57186)
- 教育(57150)
- 划(55830)
- 编号(52732)
- 资助(49972)
- 成果(39920)
- 发(38503)
- 部(38163)
- 重点(37954)
- 创(35949)
- 国家社会(35664)
- 课题(34445)
- 农(33618)
- 创新(33572)
- 科研(33272)
- 期刊
- 济(109869)
- 经济(109869)
- 农(60348)
- 研究(59764)
- 中国(45850)
- 农业(41466)
- 学报(34277)
- 科学(33043)
- 财(30060)
- 管理(29269)
- 大学(27916)
- 学学(26853)
- 业经(26131)
- 融(21669)
- 金融(21669)
- 技术(20655)
- 教育(18646)
- 业(18620)
- 问题(16116)
- 财经(15489)
- 农业经济(14954)
- 农村(14540)
- 村(14540)
- 经济研究(14536)
- 资源(13746)
- 经(13268)
- 版(13097)
- 经济问题(11991)
- 世界(11988)
- 统计(11936)
共检索到333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乐君杰
本文利用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收入与就业时间的相互关系、决定因素及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就业时间对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有正的影响,而收入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时间则有负的影响,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相异;②农村男女劳动力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但两者之间就业时间的差距则相对较小;③学历对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及就业时间都有正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女性的效应尤其显著;④就业形态对农村男性劳动力的收入及就业时间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收入和就业时间则无明显影响。本文认为,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关键在于政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更多的非农就业时间,以及有效解决农村女性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军 费喜敏 徐秀英
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间林地要素流转的作用机制,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22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户林地流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户的林地流入具有限制作用,但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前提下,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也发现我国当前的林业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林地仍然承担部分农户的生计保障功能。这将对林区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地处置意愿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地处置意愿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昀 钟秋萍 齐顾波
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解,并对不同地区的非农就业性别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虽然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在教育、培训上存在差距,但不是造成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非农就业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婚姻、家庭中的儿童数等形成的。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由估计系数不同所引起的非农就业性别差异更大,尤其是婚姻状况的影响。
关键词:
非农就业 性别差异 区域比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郇红艳 孙道德
本文利用皖北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务工地区、务工时间、务工种类及收入水平上的表现,进一步建立收入决定模型,探究造成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男女劳动力收入差异是由职业结构差异和性别歧视造成的;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增加收入,但人力资本对性别之间收入差异作用较小;跨区流动、进城务工是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农村劳动力流动 性别差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伟光 李世勇
本文基于浙江省慈溪、桐庐、开化3县(市)6个乡镇12个村庄144个农户的实地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近10年来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入城生活境况变化、留城意愿以及影响留城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入城生活状况有较大改善;农村外出劳动力留城意愿较高,但对自身是否真正能够在城市定居仍然顾虑较多;就业城市是否有鼓励农民工留城政策、目前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地点、教育程度以及家庭资产规模等都是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维祥 唐根年
产业集群的成长为浙江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 ,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 ,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 ,进而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本文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从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空间转移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 ,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本喜 邓衡山
本文利用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数据,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对土地利用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影响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变量是直接投入、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等;增加劳动投入和主要农资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提高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程度均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担心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农业危机的必要性不大,而关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对农业的威胁更有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关于浙江省劳动力市场发育情况的调查国家计委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一、基本情况1.企业用工开始进入市场。一县固定工减小.合同制职工人数增多。去年上半年,浙江省国有企业固定工为170.89万,比上年底减少了7.5万,下降4.4个百分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妍 李岳云
本文在对南京市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来研究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性别差异、影响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因素及其对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村男性劳动力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比女性少71.34%,而年龄、技能、就业途径、家庭抚养率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正规就业 性别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顾益康 黄祖辉 林坚 徐加
一、九十年代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与转移的制约因素 对于自然资源小省、人力资源大省的浙江省来说,九十年代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其任务是极其艰巨的,制约因素集中现在以下五大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昆鹏
对浙江省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强就业的稳定性、提高受补贴者的效用水平。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培训 政府 案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文章利用在浙江省杭州市制造业企业中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调查数据,介绍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政府培训参与情况,分析了政府培训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产生的效果。文章通过对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的比较发现,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的参与率均在10%左右;相对于个人培训,政府培训明显存在着培训时间短、培训费用少的问题。政府主导的培训既不能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改变他们的技能状况,也不能提升他们的工资水平,而个人培训却是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文章认为,目前政府培训制度存在着实际覆盖率低、投入少和实用性差等问题,要使政府主导的培训发挥实效,需要对现有的培训运作机制进行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春芳
本文利用江苏省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供给行为及其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供给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非农劳动参与率低、就业地点近、劳动强度低、非农劳动时间短、非农工资率较低;家庭和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得农村男女劳动力非农劳动供给的制约因素各异,其中婚姻、学龄前儿童数和需赡养老人数对女性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