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7)
2023(11818)
2022(10308)
2021(9821)
2020(8015)
2019(18536)
2018(18631)
2017(36207)
2016(19559)
2015(22096)
2014(22007)
2013(21983)
2012(19996)
2011(17993)
2010(17856)
2009(16355)
2008(15678)
2007(13954)
2006(12301)
2005(10491)
作者
(56013)
(46972)
(46380)
(44099)
(29370)
(22433)
(20751)
(18581)
(17704)
(16459)
(15894)
(15642)
(14556)
(14496)
(14185)
(14085)
(14035)
(13677)
(13329)
(13058)
(11695)
(11365)
(11259)
(10872)
(10570)
(10468)
(10335)
(10225)
(9428)
(9371)
学科
(81375)
经济(81285)
(61113)
管理(51844)
(50330)
(39767)
企业(39767)
方法(34786)
农业(33524)
数学(30277)
数学方法(29975)
业经(23371)
中国(20716)
(17606)
地方(17491)
(16307)
(14774)
(13321)
贸易(13315)
(12966)
(12919)
技术(12537)
农业经济(12498)
理论(12055)
环境(11767)
(11675)
(11456)
(10755)
(10619)
银行(10580)
机构
学院(278658)
大学(276469)
管理(116129)
(111099)
经济(108755)
理学(102156)
理学院(101131)
管理学(99534)
管理学院(99053)
研究(90173)
中国(67432)
(63405)
(57896)
科学(56822)
业大(49009)
农业(48306)
(46058)
(44584)
中心(42061)
研究所(40843)
(39587)
财经(37669)
(36690)
师范(36418)
北京(35857)
(34478)
经济管理(32533)
(32171)
(31782)
经济学(31220)
基金
项目(196949)
科学(155306)
研究(146539)
基金(143322)
(123983)
国家(122844)
科学基金(106156)
社会(92383)
社会科(87033)
社会科学(87011)
基金项目(77657)
(77440)
自然(68593)
自然科(66966)
自然科学(66953)
自然科学基金(65747)
教育(65169)
(63862)
编号(61906)
资助(57452)
成果(49029)
(43498)
重点(42718)
(42328)
(40677)
课题(40358)
创新(37782)
国家社会(37396)
科研(37170)
人文(37013)
期刊
(124762)
经济(124762)
研究(77020)
(66998)
中国(53017)
农业(45879)
学报(44861)
科学(42528)
管理(37201)
大学(34989)
学学(33289)
(31613)
教育(27847)
业经(26873)
(23361)
金融(23361)
技术(22813)
(20402)
问题(17563)
财经(17155)
经济研究(16572)
(15593)
农业经济(14982)
(14433)
农村(14320)
(14320)
科技(14295)
图书(14177)
理论(13866)
资源(13576)
共检索到395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钱永坤  
文章将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行为分为边在家务农边寻找异地工作和先转移到异地再寻找工作两种方式,结果发现托达罗模型只能解释第二种方式,而实际调查证实中国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主要采取第一种方式。作者建立了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异地转移的条件及如何在这两种方式之间进行选择的模型,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大量选择在家寻找工作模式的主要原因。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景和  
黑土地上涌起民工潮──吉林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调查王景和(一)在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向热恋土地的关东农民也纷纷跳出黑土地,进厂进城,出省出国,开始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转移。从长白山区到松辽平原,农民离土离乡、异地转移,尽管比南方稍显滞后,但其来势之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艺珮  兰勇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仍以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等形式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的萎缩。发展农村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有助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现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军  
苏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异地转移带来了诸如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所以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同时,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善浪  王健  张锋  
研究目的:从外出务工人员转移行为的角度研究其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劳动力转移距离和转移时间影响土地流转的意愿,在县内务工的人员不愿意转出土地的意愿更强,但是有将近一半的农户对土地流转问题没有考虑过。研究结论:应通过加强农民工培训、建立区域性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来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继宏  廖桂蓉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劳动力的迁移行为同样牵涉到成本和收益问题。本文介绍了劳动力迁移的人力资本模型,剖析了阻碍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消除农村劳动力迁移障碍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志成  
就地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策于志成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目标,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山西省运城地区的实际情况谈些浅见。(一)挖掘农村内部潜力,依靠自己“就地消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琦  罗明忠  唐超  
理性的农村劳动力会对非农转移与农业内部转移的收益进行比较,并结合其对转移成本的支付能力做出转移选择,而转移成本深受劳动力家庭资源禀赋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选择与家庭资源禀赋密切相关,相较于非农转移,农内转移虽然是农户最大化家庭收益的次优选择,却也是控制转移风险和费用的最优选择。因此,要结合现阶段产业发展的实际,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本文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山东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的家庭规模、家庭身份、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村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劳动者的务农时间、外出就业的收入和外出就业的目的,都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异地就业方式选择的重要变量。我国要解决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应该通过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和把农村劳动力从家庭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等措施以增加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供给;从长期看,政策着力应该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相对减少对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需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司增绰  徐康宁  仇方道  
产生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经济负面效应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这些因素对经济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妨碍了苏北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对苏北地区经济增长内生力形成的负效应应当受到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的经济负面影响问题可以说是“民工荒”问题的“另一角度”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梁彩兴  刘冬蕾  赵卫红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比较重,解决好农民最关心的就业问题成为战略发展重中之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和背景下,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对于加快河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河北省的抽样调查数据,科学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促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就地转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建军  孙君  
文章对1980~2011年不同时期的劳动力价格趋同情况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0~1987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较大;1988~1994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超过了城镇劳动力工资;1995~2003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逐渐扩大,尤其是1998年以后工资差距迅速加大;2004~2011年,二者的差距又开始逐步缩小,并有逐步动态趋同的趋势,虽然趋同的速度总体上不是很快,但有加速的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国英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城市许多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敏杰  应丽艳  
农户从业行为是在特定环境下农户家庭成员做出的行为选择,本文利用辽宁省农调队提供的1860户资料,在对辽宁省2005年农村实现转移的劳动力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农民微观的个人行为作为研究的起点,从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来说明农户进行这一目的性行动的动因,找出影响农户决策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海军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城乡劳动力自由转移困难、城镇就业饱和的局面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出发,运用协整模型和修正误差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都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非农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