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7)
2023(4920)
2022(3947)
2021(3676)
2020(2871)
2019(6437)
2018(6391)
2017(12285)
2016(6704)
2015(7295)
2014(7134)
2013(7332)
2012(6797)
2011(6174)
2010(6256)
2009(6045)
2008(5817)
2007(5502)
2006(5065)
2005(4388)
作者
(18504)
(16415)
(15870)
(14982)
(9697)
(7841)
(6844)
(6318)
(6153)
(5567)
(5550)
(5248)
(4944)
(4883)
(4829)
(4811)
(4711)
(4647)
(4429)
(4387)
(4128)
(3997)
(3935)
(3894)
(3739)
(3666)
(3665)
(3395)
(3343)
(3282)
学科
(47938)
(32773)
经济(32744)
农业(32091)
(27346)
业经(14396)
农业经济(12237)
管理(10680)
中国(9487)
(9338)
农村(9321)
(9178)
劳动(9161)
(8938)
地方(8320)
方法(8164)
发展(7987)
(7985)
(7712)
数学(7534)
数学方法(7482)
土地(7095)
建设(6892)
收入(6798)
人口(6664)
(6584)
企业(6584)
农业劳动(6446)
(6298)
动力(6195)
机构
学院(97642)
大学(91039)
(44260)
经济(43477)
(41500)
管理(38211)
理学(33667)
理学院(33391)
研究(33361)
管理学(32915)
管理学院(32758)
农业(30987)
中国(27909)
业大(23099)
科学(19663)
农业大学(18889)
(17922)
中心(17359)
(16768)
(16250)
(15602)
研究所(15117)
经济管理(14495)
(14481)
(13440)
(13055)
财经(12680)
(12463)
经济学(12406)
师范(12383)
基金
项目(66220)
科学(52559)
研究(51800)
基金(48056)
(41474)
国家(40961)
科学基金(34991)
社会(34631)
社会科(32272)
社会科学(32263)
(27541)
(26275)
基金项目(26112)
编号(23038)
(21204)
教育(21062)
自然(20293)
自然科(19792)
自然科学(19789)
自然科学基金(19413)
资助(17647)
成果(17560)
(16164)
(14891)
国家社会(14537)
(14255)
(14064)
课题(14051)
重点(13990)
发展(13566)
期刊
(57957)
经济(57957)
(51128)
农业(34875)
中国(25156)
研究(24878)
业经(17849)
学报(16215)
科学(16099)
(14664)
农业经济(14229)
大学(13877)
学学(13614)
农村(13390)
(13390)
(12229)
金融(12229)
(9986)
问题(9130)
农村经济(9014)
(8445)
管理(8255)
世界(7995)
经济问题(7671)
社会(7607)
技术(7151)
社会科(7147)
社会科学(7147)
资源(6802)
业大(6749)
共检索到149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程  
在经由"农业生产"向"非农职业"的"一次分化"之后,进入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劳动力移民正发生着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地位认同的"二次分化"。利用CGSS2013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农村劳动力移民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过程中,人力资本成为获得较高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声望、权力和收入)的关键机制,而社会资本则不具有显著的经济收入回报。此外,在其主观地位认同的分化过程中,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移民主观地位认同的基本定位,而以"相对剥夺感"为核心的社会体验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客观地位认同偏移的具体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程  
在经由"农业生产"向"非农职业"的"一次分化"之后,进入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劳动力移民正发生着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地位认同的"二次分化"。利用CGSS2013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农村劳动力移民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过程中,人力资本成为获得较高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声望、权力和收入)的关键机制,而社会资本则不具有显著的经济收入回报。此外,在其主观地位认同的分化过程中,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移民主观地位认同的基本定位,而以"相对剥夺感"为核心的社会体验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客观地位认同偏移的具体方向。相对剥夺体验较强者更易出现地位认同的"向下偏移",相对剥夺体验较弱者更易出现地位认同的"向上偏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侯麟科  
基于一组大样本数据,本文尝试以家庭为单位,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税改革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背景下农村居民的社会阶层分化情况。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促使农村居民的职业和收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进而促使社会分层更一步深化;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已经很高,大多数类型的家庭都可以分享劳动力转移的成果;农村社会已经形成了七类特征较为显著的群体,这些群体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近似金字塔形状的社会结构,传统农业家庭和年老贫困家庭成为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同时,在"人口红利"兑现后农村如何实现进一步发展,需要引起关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武国定  方齐云  李思杰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效应包括配置效应、节本效应、聚集效应和提升效应。本文在界定这些概念、建立测算公式和收集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其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消费提供资金,促进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还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GDP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负面效应是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用工制度”和“城市二元社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竹  赵永乐  俞宪忠  张新岭  
当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会减少农村总产出,增加城市总产出,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应为两者的代数和。文章通过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三者的经济影响,证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存在最佳值,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一阶段,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效应增加,所以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佳春  李兴绪  
一、引言作为反贫措施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在云南省实施以来,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户为样本,采用研究因果关系效应的匹配估计方法,评价云南省沿边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效应。二、培训参与情况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云南省红河州农村住户调查"和"云南省德宏州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库。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佘济云  邓隆叶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过程和结果。文章首先根据湖南农村实际建立了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体系,而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出影响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最后对主要影响因素作了定性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戴卫东  孔庆洋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总体上看 ,一方面 ,这种转移给农民工的父母的养老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诸如繁重的农业劳动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经济上拮据 ,生病得不到及时周到的照料 ,文化生活方面供给薄弱 ,等等。另一方面 ,受农民工的自身文化程度、农民工对就业地区的文明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的经济能力的增强与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愿望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未来 (近 1 0年左右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这双重效应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晶  孙亚南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历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贫困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措施以及减贫效应,以期对我国当前和今后做好农业劳动力转移工作以及各级政府建立健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科学机制做出有益探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漆世兰  杨锦秀  石川  
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大规模的转移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诸如土地利用率低、农业新技术推广受阻、农业从业劳动力不足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负面效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甘玲  耿永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背景,农村建设也不能脱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实际情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车伟  
本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