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3)
2023(5209)
2022(4165)
2021(3985)
2020(2958)
2019(6821)
2018(6522)
2017(12994)
2016(7056)
2015(7755)
2014(7645)
2013(7829)
2012(7213)
2011(6620)
2010(6737)
2009(6396)
2008(6312)
2007(6204)
2006(5663)
2005(5137)
作者
(19853)
(17437)
(17035)
(16133)
(10453)
(8359)
(7434)
(6640)
(6581)
(5984)
(5939)
(5747)
(5245)
(5242)
(5233)
(5090)
(4990)
(4877)
(4767)
(4691)
(4274)
(4222)
(4201)
(4181)
(3962)
(3896)
(3805)
(3598)
(3559)
(3436)
学科
(48239)
(37463)
经济(37434)
农业(32015)
(28501)
业经(14746)
农业经济(12251)
管理(11722)
方法(10924)
数学(10291)
数学方法(10267)
中国(10088)
(9416)
劳动(9399)
(9343)
农村(9325)
(8922)
(8346)
发展(7936)
(7933)
地方(7862)
(7429)
企业(7429)
土地(7208)
收入(6964)
建设(6873)
市场(6613)
农业劳动(6432)
人口(6381)
(6274)
机构
学院(107311)
大学(100970)
(52235)
经济(51402)
管理(42338)
(41350)
研究(36683)
理学(36533)
理学院(36264)
管理学(35863)
管理学院(35681)
中国(32019)
农业(30890)
业大(22790)
(20446)
(20139)
科学(19647)
农业大学(18657)
中心(18461)
(18290)
(16669)
财经(16207)
研究所(16126)
经济管理(15651)
经济学(15562)
(14856)
(14582)
经济学院(14107)
(14010)
(13576)
基金
项目(68289)
科学(54510)
研究(53588)
基金(50549)
(43124)
国家(42616)
科学基金(36835)
社会(36417)
社会科(34038)
社会科学(34029)
(27416)
基金项目(27023)
(26077)
编号(23207)
教育(21968)
自然(21362)
(21140)
自然科(20859)
自然科学(20856)
自然科学基金(20506)
资助(19561)
成果(17593)
(16421)
(15942)
国家社会(15381)
(14837)
(14538)
课题(14375)
重点(14333)
(14289)
期刊
(67663)
经济(67663)
(50533)
农业(34310)
研究(29984)
中国(26339)
业经(18871)
(16912)
金融(16912)
科学(16377)
学报(15937)
(14533)
农业经济(14312)
大学(13801)
农村(13678)
(13678)
学学(13628)
(13438)
管理(10559)
问题(10261)
世界(9081)
农村经济(9072)
财经(8393)
经济问题(8226)
(8179)
社会(7814)
技术(7603)
经济研究(7379)
社会科(7216)
社会科学(7216)
共检索到168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楚亮  滕阳川  
本文根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住户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差距及跨期变化。本文发现,从收入决定方程来看,农村教育回报率较低,工作特征是影响农村居民工资的最主要因素。基于G·Fields分解发现,工作特征、区域、个体特征和家庭背景对总体工资不平等的解释力度依次下降。对于人群间工资差距的研究发现,尽管区域特征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但各种可观测特征对工资不平等的解释力度较弱,系数效应是农村性别工资差距的最主要来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明忠   岳凤姣   魏滨辉  
充分释放劳动力回流的人才红利是实现农村家庭收入均衡增长的重要途径。基于相对剥夺理论,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OLS模型,分析劳动力回流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探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在劳动力回流影响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比例为21.7%,相比于无劳动力回流的农村家庭,有劳动力回流的农村家庭收入增加0.362万元,农村收入不平等水平下降0.09个单位。可见,劳动力回流能够显著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劳动力回流主要是通过增加家庭层面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来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回流更有助于缓解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同时这种缓解作用在中低收入、务农型和务工型农村家庭中更为明显。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鼓励人才回流政策宣传和资金支持力度,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培训,提升农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广宇  杜书云  
"歧视"概念及有关模型是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理论工具。对郑州市的测算表明,考虑到福利补贴等因素,许多岗位根本就不存在农民工对本地人的"逆歧视",至少替代效应不像仅就货币工资来说表现出来的那么大。如果全部取消国家对城市居民的就业和福利特权,至少在非正规就业等特定领域,农民工将表现出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应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对农民实行补偿性人力资本投资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纯槿  李实  
基于1989~2009年进行的8次全国性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新近发展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定量考察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如何导致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了过去20年里中国城镇劳动收入不平等扩大一方面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教育收益率上升引起社会收入分配机制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特别是由户籍制度壁垒造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依然存在。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揭示出,所有制、户籍、性别、经验和地区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相对贡献率趋于下降,教育和职业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基本政策含义是,减少收入不平等的关键在于降低受教育机会不均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纯槿  胡咏梅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全国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重点考察了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代际职业流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主要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本收益明显高于次要劳动力市场,而且人力资本对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收入差异的影响极为显著;(2)利用ShaPley分解及扩展的Owen分解方法测算了人力资本与其他非市场因素对劳动者收入差异的贡献率,发现主要与次要劳动力市场收入差异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特征差异,由人力资本特征不同而引起的收入差异占40.18%,有13.29%的收入差异则来源于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代际职业流动;(3)分位数回归方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晓红  
针对我国劳动力工资普遍上涨现象,通过对第二产业的实证分析,揭示了竞争性行业工资水平及其增长速度均远远低于垄断性行业的现实,认为与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不相适应的体制性因素是工资不平等增长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颜色  
本文在存在性别歧视的劳动力市场中研究了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效应。分析表明,这两种政策都不是帕累托改进的政策,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效应介于自由市场和仅要求同工同酬政策之间,缓解了后者对不同人力资本水平女性工人的不平衡影响。结合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的数值模拟表明,仅要求同工同酬只能改善38.7%的女性工人福利,而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组合的负面影响较小。因此,为保证女性工人权益,这两种政策必须同时到位。特别是在工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替代弹性较高或市场利率较低时,仅要求同工同酬政策的负面影响较大,此时如果不能同时保障就业平等,那么自由市场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武中哲  
市场化改革前,中国曾经是世界上通过政党和行政力量推动妇女就业、基本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的少数国家之一。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开始出现。虽然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程度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是比较高的,但是,从发展趋势看,性别不平等却存在着扩大的趋势,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未来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两性平等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震  
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为背景,在2012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基础上,比较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不同单位、行业的就业机会,并测算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在不同类型单位、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部门分布来看,公有制部门农民工就业歧视较严重,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不存在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行业分布来看,政府机关、金融保险行业就业歧视较大;餐饮业就业歧视较小,制造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零售业不存在就业歧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张福顺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持续性转移进程中,农村发展呈现两个明显变化:以利益交换为特征的农村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和以人情关系为纽带的乡土社会人情信任日益缺失。如何理解这两个变化及其内在关联?本文试图从考察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及人情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来回应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人情关系具有显著降低农村劳动力市场工资的短期影响,但这一作用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生命历程中呈现逐渐弱化的动态变迁。此外,人情关系对男性工资的抑制作用较女性大且显著,而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关注市场工资的高低,并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显著排斥人情的在场;人均耕地越多,人情关系的作用越显著,而人均耕地较少时,人情关系的作用相对较弱且不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张福顺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持续性转移进程中,农村发展呈现两个明显变化:以利益交换为特征的农村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和以人情关系为纽带的乡土社会人情信任日益缺失。如何理解这两个变化及其内在关联?本文试图从考察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及人情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来回应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人情关系具有显著降低农村劳动力市场工资的短期影响,但这一作用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生命历程中呈现逐渐弱化的动态变迁。此外,人情关系对男性工资的抑制作用较女性大且显著,而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关注市场工资的高低,并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显著排斥人情的在场;人均耕地越多,人情关系的作用越显著,而人均耕地较少时,人情关系的作用相对较弱且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启臻  李敏  马珍珍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三级化,在城镇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严重的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平等问题。就业不平等具体表现为农民工限制进入、农民工劳动行为限制、同工不同酬等方面,也包括劳动就业形式及保险和受教育等方面的隐性不平等。造成不平等问题的原因,有体制规定的原因,也有农民工素质较低的原因。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要调整政府的角色和就业政策,建立无差别的城乡统筹劳动力市场,并通过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若愚  屈沙  
基于连续6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主要采用Logit模型和FFL分解方法,针对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工资水平差异及其成因问题进行探究。实证结果表明,当下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就业隔离现象依然存在。公有制单位中城乡工资差距存在"黏性地板效应",从长期来看有所缩小;非公有制单位中城乡工资差距随收入水平及时间的变化,趋势均较为平缓。从城乡工资差距的来源来看,公有制单位主要源于户籍歧视,且随时间变化有所下降;而非公有制单位则主要源于特征差异。为进一步验证结论的稳健性,借助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进行实证对比,结果表明上述结论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为建立更加公平、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进一步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缩小劳动者人力资本差异的同时,需要借助更为有效的户籍制度改革以弱化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歧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芸  
本研究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06)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行业主、次劳动力市场的收入不平等状况。研究通过引入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即邓肯指数),对行业主、次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行业主、次劳动力市场中的收入结构、福利待遇以及工资与奖金的稳定性的考察,对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进行了检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宁泽逵  李红  宁攸凉  
利用对陕西省农户所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重分类概率模型,就农民对不同就业方式的参与概率进行估计,重点分析了影子工资率及人力资本、就业成本、收入差距对农民迁移与就业的影响,进而讨论了农村劳动市场的发育状况、农村社区环境的发展、农户家庭特征、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对劳动力要素有效配置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