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6)
- 2023(9301)
- 2022(7935)
- 2021(7362)
- 2020(6245)
- 2019(14564)
- 2018(14295)
- 2017(28270)
- 2016(15746)
- 2015(17613)
- 2014(17783)
- 2013(17978)
- 2012(17046)
- 2011(15523)
- 2010(15866)
- 2009(14934)
- 2008(14922)
- 2007(14109)
- 2006(12394)
- 2005(11079)
- 学科
- 济(73203)
- 经济(73148)
- 农(50011)
- 业(48009)
- 管理(34782)
- 农业(33107)
- 方法(29780)
- 数学(26698)
- 数学方法(26501)
- 企(26410)
- 企业(26410)
- 业经(20392)
- 中国(20021)
- 地方(15958)
- 财(15596)
- 制(14651)
- 学(14416)
- 贸(13312)
- 贸易(13309)
- 易(12957)
- 农业经济(12419)
- 发(12005)
- 银(10444)
- 体(10439)
- 银行(10404)
- 劳(10035)
- 劳动(10018)
- 行(9947)
- 策(9902)
- 发展(9868)
- 机构
- 学院(233925)
- 大学(229133)
- 济(100893)
- 经济(98919)
- 管理(86322)
- 研究(83297)
- 理学(74544)
- 理学院(73682)
- 管理学(72447)
- 管理学院(72019)
- 中国(64308)
- 农(63287)
- 科学(52164)
- 农业(48766)
- 京(48427)
- 所(44373)
- 业大(42908)
- 财(42411)
- 研究所(40364)
- 中心(39055)
- 江(36616)
- 财经(33706)
- 范(30909)
- 经济学(30840)
- 师范(30607)
- 经(30581)
- 北京(30194)
- 农业大学(29983)
- 院(28577)
- 州(28252)
- 基金
- 项目(153022)
- 科学(119442)
- 研究(111996)
- 基金(109976)
- 家(96351)
- 国家(95451)
- 科学基金(80157)
- 社会(71016)
- 社会科(66773)
- 社会科学(66751)
- 省(61400)
- 基金项目(58904)
- 划(50695)
- 自然(50584)
- 教育(49733)
- 自然科(49336)
- 自然科学(49320)
- 自然科学基金(48447)
- 编号(47005)
- 资助(44278)
- 成果(37675)
- 农(35406)
- 发(35255)
- 重点(34808)
- 部(34362)
- 课题(31621)
- 创(31187)
- 科研(29334)
- 国家社会(29196)
- 创新(29195)
- 期刊
- 济(117905)
- 经济(117905)
- 农(67476)
- 研究(64655)
- 中国(48409)
- 农业(45696)
- 学报(40508)
- 科学(37259)
- 财(31467)
- 大学(30731)
- 学学(29487)
- 业经(25728)
- 管理(25463)
- 融(23683)
- 金融(23683)
- 业(21593)
- 教育(20018)
- 技术(18689)
- 问题(17435)
- 经济研究(16523)
- 财经(16485)
- 农业经济(14980)
- 农村(14848)
- 村(14848)
- 版(14635)
- 经(14264)
- 世界(13711)
- 资源(12935)
- 经济问题(12448)
- 技术经济(12252)
共检索到349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长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葛翔 王亚萍 杨春
[目的]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匮乏、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方法]文章以丘陵低山区遂宁市为例,从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遂宁市大部分地区很难通过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解放出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且外出人口众多;第二产业在增加遂宁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有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潜力较大。[结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造第一产业结构,挖掘劳动力就业潜力;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展劳动力吸纳空间,实现三产互动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葛翔 王亚萍 杨春
[目的]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匮乏、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方法]文章以丘陵低山区遂宁市为例,从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遂宁市大部分地区很难通过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解放出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且外出人口众多;第二产业在增加遂宁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强
中部地区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需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正确测算中部地区剩余劳动力数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是制定劳动力转移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农业生产角度和城市化二个角度,对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测算,并对未来几年的剩余劳动力变化趋势作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剩余劳动力 中部地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亚
随着劳动力供求市场的深刻变化,劳动者根据内外因素调整就业流向的动力将持续增大,这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产生深层影响。本文以江苏省城市务工农村劳动力为例,从城市务工农村劳动力区域分布特征、就业调整动因及演变趋势等角度展开分析,对城市外来劳动力就业行为变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间的互动机制展开研究,从中寻求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调整与劳动力间有机匹配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 就业流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子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众多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的研究 ,都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张的原因 ,归结于中国的农民太多 ,使农业经营的规模不经济 ,相对于农业的产出 ,农业劳动力是低效率的。要扭转这种收入差距存在和扩张的态势 ,就要努力调整劳动力就业的结构偏差 ,推动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转移 ,以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的充分就业 ,实现农民收入增长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 ,需要创造什么条件、制定什么原则 ,做出什么努力 ,怎样达到这个目标 ,这构成了本文关注和希望解决的基本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当前,农村劳动力供给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受其影响,工业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并呈现新的特征。综合判断,我国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或将见顶并进入趋势性下降通道。为此,从需求方面,应通过提高工业发展质量降低劳动力供给紧张的压力;从供给方面,应通过提高农业产出率和提升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一、农村劳动力供给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漆泉 田益祥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文章选用考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Bruno—生产函数来对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状况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测算近30年来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变化趋势,检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俊
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特征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过程和对未来趋势的分析,今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具有以下新的特征。(一)从就业区间上看,劳动力异地转移规模趋小,就地转化将成主导。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达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大中城市对农村廉价劳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丹 韩晓龙 祁春节
我国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进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要想科学地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必须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趋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文利用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建立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稳定状态的年限及其极限概率做出定量预测,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琰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转移总量大且呈上升趋势,省内转移增加,以兼业转移为主且转移目的多元化的特点;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应注意不能以农业衰退为代价,要避免城镇化发展中的无序性以及城镇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要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作用,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资金与制度支持,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以吸纳劳动力就近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丹 谷洪波 尹宏文
本文以配第-克拉克定理为理论基础,依据国家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定性分析了我国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劳动力就业状况。然后引入偏差系数,进一步定量深入探究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指导方向,提出"增加农村第一产业投入,稳定农村第一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第二产业技能,调整农村第二产业发展;优化农村第三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金塘
近年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有关的文章和论述不胜枚举,但大多数文章侧重于定性地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类型、特征和在一些简单假设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缺乏系统的定量的分析。本文试图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考虑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仿真模型,研究了三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