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00)
2023(17953)
2022(15072)
2021(13841)
2020(11876)
2019(26915)
2018(26491)
2017(50346)
2016(27720)
2015(31126)
2014(30956)
2013(30219)
2012(28103)
2011(25184)
2010(25188)
2009(23538)
2008(23425)
2007(21285)
2006(18534)
2005(16252)
作者
(83725)
(70516)
(70277)
(66673)
(44611)
(33995)
(31799)
(27787)
(26667)
(25001)
(24051)
(23747)
(22274)
(21997)
(21857)
(21747)
(21702)
(20665)
(20406)
(20205)
(17784)
(17252)
(17248)
(16197)
(16054)
(15755)
(15673)
(15630)
(14501)
(14272)
学科
(115644)
经济(115520)
(81380)
管理(75648)
(59072)
企业(59072)
方法(54077)
(52034)
数学(48182)
数学方法(47602)
农业(34373)
中国(29412)
业经(29319)
(28896)
(25008)
(21783)
贸易(21778)
地方(21528)
(21444)
(21188)
(18160)
财务(18115)
财务管理(18068)
(17427)
技术(17387)
银行(17351)
企业财务(17209)
(16659)
金融(16655)
(16486)
机构
学院(402927)
大学(400857)
(160668)
经济(157454)
管理(153061)
研究(134147)
理学(133762)
理学院(132252)
管理学(129602)
管理学院(128891)
中国(101648)
(92023)
科学(87632)
(83030)
农业(71980)
(71177)
业大(70814)
(69678)
中心(64170)
研究所(63956)
(60651)
财经(57964)
(53019)
(51872)
师范(51169)
北京(50788)
经济学(49161)
(47848)
(47108)
农业大学(45691)
基金
项目(279745)
科学(219273)
基金(204094)
研究(195883)
(181385)
国家(179822)
科学基金(152950)
社会(124726)
社会科(117911)
社会科学(117874)
(110767)
基金项目(108439)
自然(101926)
自然科(99665)
自然科学(99626)
自然科学基金(97886)
(93305)
教育(90087)
资助(83166)
编号(78285)
重点(63298)
成果(62663)
(61297)
(59922)
(58062)
科研(54780)
创新(54288)
课题(53636)
计划(53560)
国家社会(52042)
期刊
(172278)
经济(172278)
研究(105841)
(90330)
中国(75788)
学报(75225)
科学(65438)
农业(61143)
大学(56172)
(54166)
学学(53677)
管理(50674)
(37725)
金融(37725)
教育(36636)
业经(33945)
技术(32642)
(30073)
财经(28154)
经济研究(26284)
问题(24074)
(24072)
(23597)
业大(21022)
统计(20132)
科技(19326)
技术经济(19170)
世界(18433)
(18370)
农业大学(18083)
共检索到578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杨学成  
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三个假说,利用山东省1161位农村劳动力样本数据,探索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影响最大的是人力资本因素,其次是个人因素,最后是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通过直接和间接(即通过人力资本中间变量)两条路径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并且个人因素与家庭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是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关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涨宝  贺亮  
采用对湖北省随州市和黄冈市30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有相当比例(41.5%)的农村劳动力愿意成为职业农民,当前农村社会并非无人愿意种地,而是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及其家庭面临"无地可种"的困境。(2)农户生计显著影响其劳动力的职业务农意愿。就生计模式而言,相比于纯非农户,兼业农户中的劳动力更可能选择职业务农;就资源禀赋而言,拥有可代替劳动力的农机具及家庭实际经营耕地面积具有正向刺激作用;就生计状态而言,家庭货币支出压力越大,其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越强。此外,个体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政府农业补贴力度与个体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呈显著正相...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利用重庆市1210份样本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点计量收入预期、职业预期、情感预期及城市融入预期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意愿的代际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除收入预期外,非收入预期中的职业预期、情感预期和城市融入预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均存在代际差异。利用均方差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测度发现,老一代农村劳动力最关注的是经济收入,其次是情感预期,职业预期位列最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最关注的因素依次为情感预期、收入预期、城市融入预期和职业预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利用重庆市1210份样本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点计量收入预期、职业预期、情感预期及城市融入预期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意愿的代际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除收入预期外,非收入预期中的职业预期、情感预期和城市融入预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均存在代际差异。利用均方差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测度发现,老一代农村劳动力最关注的是经济收入,其次是情感预期,职业预期位列最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最关注的因素依次为情感预期、收入预期、城市融入预期和职业预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戴卫东  孔庆洋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总体上看 ,一方面 ,这种转移给农民工的父母的养老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诸如繁重的农业劳动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经济上拮据 ,生病得不到及时周到的照料 ,文化生活方面供给薄弱 ,等等。另一方面 ,受农民工的自身文化程度、农民工对就业地区的文明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的经济能力的增强与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愿望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未来 (近 1 0年左右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这双重效应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文  姜太碧  
本文通过对四川农村144户样本农户就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和提升途径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农业就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低于全国农业就业劳动力文化素质;调查户户主文化素质高于全家劳动力文化素质;外出打工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高于在家务农劳动力文化素质;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较高,但心理素质较差;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差异明显。普及义务教育和加强农民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根本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亚  
随着劳动力供求市场的深刻变化,劳动者根据内外因素调整就业流向的动力将持续增大,这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产生深层影响。本文以江苏省城市务工农村劳动力为例,从城市务工农村劳动力区域分布特征、就业调整动因及演变趋势等角度展开分析,对城市外来劳动力就业行为变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间的互动机制展开研究,从中寻求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调整与劳动力间有机匹配的可能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本文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山东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的家庭规模、家庭身份、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村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劳动者的务农时间、外出就业的收入和外出就业的目的,都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异地就业方式选择的重要变量。我国要解决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应该通过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和把农村劳动力从家庭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等措施以增加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供给;从长期看,政策着力应该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相对减少对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需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杨学成  
本文基于山东省1674位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者个人因素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影响力最大的前三位因素是:是否有技术特长,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以及年龄大小;而在劳动者家庭因素中,家庭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旻  赵连阁  谭洪波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农村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在采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不断加快,但与农村男性劳动力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年龄、家中是否有6岁及以下子女、家中是否有15岁以上在校学生、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正勤  钟甫宁  
本文以江苏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分别从劳动力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等方面展开,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不同教育程度对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别,非农工作经验的作用更大,培训则是影响流动性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因素;社会资源对流动性的影响非常显著,边际影响程度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令娟  
由于收入、消费观念、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等因素存在差异,与城镇居民相比,占我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居民的消费品消费总额却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农村应作为当前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工作重点。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的微观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全面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始终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区域间差异也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艳华  林依标  黄贤金  
本文以福建省16个县1436户被征地农户意愿受偿价格的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数据,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福建省被征地农户意愿受偿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计量结果表明,影响被征地农户意愿受偿价格的显著因素按贡献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征地后用途类型、征地前农地用途、失地面积比例、对今后生活的顾虑、征地前人均承包耕地面积、征地区位、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同时,本文还从不同角度对被征地农户意愿受偿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户,对今后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考虑较少,更注重的是征地用途带来的价值差异,征地用途带来的地价越高,农户的意愿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海  彭代彦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文发现年轻男性劳动力更倾向于提供非农劳动,拥有手艺、社区非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都对非农劳动参与有着显著的正效应,教育的影响却并不明显,人均耕地量对非农劳动参与有负面影响。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必须提高农民的非农劳动参与率,政府除了要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外,还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努力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岭  蒋和平  
本文利用四川省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年龄、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未成年人数、60岁以上老人数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是否有技能、村集体经济收入、劳动力所在村附近企业数量和地形特征虚拟变量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农村劳动力的性别、家庭年收入对非农就业影响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