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52)
- 2023(20548)
- 2022(17319)
- 2021(16039)
- 2020(13265)
- 2019(29771)
- 2018(29636)
- 2017(56455)
- 2016(30761)
- 2015(34168)
- 2014(34004)
- 2013(34055)
- 2012(31540)
- 2011(28688)
- 2010(28979)
- 2009(27117)
- 2008(26612)
- 2007(24095)
- 2006(21889)
- 2005(19752)
- 学科
- 济(144262)
- 经济(144106)
- 业(106462)
- 管理(93425)
- 企(86761)
- 企业(86761)
- 方法(54744)
- 农(52429)
- 数学(44396)
- 数学方法(44020)
- 业经(38972)
- 中国(38803)
- 农业(34940)
- 财(34887)
- 地方(32391)
- 学(28000)
- 制(26079)
- 贸(23821)
- 贸易(23804)
- 务(23149)
- 财务(23078)
- 易(23054)
- 财务管理(23046)
- 技术(22839)
- 和(22062)
- 企业财务(21848)
- 理论(21659)
- 策(20272)
- 环境(20199)
- 银(20107)
- 机构
- 学院(449504)
- 大学(445790)
- 济(190407)
- 经济(186642)
- 管理(175559)
- 研究(156778)
- 理学(150511)
- 理学院(148854)
- 管理学(146590)
- 管理学院(145778)
- 中国(119485)
- 科学(96157)
- 京(95595)
- 农(89054)
- 财(84215)
- 所(80339)
- 研究所(72778)
- 业大(71756)
- 中心(70392)
- 江(68954)
- 农业(68774)
- 财经(66725)
- 经(60627)
- 北京(60446)
- 范(57742)
- 师范(57130)
- 经济学(56984)
- 院(55816)
- 州(54747)
- 经济学院(51084)
- 基金
- 项目(297259)
- 科学(233254)
- 研究(215920)
- 基金(215001)
- 家(188478)
- 国家(186744)
- 科学基金(159566)
- 社会(138571)
- 社会科(131031)
- 社会科学(130994)
- 省(117306)
- 基金项目(114112)
- 自然(102612)
- 自然科(100203)
- 自然科学(100175)
- 自然科学基金(98413)
- 划(97586)
- 教育(96619)
- 编号(87440)
- 资助(87285)
- 成果(70299)
- 发(67202)
- 重点(66280)
- 部(64777)
- 创(62828)
- 课题(60059)
- 创新(58185)
- 国家社会(57109)
- 科研(56081)
- 业(55078)
- 期刊
- 济(225690)
- 经济(225690)
- 研究(134287)
- 中国(92751)
- 农(87062)
- 学报(74267)
- 科学(68292)
- 管理(67801)
- 财(64868)
- 农业(58678)
- 大学(56381)
- 学学(53764)
- 教育(44567)
- 融(42977)
- 金融(42977)
- 业经(39934)
- 技术(38958)
- 经济研究(34524)
- 财经(33615)
- 业(30276)
- 问题(29537)
- 经(29038)
- 技术经济(24438)
- 版(22804)
- 世界(22086)
- 科技(22020)
- 现代(21296)
- 商业(20969)
- 贸(20491)
- 理论(19855)
共检索到686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靖 徐雪高 陈兰 陈传波
我国现有农村户籍人口8.6亿人,其中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5.37亿人,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3.07亿人)、本地非农就业人员(0.85亿人)和外出务工人员(1.45亿人)等三大群体。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约1.8亿人,约有农业剩余劳动力1.2亿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趋势为: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开始下降,但由于城镇化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业经营规模出现扩大,但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进一步明显;外出劳动力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迁徙式"迹象开始出现;农民工正在完成代际转换,外出就业类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十二五"时期,每年将约有1200万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考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洪银
"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针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借助宏观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进一步计算出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总体上看,非农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显著。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农村经济发展 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玉静
本文从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等三个研究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不同的线性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以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从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照 刘燕 严昌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未来一个时期国际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萍华
“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将大量滞留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秀 罗泽尔 霍艾米
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发育关系研究张林秀罗泽尔霍艾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流转到工业与服务业等其它经济部门,这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本文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概括了各个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结构的变革,提升了农业技术和效率,对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娅莉 唐诗磊 何绍周 彭博
农业农村经济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根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平稳,但经济增长率可能出现小幅下滑,预计平均增长率为9.27%。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农业投入有望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有望不断增加,农业产业化可能加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趋势将更为明显,农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增加,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持续加大,粮食安全面临压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汉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锐 吕臻
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农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瑜 黄蓓 陈传波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会对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资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从农村金融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带来了输出地农村金融资本的整体增加,并且通过资金在农业生产要素、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农村民间金融市场资金注入等途径,从而促进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小妹 孔荣 徐彦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原因及其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农村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文 尹继东
基于经验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实证地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性。江西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城乡非农产业,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彻底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国欣
农村劳动力外流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劳动力外流直接引发了农村精英阶层缺失、底层群体过于庞大、经济社会发展后继乏力。制度经济学认为,健全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推动劳动力合理“外流”“回流”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困境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协调发展 制度经济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本文概括了不同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总结归纳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产生了持续、多方面的重大影响,推动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