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4)
2023(8955)
2022(7536)
2021(7135)
2020(5722)
2019(12521)
2018(12372)
2017(23325)
2016(12529)
2015(13826)
2014(13046)
2013(12735)
2012(11584)
2011(10292)
2010(10668)
2009(10245)
2008(9858)
2007(9251)
2006(8492)
2005(7593)
作者
(33807)
(28687)
(28363)
(26803)
(17609)
(13747)
(12528)
(10965)
(10705)
(10049)
(9758)
(9552)
(8758)
(8672)
(8623)
(8445)
(8426)
(8111)
(8082)
(8068)
(7091)
(6997)
(6859)
(6766)
(6495)
(6433)
(6391)
(6109)
(5752)
(5701)
学科
(49527)
经济(49453)
(49060)
(41414)
农业(32811)
管理(27624)
(20446)
企业(20446)
业经(18267)
中国(16152)
方法(13025)
农业经济(12407)
(12152)
地方(11179)
数学(10973)
(10961)
(10812)
数学方法(10750)
(9822)
贸易(9815)
(9593)
(9508)
(9505)
农村(9488)
劳动(9488)
发展(9317)
(9303)
(8806)
(8624)
(8553)
机构
学院(173214)
大学(164923)
(71831)
经济(70316)
管理(64366)
研究(59352)
理学(54877)
理学院(54321)
管理学(53278)
管理学院(52979)
(48856)
中国(48104)
农业(36635)
科学(35163)
(34327)
(31516)
业大(31161)
(30103)
中心(28940)
(27865)
研究所(26703)
(24250)
财经(24119)
师范(24088)
农业大学(22443)
(21985)
(21797)
北京(21277)
(20935)
经济管理(20425)
基金
项目(111451)
科学(87886)
研究(87804)
基金(79251)
(68862)
国家(67751)
科学基金(57441)
社会(56232)
社会科(52655)
社会科学(52641)
(45737)
基金项目(41700)
编号(38806)
教育(38515)
(36518)
自然(34131)
自然科(33269)
自然科学(33261)
自然科学基金(32621)
成果(31335)
资助(30770)
(29186)
(26020)
课题(25737)
重点(24606)
(24158)
(23221)
(23175)
国家社会(22949)
(22766)
期刊
(94086)
经济(94086)
(56417)
研究(50768)
中国(40731)
农业(38219)
学报(25777)
科学(25240)
业经(23041)
(22867)
大学(20919)
(20229)
金融(20229)
学学(19984)
管理(19880)
教育(19499)
(17264)
农业经济(14840)
农村(14405)
(14405)
技术(13870)
问题(13499)
经济研究(11903)
(11580)
世界(11475)
财经(11180)
经济问题(10008)
(9693)
社会(9647)
农村经济(9435)
共检索到273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京波  
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受到极大冲击,许多离散型家庭出现。离散型家庭主要包括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和空巢家庭。通过对豫东地区8个村庄自杀案例的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三种家庭类型中,老人自杀原因存在较大差异:留守家庭中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婆媳矛盾。在隔代家庭中,抚养孙辈的经济压力与对孙辈照顾的代际矛盾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而在空巢家庭中,日常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的缺失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根据离散家庭类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群体制定不同的制度与政策,从而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农村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京波  
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受到极大冲击,许多离散型家庭出现。离散型家庭主要包括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和空巢家庭。通过对豫东地区8个村庄自杀案例的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三种家庭类型中,老人自杀原因存在较大差异:留守家庭中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婆媳矛盾。在隔代家庭中,抚养孙辈的经济压力与对孙辈照顾的代际矛盾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而在空巢家庭中,日常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的缺失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根据离散家庭类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群体制定不同的制度与政策,从而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农村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京波  
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受到极大冲击,许多离散型家庭出现。离散型家庭主要包括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和空巢家庭。通过对豫东地区8个村庄自杀案例的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三种家庭类型中,老人自杀原因存在较大差异:留守家庭中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婆媳矛盾。在隔代家庭中,抚养孙辈的经济压力与对孙辈照顾的代际矛盾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而在空巢家庭中,日常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的缺失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根据离散家庭类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群体制定不同的制度与政策,从而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农村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萍  左冬梅  
本文利用安徽省农村老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采用Multi-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从老人状况、子女数量及家庭代际支持三个层面,考察老人居住安排的纵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制约了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老人居住安排的性别偏好未能充分体现,女儿对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有显著影响;成年子女外出打工带来的代际支持的变化对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也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娟  李树茁  
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老化,并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这一现象对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畅红琴  董晓媛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于家庭留守成员的时间分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运用1997—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成年人出外打工对妻子、儿童和老年人家务和农业劳动时间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丈夫出外打工显著地增加了妻子的农业劳动时间;父亲出外打工对于儿童家务劳动有显著的增加作用,并且对女孩的影响比男孩大;有成员出外打工的家庭,老年男性和女性在农业劳动中的时间投入都显著增加,家务劳动方面,老年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焱  
由于农村地区正处于从自给自足的传统社会进入以市场经济为表征的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结构性的变动破坏了代际交换的条件,赡养成本上升,农村代际交换的平衡被打破。在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下,农村社区的初级群体的控制力减弱,子女赡养意愿由自律转化为他律。同时,空间距离的增加使外出务工子女提供时间资源的能力下降,由于生活世界的改变,相对经济状况下降,也导致外出务工子女的赡养能力在事实上下降,进一步加速了代际交换的失衡,从而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文娟,李树茁  
农村年轻劳动力外流对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采用Multi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西安交通大学2001年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现状”抽样调查数据,从子女和父母两个角度,分析了共同居住机会、独立居住资源、居住偏好以及身体状况等四类因素对三种居住安排的影响。父母的需要是决定其居住安排的重要因素,在老年人尚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子女的需要也会对居住安排产生影响。老年人在居住安排上表现出对儿子的强烈偏好。外出儿子的增加特别是有未成年子女的外出儿子的存在使得父母与孙子女共同居住的机会显著增加。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雅玲  张彬  马艺菲  
农村消费结构不优是乡村振兴的一大桎梏,而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档增效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以流动劳动力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引发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家庭发展享受型消费产生正向影响而对生存型消费产生负向作用,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家庭消费结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村流动劳动力从事行业层次提高、跨区流动距离缩短,会使收入效应强化而成本效应弱化,从而使家庭消费结构逐渐优化。对此,加强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关注成本效应、统筹安排回乡劳动力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质升级的未来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顺  
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本文以代表性家庭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农村家庭基于区域风险及其相关性影响下的劳动力流动模型。根据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激励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蕴芳  
在分析农村劳动力外移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背景下有关新型农民的涵义及其培育机制问题,提出应营造留住农村人才的有利环境;加大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农民组织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枫  雍飞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关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两项战略目标。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导致经济市场出现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当现象,严重制约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从而减缓农村发展的进程。当前农村正呈现出严重的青年劳动力外流现象,老龄化、空心化等社会问题也日益激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则成为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珺   张玉梅  
农村劳动力就业事关民之根本,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缓和城乡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来源。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农村劳动力知识文化水平偏低、就业教育师资力量有限、就业扶持力度不足及就业保护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基于此,本文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对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所帮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良  刘飞  
中国选择的赶超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造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排斥,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了经济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偏离,乡镇企业以及外向型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当中国进入经济周期调整与结构转型从而产生了巨大就业压力的时候,金融危机的发生加剧了就业压力,尤其影响了严重依赖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力。由此,必须从一个较长时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依赖于将经济发展转移到就业优先的模式上来,并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匹配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升级与国内产业结构转型的匹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在建设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健康城镇化。健康城镇化应该是社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本文以健康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对转移剩余劳动力具有影响的因素,进而提出转移剩余劳动力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