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2)
2023(12653)
2022(10506)
2021(9983)
2020(8312)
2019(19137)
2018(18732)
2017(36748)
2016(19300)
2015(21266)
2014(20949)
2013(20493)
2012(18892)
2011(16603)
2010(16385)
2009(14834)
2008(14105)
2007(12455)
2006(10841)
2005(9210)
作者
(50796)
(43301)
(42558)
(40518)
(26981)
(20645)
(19253)
(16810)
(16314)
(15086)
(14587)
(14515)
(13198)
(13104)
(12994)
(12890)
(12611)
(12404)
(12254)
(12157)
(10325)
(10308)
(10227)
(10167)
(9768)
(9646)
(9210)
(9093)
(8541)
(8467)
学科
(89560)
经济(89470)
(60808)
管理(51139)
(51010)
(38784)
企业(38784)
方法(37377)
数学(34247)
农业(33911)
数学方法(33880)
业经(22516)
(22094)
中国(21290)
地方(18503)
(18253)
贸易(18248)
(17922)
(14644)
(13062)
(12833)
农业经济(12780)
技术(12295)
(12045)
财务(12010)
财务管理(11981)
(11523)
企业财务(11462)
(11216)
环境(10949)
机构
学院(263875)
大学(259164)
(117979)
经济(115958)
管理(109194)
理学(95645)
理学院(94783)
管理学(93316)
管理学院(92833)
研究(82223)
中国(63882)
(56809)
(51091)
(50823)
科学(46961)
农业(42816)
业大(42632)
财经(41383)
中心(41236)
(39033)
(38397)
(38074)
经济学(36445)
研究所(34766)
经济学院(33234)
(32510)
师范(32250)
经济管理(31836)
财经大学(30672)
(30373)
基金
项目(186561)
科学(150009)
研究(139671)
基金(139094)
(119477)
国家(118138)
科学基金(103895)
社会(93401)
社会科(88330)
社会科学(88305)
基金项目(74632)
(74490)
自然(65286)
自然科(63850)
自然科学(63835)
教育(62783)
自然科学基金(62696)
(59698)
编号(56434)
资助(55347)
成果(43300)
(42687)
(40701)
重点(40533)
国家社会(39243)
(39202)
人文(37556)
教育部(37256)
课题(36772)
创新(36594)
期刊
(129587)
经济(129587)
研究(71659)
(61507)
中国(50154)
农业(42065)
(38248)
学报(36459)
科学(35923)
管理(35503)
大学(30439)
学学(29263)
业经(27882)
(26049)
金融(26049)
技术(22667)
教育(20032)
财经(19668)
(19152)
问题(19105)
经济研究(18029)
(16854)
农业经济(15294)
农村(15141)
(15141)
世界(14905)
(14046)
(13447)
技术经济(13141)
经济问题(13101)
共检索到383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明娟  曾湘泉  
文章利用广东省迁移劳动力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家乡住房投资行为。实证结果显示,成员权利、身份认同与留守家庭福利提升等是农民工家乡住房投资的主要原因,而农民工住房投资与务工地就业状况、务工地生活成本显著相关。住房投资、回流动机等是农民工向家乡汇款的主要原因,但农民工汇款对农业生产的支持有限。文章认为,就地城镇化、土地流转与住房置换、提升就业质量、建设保障住房等政策联动是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白安义  田家富  谢晓翠  
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总体情况,我们于2005年下半年对湖北省襄樊市71个村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江滨  李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从农村向城镇的人口流动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正逐渐从单向转变为城乡双向流动的格局,这一变化将深刻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前景。本文运用广东省西部山区云浮市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Logistic非农就业决策模型,探讨劳动力回流对于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的回流的确促进了农村非农就业的发展,对于那些2000年以后回流、在外务工时间较长、变换工作次数较多的具有丰富外出工作经历的回流者尤其如此。这些劳动力在外务工过程中,实现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其回流后对农村非农经济的参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代农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罗明忠  
农村劳动力转移要求就业稳定和心理适应,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成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借助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强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合法权益的保护;实施积极的工资政策,让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建立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不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樊帅帅   尹冠球  
[目的]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剖析资本下乡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对于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2014、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资本下乡对劳动力回流的影响,探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进一步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资本下乡显著促进了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且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资本下乡可以通过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两条路径吸引外出劳动力回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水平正向调节了资本下乡的劳动力回流效果;资本下乡显著增强了回流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意愿,更能吸引创业型、务工型劳动力回流。无论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纯农型,还是以非农就业为主的Ⅱ兼型家庭,资本下乡均可以促进其劳动力回流。且相较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效果显著。[结论]应进一步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构建城—乡劳动力流动机制,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进而拉动“智力回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楚亮  
本文在四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农村居民收入和外出行为对于家庭财产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财产分布不均等程度要高于收入的不均等性,金融资产的不均等性尤其要高一些;财产不均等与收入不均等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收入不均等将转化为财产不均等。本文的结果也发现,家庭的外出决策对于财产积累,特别是金融资产的积累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庆宝  陈杭  吴海涛  霍增辉  
本文利用"中部地区劳动力务工状况"数据,运用Mlogit模型,从农村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两个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行业选择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个人特征是其就业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特征做出理性的就业行业选择;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家庭特征是影响其就业行业选择的其他重要因素,他们在家庭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就业行业决策。政府应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解决其就业的后顾之忧;政府应该对农民工进行分类培训,提高其个人的就业技能和素质,以适应行业及职业需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务伟  杨学成  
本文基于对山东省2088位劳动力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农村女性劳动力在素质、就业、收入等方面既落后于农村男性劳动力,更落后于城镇女性劳动力。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自然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原因;既有发展方面的原因,又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因此,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城乡公平就业,任重道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世豪  万春红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中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分析了调查问卷中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并深入分析了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农村劳动力空间流动的理论机制,提出了促进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合理转移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蒲艳萍  刘婧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重庆地区137个自然村有外出务工家庭和无外出务工家庭的问卷调查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个体特征,劳动力流动对农民家庭收支、福利及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及促进土地流转具有积极效应;对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等基本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产出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燕   石磊  
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开始采取家庭化方式迁移。运用2005年1%中国人口普查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2005》,本文研究了迁入地城市规模对举家迁移已婚流动女性的收入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每增大1%,她们的收入增加0.36%。其原因在于,城市规模每增大1%,已婚女性的就业机会比单身女性多增加0.102%,和大城市中服务业的更好匹配是其就业和收入增加的源泉。修正了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后的结果也是显著稳健的。政策制定者对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科学判断,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服务业的供给,还能促进流动人口的男女平等,实现包容性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方卫  康姣姣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不仅对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产生影响,也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的优化。文章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回流、再外出的流动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013和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存在反复流动的现象,外出的原因主要为增加收入,回流的原因主要为照顾老人及子女等非经济因素,流出地与流入地在政治、社会及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回到流出地的劳动力心理成本不降反增而再外出,再外出的原因还与农业经营收入的相对低稳定性有关。厘清农村劳动力回流与再外出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保持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的相关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本文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利用人口迁移理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Probit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的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网络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制度层面讲,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变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立建  苏春江  
本文使用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健康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在国内务工的农民工,初始健康状况较好没有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出国务工的概率,但这一结果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出国务工经历则显著降低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出国务工农村劳动力健康状况较好与国内务工农村劳动力健康状况较好的机会比的OR值仅为0.764。因此,应该加强对我国出国务工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教育,增强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其出国务工收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盛来运  
本文利用迁移理论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关因素影响劳动力外出可能性的16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34000户样本数据,对这些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