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3)
- 2023(14464)
- 2022(12175)
- 2021(11293)
- 2020(9623)
- 2019(22305)
- 2018(21871)
- 2017(42443)
- 2016(23084)
- 2015(26069)
- 2014(26024)
- 2013(25805)
- 2012(24083)
- 2011(21445)
- 2010(21387)
- 2009(19772)
- 2008(19527)
- 2007(17703)
- 2006(15423)
- 2005(13339)
- 学科
- 济(104593)
- 经济(104499)
- 业(70513)
- 管理(61105)
- 农(51737)
- 方法(49042)
- 企(48301)
- 企业(48301)
- 数学(44535)
- 数学方法(44051)
- 农业(34316)
- 业经(25794)
- 财(24753)
- 中国(24739)
- 地方(23820)
- 制(18545)
- 学(18300)
- 贸(18044)
- 贸易(18040)
- 易(17496)
- 务(15178)
- 财务(15135)
- 财务管理(15096)
- 企业财务(14350)
- 环境(14328)
- 发(14289)
- 技术(14168)
- 银(13881)
- 银行(13840)
- 融(13518)
- 机构
- 学院(332758)
- 大学(327544)
- 济(138707)
- 经济(135982)
- 管理(131083)
- 理学(114374)
- 理学院(113172)
- 管理学(111251)
- 管理学院(110633)
- 研究(106266)
- 中国(81676)
- 农(73716)
- 科学(66545)
- 京(66416)
- 财(60462)
- 农业(56916)
- 业大(56133)
- 江(53760)
- 所(53263)
- 中心(52300)
- 财经(48883)
- 研究所(48561)
- 经(44577)
- 范(42438)
- 经济学(42318)
- 师范(41984)
- 北京(39826)
- 州(39702)
- 经济学院(38615)
- 经济管理(37717)
- 基金
- 项目(229349)
- 科学(181580)
- 基金(167569)
- 研究(165861)
- 家(145542)
- 国家(144279)
- 科学基金(125011)
- 社会(106918)
- 社会科(101131)
- 社会科学(101099)
- 省(93058)
- 基金项目(89558)
- 自然(81295)
- 自然科(79410)
- 自然科学(79388)
- 自然科学基金(77986)
- 教育(75927)
- 划(75792)
- 资助(68176)
- 编号(67225)
- 成果(52712)
- 重点(51393)
- 部(51022)
- 发(50085)
- 创(47494)
- 课题(45654)
- 科研(44477)
- 创新(44431)
- 国家社会(44159)
- 教育部(43441)
共检索到479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俊威 刘纯彬
本文基于安徽省庐江县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生产经营活动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技能、劳动力家庭到城镇的距离、家庭农业收入和劳动力向农信社借贷或民间借贷的难易程度是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经营活动最显著的决定因素;劳动力的年龄、性别、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和家庭的劳动力数量对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经营活动的影响次之;农产品补贴的影响最小;劳动力婚姻、家庭耕地对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活动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俊威 曹永峰
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揭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非农化转移的普遍规律,提出"二次转移"范畴,即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非农化必然经历先外出打工、回流、再参与本地非农活动这样一种曲折的上升过程;论述"二次转移"的机理、特色及优势,即"二次转移"模式的可行性、必然性、长期性、曲折性、系统性及共赢性;最后简要得出"二次转移"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二次转移 欠发达地区 弱势群体 非农转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俊威 刘纯彬
基于安徽省庐江县回流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Prob it模型对农民工创业性回流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技能、农民工家庭到城镇的距离、回流前家庭年收入,本地城镇建设的速度与规模及民间借贷的难易程度是农民工创业回流最显著的决定因素;农民工年龄、性别及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对农民工创业回流的影响次之;农信社借贷的难易程度、务工时间及务工工资的影响最小;农民工婚姻、家庭耕地、家庭劳动力数及回流次数对农民工创业性回流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民工 创业性回流 决定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萌 王瑜 卢有朋
为弥补既有传统城镇色彩规划研究的针对性不足、成果趋同的问题,在梳理传统城镇色彩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传统城镇色彩的构成要素包括环境基底色彩、历史特征色彩和公众意象色彩,并提出了基于实证研究的传统城镇色彩的规划分析框架。最后以安徽省庐江县为案例,提出传统城镇的推荐色彩谱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萌 王瑜 卢有朋
为弥补既有传统城镇色彩规划研究的针对性不足、成果趋同的问题,在梳理传统城镇色彩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传统城镇色彩的构成要素包括环境基底色彩、历史特征色彩和公众意象色彩,并提出了基于实证研究的传统城镇色彩的规划分析框架。最后以安徽省庐江县为案例,提出传统城镇的推荐色彩谱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芸 张丞
本文利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7年组织的针对全国100多个劳务输出示范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调查数据,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Optimal Scaling)实证考察了具有流动经历的农村劳动力再次做出流动决策时的行为决定因素,探寻了以往流动经历对下一次流动决策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第一代和第二代农村流动劳动力在外打工积累的人力资本可以转化为在农村从事非农行业、自我经营或创业的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旻 赵连阁 谭洪波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农村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在采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不断加快,但与农村男性劳动力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年龄、家中是否有6岁及以下子女、家中是否有15岁以上在校学生、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等。
关键词:
农村女性劳动力 非农就业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子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戴卫东 孔庆洋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总体上看 ,一方面 ,这种转移给农民工的父母的养老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诸如繁重的农业劳动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经济上拮据 ,生病得不到及时周到的照料 ,文化生活方面供给薄弱 ,等等。另一方面 ,受农民工的自身文化程度、农民工对就业地区的文明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的经济能力的增强与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愿望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未来 (近 1 0年左右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这双重效应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焱 韩欢 吴群
论文利用安徽省4市19个村庄调研数据,运用DID模型验证土地股份合作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促进作用的总效应,同时,运用Logit模型及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其作用路径。研究显示: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对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率和劳均转移时间皆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土地股份合作通过提升流转环节的农地产权强度和产权安全、释放束缚于农业上的劳动力资源和促进农户家庭收入增加等,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并延长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时间。因此,为了稳定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应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同时,明晰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办法和入股农户在合作社的收益权,提高入股农户对农地产权安全性感知,确保入股农户获得不断增加的稳定的入股收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焱 韩欢 吴群
论文利用安徽省4市19个村庄调研数据,运用DID模型验证土地股份合作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促进作用的总效应,同时,运用Logit模型及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其作用路径。研究显示: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对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率和劳均转移时间皆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土地股份合作通过提升流转环节的农地产权强度和产权安全、释放束缚于农业上的劳动力资源和促进农户家庭收入增加等,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并延长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时间。因此,为了稳定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应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同时,明晰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办法和入股农户在合作社的收益权,提高入股农户对农地产权安全性感知,确保入股农户获得不断增加的稳定的入股收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珊 奚星伍 冯厚启 殷秀文
本文针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面临的困惑和诉求,剖析了我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实践案例,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根本,从扩大适用范畴、明确空间范围、强化审批依据、规范办理流程、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的优化策略,旨在助力规划许可制度的完善与提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海 彭代彦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文发现年轻男性劳动力更倾向于提供非农劳动,拥有手艺、社区非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都对非农劳动参与有着显著的正效应,教育的影响却并不明显,人均耕地量对非农劳动参与有负面影响。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必须提高农民的非农劳动参与率,政府除了要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外,还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努力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劳动参与 非农收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苏云 王振
本文利用对安徽霍山县和山东牟平县农户的调查资料 ,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及其对家庭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相对发达地区 ,农户的外出打工和非农业经营相得益彰 ,推动农户家庭总收入提高 ;而在相对落后地区 ,外出打工只是农户非农业经营欠缺的一种替代 ,对提高农户家庭收入优势并不明显。在相对落后地区 ,农民外出打工对提高农户低层次水平内的人均消费水平影响明显 ;农户的基本消费 (吃、穿、行 )随着家庭打工人数增加而比例下降。因此 ,农户外出打工人数的多少对提高农村家庭消费层次影响更大。流动人口外出就业对促进农村消费水平 ,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外出打工 收入 消费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琦 曾祥旭
利用贵州省施秉县的7个村569个农民的样本数据,通过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外面务工关系等,其中,年龄对非农就业的影响是先正后负,男性、家庭总人数、外面有务工关系起正向作用;而婚姻状况、人均耕地面积、家中老人、家中小孩、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村干部等变量的影响不显著。虽然人均耕地和受教育程度都不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但仍然急需解决好人地矛盾问题和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