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5)
2023(17029)
2022(14187)
2021(13392)
2020(11086)
2019(25592)
2018(25141)
2017(47249)
2016(26154)
2015(29604)
2014(29593)
2013(28755)
2012(26321)
2011(23599)
2010(23688)
2009(21687)
2008(21447)
2007(19561)
2006(17024)
2005(14987)
作者
(71384)
(60018)
(59930)
(57191)
(37616)
(29015)
(27383)
(23572)
(22768)
(21151)
(20240)
(20209)
(18719)
(18634)
(18627)
(18377)
(18328)
(17685)
(17180)
(17120)
(14808)
(14776)
(14566)
(13932)
(13631)
(13442)
(13294)
(13198)
(12076)
(11976)
学科
(109663)
经济(109470)
(71509)
管理(67335)
(51539)
(50628)
企业(50628)
方法(48708)
数学(42627)
数学方法(42107)
农业(34181)
中国(32890)
(27963)
业经(27789)
地方(23722)
教育(21983)
(21864)
贸易(21860)
(21366)
(21126)
理论(19352)
(19307)
(16639)
技术(16057)
(15843)
财务(15795)
财务管理(15757)
(15490)
企业财务(14940)
环境(14839)
机构
学院(366687)
大学(365992)
(150175)
经济(147098)
管理(138788)
研究(121396)
理学(120932)
理学院(119583)
管理学(117390)
管理学院(116692)
中国(88496)
(75988)
科学(72911)
(70619)
(66712)
(59713)
中心(57414)
(55708)
业大(55482)
(55424)
师范(55300)
研究所(54285)
农业(54217)
财经(53790)
(49120)
北京(47365)
经济学(46934)
师范大学(44621)
(43411)
(42975)
基金
项目(247694)
科学(197812)
研究(187121)
基金(179561)
(154723)
国家(153287)
科学基金(132500)
社会(121161)
社会科(113879)
社会科学(113846)
(98278)
基金项目(94862)
教育(91333)
(82965)
自然(82806)
自然科(80921)
自然科学(80900)
自然科学基金(79466)
编号(77994)
资助(72076)
成果(63916)
(56981)
重点(56336)
(54944)
课题(54675)
(51778)
国家社会(49812)
教育部(49573)
创新(48174)
人文(48113)
期刊
(163126)
经济(163126)
研究(110026)
中国(77420)
(71357)
教育(61119)
学报(53891)
(51498)
科学(50549)
农业(48626)
管理(45170)
大学(43123)
学学(39690)
技术(34291)
(32251)
金融(32251)
业经(31977)
财经(26456)
经济研究(24561)
(23437)
问题(23063)
(22765)
(18698)
统计(17616)
技术经济(17410)
资源(17065)
世界(16836)
(16692)
(15995)
职业(15859)
共检索到538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童伟  吴燕  
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度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流动的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总体上高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文化程度。然而在我国目前教育投入体制下,教育投入属地性质十分明显。因此,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将使得教育投入表现出显著的外部性,教育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将会使劳动力输出地与输入地产生不同的社会福利效应。表现为:劳动力净输出地为福利损失,而劳动力净流入地为福利受益;其中,广东净受益最多,四川福利损失最多,云南基本持平。各省份最主要的5个直接福利受益来源地和溢出流向地,所占比重分别到达了52.32%-85.65%,48.64%-95.41%。尽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力资源的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谢童伟  
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对于中西部劳动力输出省份意味着人力资本流失,而对东部地区则是人力资本额外增加。在我国目前"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下,这种人力资本溢出造成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收益非对称性,而给东部带来了人口及财政红利。因此,为促进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应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教育补偿;而将义务教育的重心提升到中央财政则是最有效的补偿方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鹏  陈藻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呈现了新的变化。产业转型决定着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分布、结构与规模,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影响产业转型的速度与效益,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人力条件;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力不同,促使产业和劳动力在各区域的集聚能力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本文作者提出,既要突破"制度陷进",又要创造"政策红利",以包容、生态的宏观政策助推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有效联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申鹏  凌玲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入,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呈现新的特点,且不同区域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对区域内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要素市场渐趋完善,具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能力增强;西部地区随着开发步伐加快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本地农村劳动力需求增加,影响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态势。这就需要在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上关注这种影响产生的联动效应,并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燕鹏  李立贤  石玉林  
给出了农村劳动力流出、流入率的定义,计算了全国各省(市、区)的劳动力流出、流入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出、流入率分布的三大特征,论证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3个基本条件,即经济、文化和旅行能力。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流出率分布的基本特征,基于这些分析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伍骏骞  刘涛  毛中根  王海军  
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实现共享发展效应。本文构建“富裕-共同-可持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共享发展效应三阶段概念性模型,基于多重行动者决策理论的“身份-环境-规则”三维度分析三阶段概念性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说,采用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有正向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从共享发展异质性维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获取并享受做大“蛋糕”带来的集聚效应,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在实现切好和共享“蛋糕”层面还有差距,而对保鲜和优化“蛋糕”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从空间维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欠发达地区和脱贫攻坚地区,说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共享发展是“涓滴效应”而不是“马太效应”。第四,从调节效应来看,各地的就业和投资门槛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下降越多;进一步从时间维度看,该空间溢出效应在2013年中国政府针对农民工市民化加大户籍改革以后更加显著,这共同印证了户籍制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共享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的制度性约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莉  杨印生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把“关系”作为切入点,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将其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红宇  
2005年10月20~22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主办召开了“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各部委的官员和决策者,以及全国各地百余位人口学、社会学者以及青少年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就改革开放中农村青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涉及农民工问题、农村教育与发展、人力资本与青年发展、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价值观与代际关系以及流动儿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本刊这一期特别设立“农村青年人口论坛”,发表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员李荣时、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邓文奎在大会上的发言,以期引起对农村青年人口问题更广泛关注和更深入探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我国从二元经济走向同质经济,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过程。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这个历史转变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够改变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含量,也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转移的层次和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效应,现行城乡隔离的教育资源分配和就业机制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利影响,以及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建议等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滕建华  
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偏低 ,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 ,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与就业。因此 ,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增强农村劳动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降低转移成本。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邢敏慧  张航  
本文利用CFPS2018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质量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质量均起到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对就业影响中发挥一定调节作用;教育与社会资本在就业分化和就业质量中分别具有互补和替代效应;健康与社会资本在就业质量中存在互补效应。两类资本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代际差异,人力资本是影响新一代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老一代就业分化和质量则受到两类资本的双重显著影响。基于此,在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和社会资本积累的同时,应兼顾群体共性和代际差异特征,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序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晖  
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全新视角出发,阐述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不同阶段的影响,分析了先赋性社会资本的双重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社会资本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流动的几点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鹰  
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中,不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一度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逐渐均等化,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区域配置也出现了新变化。文章基于数理模型,通过建立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公共服务对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区域再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1)虽然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仍不均衡,但是这种差距正在不断减小。(2)我国农村劳动力在转移方向的选择上受到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影响,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的趋同和均衡化有助于带农村动劳动力的区域再配置。(3)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统筹兼顾,平衡劳动力收入和区域公共服务,最大化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大湖  丁士军  谭昶  
[目的] 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期准确估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方法]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设置邻接、地理和经济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检验了2007-2017年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结果] 我国省域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均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邻接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得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17%,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36%;在地理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23%,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29%;在经济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将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315%,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192%。[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有利于本区域内的农村贫困减少,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来缓解相邻地区的农村贫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正勤  钟甫宁  
本文以江苏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分别从劳动力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等方面展开,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不同教育程度对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别,非农工作经验的作用更大,培训则是影响流动性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因素;社会资源对流动性的影响非常显著,边际影响程度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